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A2型題】
1.典型麻疹的出疹時問與發(fā)熱的關系是
A.發(fā)熱2~3天出疹,出疹時伴低熱
B.發(fā)熱3~4天出疹,出疹時熱退
C.發(fā)熱1~2天出疹,出疹時熱退
D.發(fā)熱3~4天出疹,出疹時熱更高
E.發(fā)熱1~2天出疹,出疹時熱更高
答案:D
精析與避錯:麻疹多在發(fā)熱3~4天后出現(xiàn)皮疹,此時全身中毒癥狀加重,體溫驟然升高,可達40~40.5℃,咳嗽加劇,出現(xiàn)煩躁或嗜睡,重者有澹妄、抽搐(疹出熱盛),持續(xù)3~4天。皮疹先見于耳后、發(fā)際,漸及額部、面部、頸部,然后白上而下延至軀干和四肢,最后達手掌和足底。,若無并發(fā)癥,出疹3~4天后發(fā)熱開始減退,食欲、精神等仝身癥狀逐漸好轉,皮疹按出疹先后順序開始消退,疹退后皮膚留有棕色色素沉著并伴糠麩樣脫屑。
2.小兒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時期最主要是
A.新生兒期
B.同生期
C.學齡期
D.青春期
E.嬰幼兒期
答案:E
精析與避錯:免疫系統(tǒng)發(fā)生、發(fā)育始于胚胎早期,到出生時尚未完善,隨著小兒年齡增長逐漸達到成人水平,故小兒、尤其是嬰幼兒,通常處于生理免疫低下狀態(tài)。嬰兒5~6個月后經(jīng)胎盤從母體獲得的IgG逐漸消失,白身的免疫功能尚未發(fā)育成熟,感染性疾病(包括傳染病)多見。
3.手、足皮膚呈大片狀脫皮且無色素沉著的疾病是
A.猩紅熱
B.麻疹
C.幼兒急疹
D.水痘
E.風疹
答案:A
精析與避錯:猩紅熱皮疹于發(fā)病24小時迅速出現(xiàn),其順序先為頸部、腋下和腹股溝處,24小時內遍及全身。皮疹的特點為全身皮膚彌漫性充血發(fā)紅,其間廣泛存在密集而均勻的紅色細小丘疹,呈雞皮樣,觸之沙紙感。面部潮紅無皮疹,口唇周圍發(fā)白,形成口周蒼白圈。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窩及腹股溝等處,皮疹密集,其間有出血點,形成明顯的橫紋線,稱為帕氏(Pastia)線。在皮疹旺盛時在腹部、手、足上可見到粟狀皰疹;謴推冢阂话闱闆r好轉,體溫正常,皮疹沿IL{JI疹順序消退。疹退l周后開始脫皮,其順序同出疹順序,面部軀干糠屑樣脫皮,手、足可呈大片狀脫皮,脫皮的程度和時間視皮疹輕重而異,脫皮期可達6周,無色素沉著。
4.維生素D缺乏手足抽搐癥發(fā)生驚厥時,除給氧和保持呼吸道通暢外,應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肌注維生素D3
B.靜脈補充鈣劑
C.肌注硫酸鎂
D.靜注或肌注地西泮
E.靜滴甘露醇
答案:D
精析與避錯:維生素D缺乏手足抽搐癥發(fā)生驚厥應迅速控制慷厥或喉痙攣,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癥狀,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插管。
5.新生兒期計劃免疫應接種的疫苗是
A.骨髓灰質炎丸與百白破三聯(lián)合疫苗
B.卡介苗與百白蘭聯(lián)混合疫苗
C.卡介苗與乙肝疫苗
D.乙肝疫苗與麻疹疫苗
E.骨髓灰質炎糖丸與麻疹疫苗
答案:C
精析與避錯:新生兒期(出生后4周內)應接種卡介苗與乙肝疫苗。
6.房間隔缺損雜音產(chǎn)生的主要機制是
A.主動脈瓣相對狹窄
B.血流直接通過缺損口
C.二尖瓣相對狹窄
D.肺動脈瓣相對狹窄
E.三尖瓣相對狹窄
答案:D
精析與避錯:房間隔缺損體檢可見心前區(qū)隆起,有抬舉沖動感,心尖搏動彌散,心濁音界擴大,大多數(shù)病例于胸骨左緣第2~3肋間可聞及2~3/6級收縮期雜音,呈噴射性,系右心室排血量增多,引起有心室流出道(肺動脈瓣)相對狹窄所致。肺動脈瓣區(qū)第二音亢進并固定分裂(分裂不受呼吸影響)。左向右分流量較大時,可在胸骨左緣下方聽到舒張期雜音(系三尖瓣相對狹窄所致)。原發(fā)孔缺損伴二尖瓣裂者,心前區(qū)有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吹風樣雜音。
