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清虛熱藥
特點(diǎn):
1.本類藥物以清虛熱為主要作用,清熱不傷陰,善治虛熱證。
2.使用本類藥常配伍清熱涼血及清熱養(yǎng)陰之品,以標(biāo)本兼顧。
青 蒿《本經(jīng)》(一)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寒。歸肝、膽、腎經(jīng)。
[功 效]清虛熱,除骨蒸,解暑,截瘧。
[應(yīng) 用]
1.陰虛發(fā)熱,勞熱骨蒸:本品善退虛熱,除骨蒸!骞巧ⅰ剀戴M甲湯
2.熱病后期,溫邪傷陰,余熱未清,夜熱早涼及低熱不退:本品長(zhǎng)于清透陰分伏熱,并可涼血!噍秣M甲湯
3.暑熱外感,發(fā)熱頭痛口渴:本品清解暑熱。——配藿香、佩蘭、滑石、西瓜翠衣等
4.瘧疾寒熱等證:本品有截瘧作用!r品搗汁——蒿芩清膽湯(配黃芩、滑石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不宜久煎;或鮮用絞汁服。
地 骨 皮《本經(jīng)》(一)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寒。歸肺、肝、腎經(jīng)。
[功 效]涼血退蒸,清肺降火。
[應(yīng) 用]
1.陰虛發(fā)熱,盜汗骨蒸:本品清虛熱、退骨蒸,善治有汗骨蒸!毓瞧(配知母、青蒿、鱉甲等)
2.肺熱咳喘:本品具有清瀉肺熱作用!獮a白散
3.血熱吐衄:本品具有涼血止血作用。——常配梔子、白茅根、側(cè)柏葉等
4.此外,用治消渴,本品兼有生津止渴作用,常配生地、天花粉、五味子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銀柴胡《本草綱目拾遺》(三)胡黃連《新修本草》(二)
[性味歸經(jīng)]
銀柴胡:甘,微寒。歸肝、胃經(jīng)。胡黃連:苦、寒。歸心、肝、胃、大腸經(jīng)。
[功 效]銀柴胡:清虛熱,除疳熱。胡黃連: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應(yīng) 用]
[同]1.退虛熱——陰虛發(fā)熱2.除疳熱——小兒疳積發(fā)熱
[異]胡黃連:清濕熱——濕熱瀉痢及痔瘡
[用法用量]煎服,5~15g。
白 薇《本經(jīng)》(二)
[性味歸經(jīng)]苦、咸,寒。歸胃、肝經(jīng)。
[功 效]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
[應(yīng) 用]
1.熱邪入營(yíng)分,身熱日久不退:本品善入血分,有清熱涼血之功。——配生地、玄參等
2.陰虛發(fā)熱,骨蒸潮熱:本品退虛熱,除骨蒸。——配生地、知母、青蒿等
3.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白薇湯(配當(dāng)歸、人參、甘草等)
4.熱淋、血淋:本品有利尿通淋作用!淠就ā⒒、石韋等
5.瘡癰腫毒,咽喉腫痛及毒蛇咬傷等證:本品有解毒療瘡作用!獌(nèi)服外敷均可
[用法用量]煎服,5~15g。
例題:
(1) 治療瘧疾寒熱兼感暑邪者的最佳藥物是:
A柴胡
B青蒿
C黃芩
D白薇
E鴉膽子
答案 B
(2) 既能清暑熱.又能退虛熱的藥是:
A 銀柴胡
B秦艽
C地骨皮
D青蒿
E白薇
答案 D
(3) 連翹除具有清熱解毒作用外,還能:
A除濕止癢
B利尿消腫
C活血止痛
D清肺利咽
E消癰散結(jié)
答案 E
考試簡(jiǎn)介 報(bào)名條件 報(bào)名方式 報(bào)名時(shí)間 考試時(shí)間 考試科目 考試題型 合格標(biāo)準(zhǔn) 考試機(jī)構(gòu) 證書(shū)注冊(cè) 技能考試 考試用書(sh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