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答題
1.氣流粉碎機的粉碎特點有哪些?
(1)可進行粒度要求為3~20仙m超微粉碎;
(2)由于高壓空氣從噴嘴噴出時產(chǎn)生焦耳一湯姆遜冷卻效應,故適用于熱敏性物料和低熔點物料的粉碎;
(3)設備簡單、易于對機器及壓縮空氣進行無菌處理,可用于無菌粉末的粉碎;
(4)和其他粉碎機相比粉碎費用較高
2.制備散劑時,影響混合的因素有哪些?
(1)各組分的混合比例;
(2)各組分的密度與粒度;
(3)各組分的黏附性與帶電性;
(4)含液體或易吸濕成分的混合;
(5)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3.片劑有什么優(yōu)點和不足?
(1)運輸、貯存、攜帶及應用方便;(2)性狀穩(wěn)定,劑量準確,成本低;(3)可以制成不同類型的片劑;
(4)常出現(xiàn)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方面問題;(5)含揮發(fā)油成分時,久貯含量下降;(6)嬰、幼兒和昏迷病人不易吞服。
4.片劑包衣的目的何在?
(1)控制藥物在胃腸道的釋放部位,例如腸溶衣片;(2)控制藥物在胃腸道的釋放速度;(3)掩蓋藥物的苦味或不良氣味;(4)防潮、避光,隔離空氣以增加藥物的穩(wěn)定性;(5)防止藥物的配伍變化;(6)改善片劑的外觀。
5.片劑分為哪四類輔料? 各舉2—3例說明?
(1)稀釋劑,例如淀粉、甘露醇、乳糖等;(2)粘合劑,例如淀粉漿(8%~15%)、HPMc、PVP等;
(3)崩解劑,例如cMs—Na、干淀粉等;(4)潤滑劑,例如滑石粉、硬脂酸鎂、微粉硅膠等
6.簡述片劑松片與裂片的原因。如何克服?
(1)松片:片劑硬度不夠,稍加觸動即散碎的現(xiàn)象稱為松片。主要原因是黏性力。 不夠或壓力不足造成的。應增大壓力或增加粘合劑的量或濃度。
(2)裂片:片劑發(fā)生裂開的現(xiàn)象稱為裂片。主要原因是壓力分布不均勻或物料壓 縮成形性差造成的。解決措施是使用彈性小、塑性大的輔料,從整體上提高物料的塑性,降低彈性復原率。另外,顆粒中細粉多、顆粒過干、粘合劑用量不夠或黏性弱、片劑 過厚及加壓過快也是造成裂片的原因
7.簡述壓片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1)裂片和頂裂:壓力分布不均及物料的壓縮成型性差是裂片的主要原因。另外,顆粒中細粉太多;顆粒過干、粘合劑黏性較弱或用量不夠、片劑過厚以及加壓過快也可造成裂片。解決措施是使用彈性小、塑性好的輔料,從整體上提高物料的塑性,降低彈性復原率。
(2)松片:主要原因是粘合力差,壓縮力不足。解決措施是增加粘合劑的量或換適合的粘合劑。
(3)粘沖:造成粘沖的原因是顆粒不夠干燥、物料較易吸濕、潤滑劑選用不當或用量不足、沖頭表面銹蝕或刻字粗糙不光等。解決措施是適當干燥顆粒、加適當潤滑劑等。
(4)片重差異超限:顆粒流動性不好,顆粒內的細粉太多或顆粒的大小相差懸殊,加料斗內的顆粒時多時少,沖頭與?孜呛闲圆缓玫。解決措施是根據(jù)不同情況加以解決。
(5)崩解遲緩:片劑超過了規(guī)定的崩解時限。解決措施是適當?shù)卣{節(jié)壓力;加適當?shù)谋澜鈩、粘合劑、潤滑劑?/P>
(6)溶出超限片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未能溶出規(guī)定量的藥物。解決措施是在崩解、溶出、吸收等過程調節(jié)。
(7)片劑中藥物含量不均勻:片重差異大,小劑量藥物混合不均勻,可溶性成分遷移。解決措施是制合適大小的顆粒,混合均勻,采用流化床干燥等。
8.片劑崩解的機制是什么?常用哪些崩解劑?
(1)崩解機制:①片劑中的可溶性成分遇水后迅速溶解,形成很多溶蝕性孔洞,致使片劑難以維持其形狀而潰碎;②片劑中的可溶性成分在顆粒間形成的“固體橋”,當水分滲入片劑后,這些“固體橋”溶解,結合力消失,片劑作為一個整體就難以繼續(xù)存在,從而發(fā)生崩解;③有些片劑中含有遇水可產(chǎn)生氣體的物質,遇水后產(chǎn)生氣體造成片劑的崩解;④崩解劑吸水后體積膨脹使片劑的結合力被瓦解,從而發(fā)生崩解;⑤潤濕熱:片劑吸水后,其中的某成分產(chǎn)生潤濕熱,使片劑的空氣膨脹,從而造成片劑的崩解。
(2)常用的崩解劑: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鈉、低取代羥丙基纖維素、交聯(lián)聚乙烯吡咯烷酮、交聯(lián)羧甲基纖維素鈉、泡騰崩解劑(碳酸氫鈉和枸櫞酸)
9.壓片時為什么要加潤滑劑,舉出常用的兩種潤滑劑?
(1)加潤滑劑的目的:增加顆粒的流動性;防止粘沖;順利推片等
(2)常用的潤滑劑:硬脂酸鎂、微粉硅膠、滑石粉等。
10.簡述濕法制粒壓片的主要過程和一般要求?
