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六、案例分析題
案例1:小王是一名大學剛畢業(yè)的新社會工作者。某天早上,他接待了一名40多歲的女性案主胡女士,胡女士是為企業(yè)干部,結婚已經(jīng)15年,有一位正讀初二的女兒。她與丈夫關系一直不錯,家里的一切都由她操持。但最近胡女士發(fā)現(xiàn)丈夫另有新歡,這給她很大打擊。她難以接受現(xiàn)實,想離婚又怕傷害女兒。胡女士來找社會工希望獲得幫助。與小王交談一會兒后,胡女士表露出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希望獲得幫助;另一方又懷疑年輕的小王能否理解她的感受,能否幫得了她。
問題:
1.針對這種情況,社工小王該如何打消案主的疑慮?
2.試述接案工作的過程。
答題要點:
1.針對這種情況,社工小王可以主動地向胡女士介紹自己,向她說明協(xié)助的目的,主動介紹機構的目標、功能,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和專長,對求助、受助的看法等;同時認真傾聽胡女士的疑慮,對她的疑慮表示理解,向她真誠地表達愿意協(xié)助的態(tài)度,通過同感回應向胡女士傳遞接納、尊重與溫暖;此外,努力運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與技巧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尋求機構資深人士的督導與幫助,以打消案主的疑慮。
2.接案是一個過程,有如下步驟:①做好面談的準備并擬訂初次面談提綱;②運用專業(yè)技巧,規(guī)劃面談任務,開展接案期的面談;③運用合理的方法收集胡女士的相關資料;④進行初步預估,確定所能提供的服務能否滿足胡女士的需要,解決其問題;⑤通過專業(yè)的知識與技巧,胡女士建立良好的專業(yè)關系;⑥決定工作進程;⑦與胡女士簽訂初步的服務協(xié)議。
案例2:小路今年15歲,初中畢業(yè)考上了職業(yè)中專。由于父母離異,法院將其判給了爸爸。但是爸爸很快為小路找了個繼母,繼母對小路并不好,不讓爸爸給小路籌集學費。而小路的生母,由于一直沒有一個很好的工作,也沒錢供小路上學。小路的學費問題嚴重困擾著小路。
問題:
1.上述案例中,小路主要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2.針對小路目前的困境,社會工應采取哪些輔導策略?
答題要點:1.小路主要面臨的困境有:
(1)學業(yè)問題:沒有學費不能完成學業(yè); (2)家庭問題:缺少家庭的溫暖和照顧;
(3)心理問題:心理自卑和缺乏自信心等。
2.主要輔導策略:(1)與小路的爸爸及繼母進行溝通,勸其承擔起撫養(yǎng)小路的義務和責任;(2)與小路所在學校進行聯(lián)系,為小路開展補習功課等支持,幫助其完成學業(yè);(3)安排一些活動,請小路的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增加爸爸、媽媽和小路在一起的時間;(4)通過參加社交活動、情緒疏導等形式,逐步樹立小路的自信心。使其形成健康的心態(tài)和人格。
案例3:李某,男,59歲。在非典時期,他不僅要執(zhí)行自己居委會書記的工作還需從事就業(yè)援助工作。而且還要擔當社區(qū)的抗擊非典工作。由于年紀大,記性差,他很難適應目前的工作,但李某又很想將所有的工作做好,所以目前他的思想壓力很大。
問題: 1.上述案例中,李某主要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2.針對李某目前的困境。社工應采取哪些輔導策略?
1.李某主要面臨的困境有:思想壓力大,擔心不能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 2.主要輔導策略:(1)利用社工專業(yè)的接納、傾聽的技巧使李某得到心理放松;(2)鼓勵李某與社工一起討論壓力,并對他所面對的壓力進行分類鑒定和解析,使李某對自己的壓力有一個客觀的認識;(3)協(xié)助李某正確對待工作問題,對工作進行輕重緩急的分析。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工作觀。
案例四:.鐘某,女,某公司主要部門負責人。鐘某曾作為非典醫(yī)學觀察者被迫居家兩周,期間受到鄰居的排斥,身心飽受折磨。非典結束后,鐘某排斥鄰里及社會人際交往,認為人際關系淡漠,助人為樂是無意義的行為。
問題:1.上述案例中,鐘某主要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2.針對鐘某目前的困境。社工應采取哪些輔導策略?
答題要點:1.鐘某主要面臨的困境有:
(1)認知問題:認為人際關系淡漠.助人為樂是無意義的行為;
(2)社會關系問題:受到鄰居的排斥,排斥人際交往,人際關系淡漠;
(3)身心問題:身心飽受折磨。
2.主要輔導策略:(1)對疾病及其帶來的身心影響和鄰里關系的影響進行客觀分析,幫助鐘某形成正確認識;(2)進行溝通,利用誘導性的言語打開服務對象因受傷害而封閉的心靈。讓服務對象在工作員面前傾訴出自己在非典時期的痛苦經(jīng)歷,同時在服務對象的傾訴中尋找適當?shù)慕槿朦c,幫助服務對象解除痛苦的心理情緒;(3)針對服務對象封閉的心靈,工作員與服務對象一起探討在這次痛苦經(jīng)歷中所得到的社會資源;(4)從人們對她的支持和關心出發(fā)-通過事實改變服務對象關于人際關系冷漠的錯誤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