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終末期慢性腎衰竭的最主要死亡原因是
A.心腦血管并發(fā)癥
B.嚴重感染
C.嚴重電解質紊亂
D.尿毒癥腦病
E.消化道大出血
答案:A
精析與避錯:心血管疾病是腎衰最常見的死因。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會加重腎損害,高血壓可引起動脈硬化、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左心室病變是腎衰極為重要的危險因素,心力衰竭是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本病動脈硬化進展迅速,冠心病是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選A。
22.尿毒癥患者高血壓最主要的原因是
A.腎素增多
B.促紅素減少
C.水、鈉潴留
D.血管加壓素增多
E.交惑神經(jīng)興奮
答案:C
精析與避錯:尿毒癥的高血壓常由水、鈉潴留引起。腎衰時常有水鈉潴留,如果攝人過量的鈉和水,易引起體液過多,而發(fā)生水腫、高血壓和心力衰竭。腎素、血管緊張素等增多可使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增高,但對全身的影響沒有水、鈉潴留大。故選C。
23.腎上腺皮質腫瘤引起的庫欣綜合征與庫欣病鑒別,最有意義的試驗檢查是
A.血皮質醇晝夜節(jié)律
B.24小時尿17-羥類固醇
C.過夜地塞米松抑制試驗
D.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
E.大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
答案:E
精析與避錯:各型庫欣綜合征都有糖皮質激素分泌異常,皮質醇分泌增多,失去晝夜分泌節(jié)律,且不能被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小劑量地塞米松試驗的測定值較對照值下降超過50%,可診斷為單純性肥胖癥。大劑量地塞米松試驗皮質醇抑制超過50%,提示為垂體性皮質醇增多癥,而腎上腺皮質腫瘤或異位ACTH綜合征不被抑制。故選E。
24.區(qū)別血尿與血紅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觀察血尿顏色
B.做尿膽原測驗
C.做尿潛血試驗
D.做尿三杯試驗
E.做尿沉渣鏡檢
答案:E
精析與避錯:每升尿中含血量超過1 ml,即可出現(xiàn)淡紅色,稱肉眼血尿,如尿液外觀變化不明顯,鏡檢時每商倍鏡視野紅細胞平均大于3個,稱為鏡下血尿。血紅蛋白尿時尿液可呈濃茶色、紅葡萄酒色或醬油色,兩者區(qū)別主要是尿沉渣鏡檢,可檢查尿中的紅細胞來鑒別。故選E。
25.原發(fā)性腎小球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多數(shù)是
A.鏈球菌感染所致
B.病毒感染所致
C.藥物所致
D.免疫介導性炎癥所致
E.遺傳變異基因所致
答案:D
精析與避錯:多數(shù)腎小球疾病是免疫介導性炎癥疾病,一般認為,免疫機制是其始發(fā)機制,在此基礎上炎癥介質的參與最終導致腎小球損傷和產(chǎn)生臨床癥狀,在慢性進展過程中也有非免疫非炎癥機制參與。故選D。
26.腎病綜合征最基本的表現(xiàn)是
A.尿蛋白定量>3.5 g/24 h
B.尿顆粒管型
C.血漿清蛋白
D.高度水腫
E.高脂血癥
答案:A
精析與避錯:腎病綜合征最基本的表現(xiàn)包括尿蛋白定量>3.5 g/24 h、血漿清蛋白低于30 g/L、血脂升高和水腫,其中前兩項為診斷所必需的。故選A。
27.靜脈腎盂造影,有診斷價值的疾病是
A.急性腎小球腎炎
B.急性腎盂腎炎
C.慢性腎小球腎炎
D.慢性腎盂腎炎
E.腎病綜合征
答案:D
精析與避錯: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必須有影像學檢查,如靜脈腎盂造影有局灶粗糙的腎皮質瘢痕,伴有相應的腎盞變形,否則尿路感染病程再長也不能診斷為慢性腎盂腎炎,故選D。
28.慢性腎衰竭惡化的常見誘因,應除外的是
A.感染、發(fā)熱
B.外傷、失血
C.嘔吐伴腹瀉
D.血尿酸或血鈣過低
E.心力衰竭
答案:D
