6.第一次把教學與道德教育統(tǒng)一起來的是( )
A.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理論 B.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C.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D.裴斯泰洛齊的“基礎教養(yǎng)論”
7.“實驗教學論”的代表人物是( )
A.克伯屈、斯騰豪斯 B.布魯納、馮特
C.拉伊、梅伊曼 D.普萊西、斯金納
8.兒童在熟悉了“蘿卜”、“菠菜”、“西紅柿”等概念之后,再來掌握“蔬菜”這一概念,這種學習類型是( )
A.并列結合學習 B.歸屬學習
C.下位學習 D.上位學習
9.“教學不僅應當以兒童的昨天,而應當以兒童發(fā)展的明天作為方向”,這一觀點所符合的教學理論是( )
A.贊可夫的發(fā)展性教學理論 B.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理論
C.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 D.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10.“考察與欣賞《老人與海》的重要意義”這樣的教學目標屬于( )
A.生成性目標取向 B.行為目標取向
C.表現(xiàn)性目標取向 D.普遍性目標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