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清熱涼血藥
特點(diǎn):1.本類藥多為苦寒或咸寒,入心、肝二經(jīng),具有清解營(yíng)分、血分熱邪作用,主要用于營(yíng)分、血分等實(shí)熱證。
2.若氣血兩燔者,可配清熱瀉火藥同用,使氣血兩清。
生 地 黃《本經(jīng)》(一)
[性味歸經(jīng)]甘、苦,寒。歸心、肝、腎經(jīng)。
[功 效]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
[應(yīng) 用]
1.熱入營(yíng)血,舌絳口干,壯熱神昏;溫病后期,余熱未盡,陰液已傷,夜熱早涼,舌紅脈數(shù)。本品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 ——清營(yíng)湯
2.血熱妄行,斑疹吐衄:本品清熱涼血而止血、消斑!堑攸S湯(配赤芍、丹皮等)——四生丸
3.陰虛發(fā)熱:本品養(yǎng)陰降火,泄伏熱!噍秣M甲湯
4.津傷口渴、便秘及消渴證:本品養(yǎng)陰生津而止渴、通便!嫖笢(配玉竹、麥冬、沙參等)——增液湯——玉泉散(配五味子、葛根、天花粉等)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鮮地黃功偏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干地黃功偏滋陰。
玄 參《本經(jīng)》(一)
[性味歸經(jīng)]苦、甘、咸,寒。歸肺、胃、腎經(jīng)。
[功 效]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應(yīng) 用]
1.溫?zé)岵崛霠I(yíng)分,或邪熱內(nèi)陷心包:本品清熱涼血養(yǎng)陰,瀉火解毒!鍫I(yíng)湯——清宮湯
2.溫毒發(fā)斑:本品滋陰,清熱,解毒以消斑!邷(配伍犀角、石膏、知母等)
3.咽喉腫痛:本品滋陰降火解毒,善清無(wú)根之火。熱毒壅盛者——普濟(jì)消毒飲;陰虛火旺者——玄麥甘桔湯
4.癰腫瘡毒,瘰疬痰核:本品清熱解毒散結(jié)。——四妙勇安湯——消瘰丸(配貝母、牡蠣等)
5.勞嗽咳血,骨蒸勞熱,津傷便秘,
6.內(nèi)熱消渴等證:本品有清熱涼血,滋陰潤(rùn)燥之功!俸瞎探饻涞毓瞧、銀柴胡、丹皮等——增液湯——配麥冬、枸杞子、五味子等
[用法用量]煎服,15~25g。
[使用注意]反藜蘆。
牡丹皮《本經(jīng)》(一)赤芍藥《本經(jīng)》(一)
[性味歸經(jīng)]牡丹皮: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jīng)。赤芍:苦,微寒。歸肝經(jīng)。
[功 效]牡丹皮: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赤芍藥: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應(yīng) 用]
[同]
1.清熱涼血——熱入營(yíng)血,吐衄發(fā)斑等。但:丹皮>赤芍
2.活血散瘀: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癰腫瘡毒。但:赤芍>丹皮,故曰:赤芍散瘀止痛,丹皮活血通經(jīng)。
[異]
牡丹皮:涼血力強(qiáng),可除蒸退熱→陰分伏熱,無(wú)汗骨蒸——青蒿鱉甲湯
赤芍:清瀉肝火——肝火上炎目赤、翳障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赤芍:反藜蘆。
水 牛 角《名醫(yī)別錄》(二)
[性味歸經(jīng)]咸,寒。歸心、肝、胃經(jīng)。
[功 效]清熱,涼血,解毒。
[應(yīng) 用]
1.溫?zé)岵。瑹崛胙郑罕酒非鍩釠鲅舛。——配生地、丹皮、赤芍?/P>
2.血熱吐衄:本品清熱涼血。
[用法用量]15~30g,挫碎先煎,或挫末沖服。
紫 草《本經(jīng)》(二)
[性味歸經(jīng)]甘、咸,寒。歸心、肝經(jīng)。
[功 效]涼血活血,解毒透疹。
[應(yīng) 用]
1.斑疹紫黑,麻疹不透:本品涼血活血,解毒透疹!喜菘彀邷
2.癰疽瘡瘍,濕疹陰癢,水火燙傷:本品清熱涼血解毒!喜萦
考試簡(jiǎn)介 報(bào)名條件 報(bào)名方式 報(bào)名時(shí)間 考試時(shí)間 考試科目 考試題型 合格標(biāo)準(zhǔn) 考試機(jī)構(gòu) 證書注冊(cè) 技能考試 考試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