(1)制軟材:主藥與輔料粉碎并混合均勻后,加適量的潤濕劑或粘合劑,攪拌均 勻,制成松、軟、黏、濕度適宜的軟材;
(2)制濕顆粒:將軟材通過篩網(wǎng)或攪拌刀等制得大小適宜、粒度均勻、近似球形的顆粒;
(3)濕顆粒的干燥:用適宜的溫度、干燥到顆粒含適宜的水分以便于壓片;
(4)整粒與混合:對干燥后的顆粒給予適當?shù)恼,使結塊、粘連的顆粒散開,得到大小均勻一致的顆粒。整粒后加外加崩解劑、潤滑劑混勻;
(5)壓片:藥物用適宜的壓力,適宜的沖模壓片。
11.大部分片劑制備采用制粒壓片工藝,請問制粒方法有哪些?制粒過程又有何意義?
(1)制粒方法:①濕法制粒:外形美觀、流動性好~耐磨性較強、壓縮成形性好。如高速攪拌制粒、流化床制粒、噴霧制粒、轉動制粒、擠出滾圓制粒、擠壓制粒、液相中球晶制粒等;②干法制粒:常用于熱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藥物以及容易壓縮成形的藥物的制粒,方法簡單、省工省時。如滾壓法、大片法;③其他方法制粒。
(2)制粒的目的:①改善流動性;②防止各成分的離析;③防止粉塵飛揚及器壁上 的粘附;④調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⑤改善片劑生產(chǎn)中壓力的均勻傳遞;⑥便于服 用,攜帶方便,提高商品價值。
12.列舉三種以上濕法制粒的方法及特點?
(1)擠壓制粒:把藥物粉末用適當?shù)恼澈蟿┲苽滠洸暮,用強力擠壓的方式使其 通過具有一定大小篩孔的孔板或篩網(wǎng)而制粒的方法。步驟為:原料、輔料粉末一混合_ 捏合一擠壓制粒一干燥_+整粒_顆粒。擠壓式制粒機的特點為:①顆粒的粒度由篩網(wǎng) 的孔徑大小調節(jié),粒子形狀為圓柱狀,粒度分布較窄;②擠壓壓力不大,可制成松軟顆 粒,適合壓片;③制粒過程經(jīng)過混合、制軟材等,程序多、勞動強度大,不適合大批量、連 續(xù)生產(chǎn);④制備小粒徑顆粒時篩網(wǎng)的壽命短等。
(2)轉動制粒:在藥物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劑,在轉動、搖動、攪拌等作用下使粉末聚結成具有一定強度的球形粒子的方法。所用設備有圓筒旋轉制粒機、傾斜轉動鍋。
(3)高速攪拌制粒:將藥物粉末、輔料和粘合劑加入一個容器內,靠高速旋轉的攪拌器的攪拌作用迅速完成混合并制成顆粒的方法。特點:在一個容器內進行混合、捏合、制粒過程,具有省工序、操作簡單、快速等優(yōu)點。缺點是不能進行干燥。
(4)流化床制粒:使藥物粉末在自下而上的氣流的作用下保持懸浮的流化狀態(tài),粘合劑液體向流化床噴入使粉末聚結成顆粒的方法。在一臺設備上完成混合、制粒、干燥過程,又稱“一步制粒”。特點:在一臺設備內進行混合、制粒、干燥,甚至是包衣等操作,簡化工藝、節(jié)約時間、勞動強度低,制得的顆粒密度小、粒子強度小,粒度均勻,流動性、壓縮成形性好。
(5)復合型制粒:攪拌制粒、轉動制粒、流化床制粒等各種制粒技能結合在一起,使混合、捏合、制粒、干燥、包衣、冷卻等多個單元操作在一個機器內進行的新型設備。
13.濕法制備顆粒的機制是什么?
(1)粒子間的結合力:①固體粒子間的引力,來自范德華力、靜電力和磁力;②自由可流動液體產(chǎn)生的界面張力和毛細管力;③不可流動液體產(chǎn)生的附著力和粘著力;④粒子間固體橋;⑤粒子間機械鑲嵌。
(2)從液體架橋到固體架橋的過渡:①架橋液中被溶解的物質經(jīng)干燥后析出結晶而形成固體架橋;②高黏度架橋劑靠黏性使粉末聚結成粒。
14.片劑常用的包衣方法與設備有哪些?
(1)包衣方法:滾轉包衣法、流化包衣法、壓制包衣法;
(2)鍋包衣裝置:傾斜包衣鍋、埋管包衣鍋、水平型包衣鍋;轉動包衣鍋;流化包衣裝置有流化型、噴流型、流化轉動型。
15.中藥片劑制備時應如何對原藥材進行處理?
(1)用量極少的貴重藥材、毒劇藥物、含淀粉較多的藥材、含有少量芳香揮發(fā)性成分的藥材及某些礦物藥材均應粉碎成細粉,過100目以上篩,備用;
(2)含較多揮發(fā)性成分的藥材,應采用蒸餾等方法提取揮發(fā)性成分,必要時殘渣再煎煮,制成稠膏;
(3)有效成分已知者,可根據(jù)有效成分的特性,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溶劑提取有效成分;
(4)含醇溶性成分,可用不同濃度的乙醇用滲漉法、浸漬法或回流提取法提取,并制成稠膏;
(5)含纖維較多、黏性較大或質地堅硬的藥材以及方劑中可加入湯煎藥者,均采用水煎煮濃縮成稠膏備用。也可用水煎煮濃縮后,再用醇沉淀法除去部分醇不溶性雜質,再濃縮成稠膏或繼而干燥成干浸膏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