精析與避錯:腎功能惡化的誘因有:①水、鈉丟失引起的血容量不足;②感染,常見呼吸道、消化道和尿路等與外界相通系統(tǒng)的感染;③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和嚴重心律失常;④尿路梗阻,如尿路結石;⑤腎毒性藥物,如氨基糖苷類和某些造影劑;⑥嚴重創(chuàng)傷、感染及大手術等引起的應激狀態(tài);⑦劇烈的血壓波動,如血壓急劇升高或降低;⑧高鈣血癥、高磷血癥或轉移性鈣化癥。故選D。
29.尿毒癥患者發(fā)生纖維性骨炎的主要原因是
A.尿鈣排泄增多
B.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C.尿磷排泄減少
D.營養(yǎng)不良和低蛋白血癥
E.活性維生素D合成障礙
答案:B
精析與避錯:纖維性骨炎是一種高運轉性骨病,主要由于PTH增加引起,其破骨細胞數(shù)目增多且體積增大,引起骨鹽溶億,骨質重吸收增加,骨膠原基質破壞,而代以纖維組織,形成纖維性骨炎。故選B。
30.尿毒癥患者血液系統(tǒng)的臨床表現(xiàn)為
A.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B.白細胞出現(xiàn)中毒顆粒、核左移
C.血小板異常增多
D.貧血常為中、重度
E.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加
答案:D
精析與避錯:尿毒癥患者血液系統(tǒng)的臨床表現(xiàn)包括貧血(常為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出血傾向、白細胞異常(白細胞趨化吞噬和殺菌能力減弱)。故選D。
31.不出現(xiàn)管型尿的疾病是
A.腎病綜合征
B.急性腎小球腎炎
C.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D.急性腎盂腎炎
E.急性膀胱炎
答案:A
精析與避錯:管型是蛋白質、細胞或碎片在腎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形成的圓柱形蛋白聚體,形成機制包括:①尿中清蛋白、腎小管上皮細胞產(chǎn)生的T-H糖蛋白是構成管型的基質;②腎小管仍有濃縮和稀釋尿液的功能;‘③仍有可交替使用的腎單位;故A、B、C、D均可產(chǎn)生管型。急性膀胱炎不具備管型形成的條件。故選E。
32.關于急性腎炎的治療,錯誤的是
A.一般有自愈傾向可不治療
B.需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C.應常規(guī)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D.有時需急診透析治療
E.應低鹽飲食
答案:C
犄析與避錯:急性腎炎一般有自愈傾向,治療主要以休息和對癥治療為主。首選青霉素控制感染,不常規(guī)使用激素,為控制水腫、降血壓應低鹽飲食,少數(shù)發(fā)生腎衰竭的患者應及時進行透析治療。故選C。
33.急進性腎小球腎炎I型患者血濃度常升高的抗體是
A.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
B.抗核抗體
C.抗雙鏈DNA抗體
D.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
E.抗平滑肌抗體
答案:A
精析與避錯:急進性腎小球腎炎I型又稱為抗腎小球基底膜型腎小球腎炎,其發(fā)病機制是由于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與腎小球基底膜抗原相結合激活補體而致病,故選A。抗核抗體和抗雙鏈DNA抗體陽性主要見于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故不選;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陽性主要見于血管炎性病變,故不選;抗平滑肌抗體陽性主要見于狼瘡性肝炎患者,故不選。
34.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血壓控制的理想水平是
A.120/80mmHg以下
B.125/75mmHg以下
C.130/80mmHg以下
D.140/90mmHg以下
E.135/85mmHg以下
答案:C
精析與避錯: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治療以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改善癥狀及防治并發(fā)癥為主要目的,積極控制血壓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原則是血壓應力爭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尿蛋白爭取減少至<1 g/d,故選B。
