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運動訓練學》專項試題庫:論述
論述題
1、試舉例說明反應速度、位移速度和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答:【要點】反應速度:信號刺激法;運動感覺法;移動目標練習法。動作速度:單一動作計時練習法;負重練習法;借助環(huán)境條件訓練法;位移速度:計時跑;借助外力練習法;利用跑的專門練習;發(fā)展運動員的速度力量。
2、運動員選材主要應考慮哪幾個方面的因素?
答:【要點】身體形態(tài);身體素質水平;生理機能指標;運動行為因素;遺傳因素;年齡因素。
3、論述兒童少年運動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答:【要點】(1)防止重身體素質訓練,輕運動技術學習與掌握;(2)防止過早和狹窄的專項訓練;(3)防止采用大強度訓練;(4)選擇合理的力量訓練組合;(5)選擇和設計適合兒童少年的田徑教學訓練方法與運動器材。
4、為什么說力量素質影響并促進其他身體素質的發(fā)展?
答:【要點】 任何身體素質都是通過一定的肌肉工作方式來實現(xiàn)的,而肌肉的力量是人體一切活動的基礎。力量素質決定速度素質的提高,耐力素質的增長,柔韌素質的發(fā)揮和靈敏素質的表現(xiàn)。1、力量素質的增長有助于速度素質的提高。因為肌肉的快速收縮是以其力量為前提的。一名短跑運動員如果沒有兩條強有力的腿,那是不可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2、力量素質也有助于耐力素質的增長。從生活常識中可以得知,一個強有力的人總比體弱者能持續(xù)活動更長的時間。3、力量、速度的提高會增加肌肉的彈性,促進靈敏素質和柔韌素質的發(fā)展。
5、試述運動訓練理論研究的特征。
答:【要點】1.運動訓練理論表現(xiàn)出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性;2.運動訓練活動對新學科知識的高度敏感性;3.運動訓練理論對訓練實踐的直接指導性;4.運動訓練理論的發(fā)展表現(xiàn)出高度的滲透性;5.運動訓練理論研究成果表現(xiàn)出高度的超前性。
6、試述運動負荷安排不當將對訓練效果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
答:【要點】1、連續(xù)應用大強度訓練刺激而恢復不足。這種情況在實際訓練中屢見不鮮。盡管教練員用心良苦,運動員刻苦訓練,但運動效果不佳。這時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反應特點是: ① 對運動負荷刺激的耐受性越來越低,訓練課中的耐受期幾乎消失,往往在訓練課開始階段就直接進入疲勞過程; ② 疲勞程度越來越深,訓練課中不但進入疲勞狀態(tài)快,而且疲勞程度亦越來越深,形成疲勞堆積; ③ 不出現(xiàn)超量恢復,由于每次訓練課都是在未完全恢復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恢復會越來越不完全,直至造成過度疲勞。
2.運動負荷過小或訓練頻率過低。運動負荷過小,運動員機能反應很小,難于造成預期的疲勞程度,也難于導致機體發(fā)生結構與機能重建現(xiàn)象,因而不能出現(xiàn)超量補償,或超量補償?shù)某潭群艿,即沒有取得明顯的運動效果。可見,運動負荷刺激過大雖不可取,但沒有刺激就沒有反應,也就沒有運動能力的提高。
若訓練頻率過低,雖則每次訓練課都可取得理想的運動效果,然而由于訓練課頻度過低,直至上次訓練課所取得的超量恢復已經(jīng)消退才進行下次訓練課,運動能力也難以得到相應提高。
7、試述體能訓練的基本要求。
答:【要點】1、合理地安排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安排一般體能訓練可全面地發(fā)展運動員的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等運動素質,提高運動員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并使運動員身體各個部位得到均衡的發(fā)展。2、體能訓練應與技術、戰(zhàn)術、心理和智能訓練有機結合,選擇體能訓練手段應力求與專項技術動作形式的生物力學特征相近似。3、體能訓練在整個訓練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的比例的確定,要因時、因項、因人而異。4、體能訓練的主要內(nèi)容是運動素質訓練。各種運動素質在人生的不同發(fā)育階段發(fā)展的程度不同,訓練的可塑性也不一樣,訓練中應根據(jù)各運動素質訓練的可能性,抓住有利時機,使該素質在適時的年齡階段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在敏感期得到較大的提高。5、在體能訓練中運動員常常會感到非常疲勞,有些體能訓練的手段又比較單調枯燥,因此,在訓練中應加強對運動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對身體訓練重要意義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具有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教練員也應采用有效的訓練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運動員對訓練的興趣,使運動員減少對訓練的枯燥感和無味感。
8、試述影響力量素質練習的基本因素。
答:【要點】一、與人體生長發(fā)育有關的因素:1、性別;2、年齡;3、體型;4、身高與體重;5、脂肪;6、睪丸酮激素。二、肌肉的形態(tài),組織結構:1、白肌纖維在肌肉中比例;2、肌肉的生理橫斷面;3、肌肉的初長度;4、參與活動的肌纖維數(shù)量;5、肌肉的牽拉角度 ;6、肌肉收縮的形式。 三、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節(jié)機能:1、神經(jīng)過程的頻率和強度;2、神經(jīng)中樞對肌肉活動的支配和調解能力。 四、營養(yǎng)系統(tǒng)的供能能力 。五、心理因素。 六、訓練因素:1、負荷強度與重復次數(shù);2、動作速度;3、以肌肉收縮形式為基礎的不同訓練方法;4、原有的訓練基礎。 七、其他因素:1、營養(yǎng)物質的補充;2、溫度;3、紫外線照射。
綜上所述,決定和影響力量素質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認識和理解這些因素,有助于力量素質訓練的科學性、有效性、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