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簡答題
1.請簡述在學校心理輔導的實際工作中,如何貫徹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
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是學校心理輔導中一項重要原則。學校心理輔導就其基本功能來看是適應性功能與發(fā)展性功能。但應看到,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雖然從整體上來看屬于正常范圍內的發(fā)展與適應問題,但也有一些中小學生由于心理脆弱,不良社會生活事件及應激等而出現(xiàn)一些心理疾患與行為偏差。而一旦出現(xiàn)嚴重心理疾患與行為偏差就會對學生個體、家庭及社會帶來一些負面后果。及時預防學生心理疾患及行為偏差的產生,對于從總體上提高學校心理輔導的效能是有著重要而積極意義的。
2. 心理測驗的特點:心理測驗是心理測量的工具或手段。所謂心理測量就是根據(jù)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給人們的行為確定出一種數(shù)量化的價值。心理測驗的特點:
(1)心理測驗的間接性:心理測驗直接測量到的不是人的某種具體心理現(xiàn)象本身,而是人的心理行為。(2)心理測驗的典型性:心理測驗測量到的只是人的行為的典型樣組。(3)心理測驗的系統(tǒng)性:心理測驗是心理測量的一套標準化的系統(tǒng)程序。(4)心理測驗的科學性:心理測驗相對其他測量手段來說具有科學性,它在測驗項目的選擇上具有客觀性和科學性,在編制方法上依據(jù)科學標準,在分數(shù)解釋上有統(tǒng)一規(guī)范,而且要對測驗的信度、效度、難度與區(qū)分度等良好測驗指標進行檢驗和說明。
3. 簡述常用的價值觀辨析法。 價值觀辨析法就是在教師的安排下,學生通過討論、辯論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維和情緒體驗來檢查自己的行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為模式與他人的行為模式進行比較,解決價值沖突,進而按照自己較符合社會要求的價值觀支配自己的言行。常用的價值觀辨析法有:小組討論法、兩難問題法、腦力激蕩法等(1) 小組討論法:針對某一問題情境,問題應為開放性問題,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分組方式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使匹配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個小組內成員均可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最后形成小組意見。(2) 兩難問題法:教師利用假定的、設計的或真實的兩難問題,讓學生進行判斷,激起內心價值的沖突,觸動原有的心理認知結構,產生不滿足感,以達到改變自己原有認知結構的目的,從而提高心理水平。(3) 腦力激蕩法:此方法允許學生對一個問題能自由地考慮可采用的方法。
4. 請簡要描述憤怒的表現(xiàn)和控制方法。 憤怒的表現(xiàn):(1)一發(fā)火就罵人、砸東西,甚至打人。(2)情緒反應十分簡單,缺乏幽默感,不會開玩笑,對于滿意的事沉默不語,對于不滿意的事常會通過吵架、發(fā)脾氣等方式解決。(3)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心理防御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發(fā)泄。(4)對很小的事也沉不住氣(5)脾氣暴躁,一觸即發(fā),什么事都干得出來,當時不能自控,事后又特別后悔。(6)聽不進任何人的勸說,尤其在情緒激動的時候。(7)路上的石子、玩具、文具等常是受害者。憤怒的控制方法:(1) 情境轉移法(2)理智控制法(3)評價推遲法(4)目標升華法
六、論述題
1.)請論述心理評估的原則?心理評估的原則體現(xiàn)的是開展心理評估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和指導思想。學校心理輔導中的心理評估應該遵循六個基本原則。(1)客觀性原則心理評估的客觀性原則是指在心理評估的過程中要遵循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依據(jù)被評估者的客觀心理事實和科學的方法,對其心理問題進行科學的評估,防止主觀臆斷,更不允許猜測虛構。(2)整體性原則心理評估的整體性原則是指在心理評估過程中,要運用系統(tǒng)觀點對被評估的心理現(xiàn)象及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整合研究,同時對被評估的心理現(xiàn)象進行多層次、多水平的系統(tǒng)分析。(3)動態(tài)性原則心理評估的動態(tài)性原則,是指輔導員要運用變化、發(fā)展的觀點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力求做動態(tài)的考察,把握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軌跡和外部影響的脈絡,防止僵化的評估模式對評估工作的干擾。(4)綜合性原則心理評估的綜合性原則是指在心理評估中除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外,還要根據(jù)需要結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取得最佳的評估結果。(5)指導性原則心理評估的指導性原則是指對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做出評價后,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可以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更好地促進其心理問題的結局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6)保密性原則心理評估的保密性原則是輔導員最基本的道德水準和從事評估的最基本要求,是鼓勵來訪者真實提供材料的基礎,也是對來訪者的人格與隱私權的最大尊重。
2、一些同學有這樣的想法:“我是差生,考試成績總不好,不是學習的料!薄拔覍W習也很刻苦,但成績總提高不大,可能是我天生比別人差,我現(xiàn)在總覺得別人瞧不起我。”請分析這些同學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常用的輔導方法。
存在的心理問題:(1)“我是差生,考試成績總不好,不是學習的料”,“我學習也很刻苦,但成績總提高不大,可能是我天生比別人差”。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該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出現(xiàn)了過度引申(過度泛化)的不良認知。過度引申是指在單一事件的基礎上做出關于能力、操作或價值的普遍性結論,也就是說從一個瑣細事件出發(fā)引申做出結論。該學生僅從考試成績不好就引申出了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的結論,是不對的。(2)“我學習也很刻苦,但成績總提高不大,可能是我天生比別人差”。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該學生在認知過程中出現(xiàn)了夸大的不良認知。即對客觀事件的意義做出歪曲的評價。他只因為刻苦學習了以后沒有取得想要的成績就認為自己是天生比別人差。(3)“我是差生,考試成績總不好,不是學習的料。”“我學習也很刻苦,但成績總提高不大,可能是我天生比別人差,我現(xiàn)在總覺得別人瞧不起我!睆闹羞可以看出走極端的思維的不良認知。即要么全對,要么全錯,把生活看成是非黑即白的單色世界,沒有中間色。常用的輔導方法:(1)三欄目技術:通過改變認知失真進而改變人的消極情緒。(2)與不合理信念辯論技術:辯論的核心是幫助來訪者向其不合理信念提出挑戰(zhàn)和質疑,以動搖其信念。(3)合理情緒想象技術:幫助來訪者想象當時的情景,重新進入那種不良的情緒體驗之中,進一步探求來訪者當時的想法,可能就會找出不合理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