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藥劑學(二)》章節(jié)試題及答案:第4章
第四章 固體制劑Ⅰ
一、概念與名詞解釋
1.散劑:系指一種或數(shù)種藥物均勻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狀制劑。
2.粉碎:將大塊物料借助機械力破碎成適宜大小的顆粒或細粉的操作。
3.臨界相對濕度:水溶性藥物在相對濕度較低條件下,幾乎不吸濕,而相對濕度增大到一定值時,吸濕量急劇增加,把吸濕量開始急劇增加時的濕度稱為臨界相對濕度。
4.顆粒劑:是將藥物與適宜的輔料混合而制成的顆粒狀制劑。
5.濕潤劑(片劑中的輔料):某些藥物粉末只需加入適當?shù)囊后w就可將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誘發(fā)出來,這時所加入的液體稱濕潤劑。 -
6.泡騰片:含有泡騰崩解劑的片劑。所謂泡騰崩解劑是指碳酸氫鈉與枸櫞酸等有機酸成對構成的混合物,遇水時,二者可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造成片劑的崩解。
7.濕法制粒:在藥物粉末中加人液體粘合劑,靠粘合劑的架橋或粘結作用使粉末聚結在儀器而制備顆粒的方法。
8.干法制粒:將藥物粉末及必要的輔料混合均勻后,用適宜的設備將期壓成塊狀、片狀或顆粒狀,然后再粉碎成適當大小的干顆粒,最后壓制成片劑。
9.粉末直接壓片:藥物粉末及必要的輔料混合均勻后直接壓制成片劑。
10.制軟材:將處方量的主藥和輔料粉碎并混合均勻后,置于混合機內,攪拌均勻,制成松、軟、粘、濕度適宜的軟材。
11.崩解遲緩:口服制劑超過了規(guī)定的崩解時限。
12.溶出超限:口服制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未能溶解出規(guī)定量的藥物。
13.片劑含量均勻度:小劑量藥物在每個片劑中的含量是否偏離標示量以及偏離的程度。
14.液相中晶析制粒法:使藥物在液相中析出結晶的同時借液體架橋劑和攪拌作用聚結成球形顆粒的方法。
15.diluents:稀釋劑,用來填充片劑的重量或體積,從而便于壓片的輔料。
16.disintegrants:崩解劑,使片劑在胃腸液中迅速裂碎成細小顆粒的物質。
17.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緩釋片或控釋片,指能延長藥物作用時間或控制藥物釋放速度的片劑。
18.dispersible tablets:分散片,指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勻分散的片劑。
19.sublingual tablets:舌下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藥物經黏膜快速吸收而發(fā)揮全身速效作用的片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