7.靜脈血經(jīng)異常通道進入體循環(huán)動脈血中所致發(fā)紺常見于
A.肺炎
B.右心衰竭
C.嚴重休克
D.法洛四聯(lián)癥
E.阻塞性肺氣腫
答案:D
精析與避錯: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右位、右室肥大稱為法洛四聯(lián)癥,是最常見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臟病。肺動脈狹窄使右心室排血障礙,右心室壓力增高,室間隔缺損,故右向左分流,靜脈血進入體循環(huán),缺氧,導致發(fā)紺,故選D。其余選項發(fā)紺都非異常通道所致。
8.小兒語言發(fā)育三個階段的順序是
A.發(fā)音、理解、表達
B.理解、表達、發(fā)音
C.表達、理解、發(fā)音
D.聽覺、發(fā)音、理解
E.模仿、表達、理解
答案:A
精析與避錯:小兒語言發(fā)育三個階段:語言發(fā)育經(jīng)過語言前階段(發(fā)音與學語,0~9個月)及語言階段。語言的理解在語言前階段即已開始,一般經(jīng)3~4個月表達語言?評價語言發(fā)育應考慮聽覺、發(fā)音器官及大腦的功能。
9.小兒有牙18個,會用湯匙吃飯,能說2~3字拼成的短語,其年齡為
A.1歲
B.1歲半
C.2歲
D.2歲半
E.3歲
答案:C
精析與避錯:全副乳牙20個,2.5歲出齊。遠動的發(fā)育,其中手指精細運動的發(fā)育中小兒12~15個月學用匙,2歲孩子能夠迅速說出自己熟悉的物品名稱,會說自己的名字,會說簡單的句子,能夠使用動詞和代詞,且說話時具有音調變化。綜上所述選C。
10.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不正確的預防措施是
A.適當多曬太陽
B.提倡母乳喂養(yǎng)
C.孕母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
D.及時添加輔食
E.早產(chǎn)兒2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
答案:E
精析與避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①充足的日光照射可保證體內25-(OH)D3和1,25一OH)2D濃度正常。因此,孕婦應多做戶外運動,飲食應含豐富的維生素D、鈣、磷、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防止胎兒宮內維生素D儲存不足。②處于生長高峰的嬰兒應采取綜合預防,保證戶外活動和給予預防劑量的維生素D和鈣并及時添加輔食。新生兒生后2周給予預防劑量的維生素D至2歲。早產(chǎn)兒、低出生體重兒或雙胎生后l刷就應給予維生素D。故選E。
11.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是
A.甲狀腺反應遲鈍
B.甲狀旁腺反應遲鈍
C.垂體反應遲鈍
D.腎上腺皮質反應遲鈍
E.腎上腺髓質反應遲鈍
答案:B
精析與避錯:維生素D缺乏肘,血鈣下降而甲狀旁腺不能代償性地分泌增加,則低血鈣不能恢復。當總血鈣低于1. 75mmol/L或離子鈣低于1.0mmol/L時可引起神經(jīng)肌肉興奮性增高,出現(xiàn)抽搐。
12.新生兒開始排便的時間常為出生后
A.24小時
B.36小時
C.48小時
D.60小時
E.72小時
答案:A
精析與避錯:新生兒開始排便的時間為出生后24小時,2~3天排完,胎便由胎兒腸道分泌物、膽汁及咽下的羊水組成,呈糊狀,為墨綠色。如出生后24小時仍不排胎便,應檢查是否有肛門閉鎖或其他消化道畸形。本題A最接近。
試題來源: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題庫|焚題庫,全真模擬機考系統(tǒng) 搶做考試原題,高能鎖分!