35.最常見的腎盂腎炎病原菌是
A.葡萄球菌
B.糞鏈球菌
C.大腸桿菌
D.變形桿菌
E.白色念珠菌
答案:C
精析與避錯:腎盂腎炎屬于上尿路感染,最常見病原菌是腸道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桿菌最常見,其他依次為變形桿菌、克雷伯桿菌、產(chǎn)氣莢膜桿菌、沙雷桿菌、產(chǎn)堿桿菌、糞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葡萄球菌,故選C。
36.早期慢性腎衰竭最主要的治療目的是
A.減少蛋白尿
B.減輕水腫
C.降低血壓
D.改善營養(yǎng)狀況
E.延緩腎功能減退
答案:E
精析與避錯:慢性腎衰竭是常見的臨床綜合征,發(fā)生在各種慢性腎臟病的基礎上,臨床表現(xiàn)為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和全身各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早期以治療基礎慢性疾病和使慢性腎衰惡化的因素為主要目的,故選E。A、B、C、D均屬于對癥治療,故不選。
37.急性腎小球腎炎與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臨床相似之處為
A.中度貧血
B.預后不佳
C.以急性腎炎綜合征起病
D.腎功能急劇惡他
E.早期出現(xiàn)急性腎衰竭
答案:C
精析與避錯:急性腎小球腎炎通常于前驅感染后1~3周起病。本病起病較急,病情輕重不同,輕者呈亞臨床型(僅有尿常規(guī)及血清C3異常);典型者呈急性腎炎綜合征表現(xiàn);重癥者可發(fā)生急性腎衰竭。本病大多預后良好,常可在數(shù)月內(nèi)臨床自愈。急進性腎小球腎炎起病過程與急性腎炎相似,除了急性腎炎綜合征表現(xiàn)外,多以早期出現(xiàn)少尿、無尿、腎功能急劇惡化為特征。故選C。
38.在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中,關于微小病變型腎病的特點,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光鏡下腎小球基本正常,可見近曲小管上皮細胞脂肪變性
B.免疫熒光檢查陰性
C.電鏡下于系膜區(qū)可見電子致密物
D.鏡下血尿發(fā)生率低,一般不出現(xiàn)肉眼血尿
E.對激素治療敏感
答案:C
精析與避錯:微小病變型腎病的病理特點:光鏡下腎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細胞可見脂肪變性。免疫病理檢查陰性。特征性改變和本病的主要診斷依據(jù)為電鏡下有廣泛的腎小球臟層上皮細胞足突融合。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腎病綜合征( NS),僅15%左右患者有鏡下血尿,一般無持續(xù)性高血壓及腎功能減退。本病30%~40%患者可能在發(fā)病后數(shù)月內(nèi)自行緩解0 90%患者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敏感。放選C。
39.腎病綜合征患者發(fā)生血栓并發(fā)癥,最常見于
A.腎靜脈
B.冠狀血管
C.下肢靜脈
D.下腔靜脈
E.肺靜脈
答案:A
精析與避錯:腎病綜合征并發(fā)癥:①感染;②血栓、栓塞并發(fā)癥,其中以腎靜脈血栓最常見;③急性腎衰竭;④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B、C、D、E雖均可并發(fā),但不是最常見并發(fā)癥。故選A。
40.急性腎衰竭少尿期最常見的血鎂、磷、鈣代謝異常是
A.高鎂、高磷、低鈣
B.低鎂、高磷、低鈣
C.高鎂、低磷、高鈣
D.低鎂、高磷、高鈣
E.高鎂、高磷、高鈣
答案:A
精析與避錯:急性腎衰竭少尿期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可表現(xiàn)為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癥、低鈉血癥、低鈣血癥、高磷血癥、高鎂血癥,但后三者遠不如慢性腎衰竭時明顯。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