13.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發(fā)生在出生后
A.第1周
B.第2周
C.第3周
D.第4周
E.第5周
答案:A
精析與避錯:新生兒生理性體重下降是指由于生后體內水分丟失較多,導致體重逐漸下降,第5~6天降到最低點(小于出生體重的9%),一般7~10天恢復到出生體重。本題A最接近。
14.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早期的主要臨床特征是
A.體溫升高、體重減輕
B.呼吸困難、發(fā)紺明顯
C.肢體痙攣、角弓反張
D.前囟隆起、骨縫分離
E.拒乳、嗜睡、肌張力低
答案:E
精析與避錯:本病臨床分4期,第1~3期為持續(xù)時間不超過新生兒期,第4期在新生兒期以后出現(xiàn)。①警告期:表現(xiàn)為嗜睡、吸吮反射減弱和肌張力減退。②痙攣期:輕者僅兩眼凝視,陣發(fā)性肌張力增高;重者兩手握拳、前臂內旋、角弓反張,有時尖聲哭叫。③恢復期:首先吸吮力和對外界的反應逐漸恢復,繼而痙攣逐漸減輕、消失。故選E。
15.小兒小生后正常情況下造血器官主要是
A.卵黃囊
B.中胚葉
C.肝
D.骨髓
E.脾
答案:D
精析與避錯: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骨髓是產(chǎn)生紅系、粒系和巨核系細胞的唯一器官,此外還產(chǎn)生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故選Do胚胎期造血開始于卵黃囊,然后肝、脾、胸腺、淋巴結,最后在骨髓。
16.關于小兒免疫系統(tǒng),錯誤的是
A.新生兒時期各種T細胞亞群功能均顯不足
B.新生兒B淋巴細胞發(fā)育已完善
C.IgG不能通過胎盤
D.臍血IgM水平過高,提示可能有宮內感染
E.小兒血清補體濃度在出生后6~12個月達成人水平
答案:C
精析與避錯:T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是新生兒免疫應答無能的主要原因,隨著生后不斷按觸抗原,細胞漸趨成熟。IgG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兒血液中的IgG主要來自母體。故選Co胎兒期自身合成的IgM量極少,母親的IgM不能通過胎盤,如臍血有IgM增高,提示可能有胎兒宮內感染。新生兒各補體成分均低于成人,在6~12個月補體濃度或活
性才接近成人水平。
17.嬰幼兒哮喘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是應用
A.局部糖皮質激素
B.全身糖皮質激素
C.β2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
D.茶堿類藥物
E.細胞膜穩(wěn)定劑
答案:A
精析與避錯:吸入治療是日前治療哮喘的最好方法,起效快,所用劑量小,全身不良反應較輕。糖皮質激素是最有效的藥物。在哮喘急性發(fā)作時應與吸入β2受體激動劑或茶堿類合用。急性發(fā)作病情較重的患兒應早期口服糖皮質激素。細胞膜穩(wěn)定劑是一種非糖皮質激素類抗炎制劑,可抑制IgE誘導的肥大細胞釋放介質,吸人用藥用于預防哮喘發(fā)作,也可預防運動、
冷空氣等引起的急性氣道收縮及季節(jié)性哮喘發(fā)作。
18.不符合風濕熱診斷標準的主要表現(xiàn)是
A.發(fā)熱
B.游走性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
C.舞蹈病
D.皮下結節(jié)
E.環(huán)形紅斑
答案:A
精析與避錯:風濕熱診斷標準的主要表現(xiàn)包括:心臟炎,游走性多發(fā)性關節(jié)炎,舞蹈癇,環(huán)形紅斑,皮下小結。次要表現(xiàn)包括:發(fā)熱,關節(jié)痛,風濕熱既往史,血沉增快、CRP陽性,P-R間期延長o BCDE均符合。
19.嬰兒生理性貧血的時間是出生后
A.1個月
B.2~3個月
C.4~6個月
D.7~9個月
E.10個月后
答案:B
精析與避錯:出生后紅細胞數(shù)和血紅蛋白含量逐漸下降,至2~3個月時達到最低點,紅細胞降至3.0×l012/L左右,血紅蛋白降至100 g/L左右,出現(xiàn)輕度貧血(早產(chǎn)兒生后3~7周可降至70~90g/L),稱為“生理性貧血”。故選B。
20.麻疹早期診斷最有意義的臨床表現(xiàn)是
A.發(fā)熱、流涕、咳嗽
B.有感冒接觸史
C.耳后淋巴結腫大
D.手、足出現(xiàn)紅色斑丘疹
E.Koplik斑
答案:E
精析與避錯:麻疹的前驅期一般持續(xù)3~4天,主要表現(xiàn)為上呼吸道及眼結膜炎,病后第2~3天,于第二磨牙相對應的頰黏膜處,可見直徑約1.0 mm點,外周有紅暈,即麻疹黏膜斑( Koplik)為麻疹前驅期的特征性體征,有診斷價值。故選E。其他均為非特異性的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