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自考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華課網(wǎng)校 >> 自考 >> 模擬試題 >> 農學類 >> 豬禽學 >> 文章內容

排行熱點

自學考試《豬禽學》練習試題及答案

來源:華課網(wǎng)校  [2017年2月24日]  【

自學考試《豬禽學》練習試題及答案

  1.提高生長肥育豬生產(chǎn)力的措施等

  答:評定生長育肥豬生產(chǎn)力的主要指標分為三部分,即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酮體與肉質。生長速度以日增重表示,單位是g/d,飼料轉化率指生長、育肥期間平均每千克增重所消耗的混合飼料量,酮體與肉質則包括了屠宰率、膘厚、眼肌面積、瘦肉率、肉色、PH、系水力、肌肉大理石紋、熟肉率等。主要措施有:1,選擇優(yōu)良品種及適宜的雜交組合。選擇瘦肉型與兼用型豬種和脂肪型豬種相比,其對能量和蛋白質的利用率更高,增重快、耗料少、瘦肉率高。不同品種或品系之間進行雜交,利用雜種優(yōu)勢,是提高生長育肥豬生產(chǎn)力的有效措施。2,提高仔豬初生重和斷奶重。生長育肥豬起始體重受仔豬的初生重和斷奶重的影響。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斷奶重,能增強仔豬生命力,使其生長速度更快,斷奶體重也更大,則轉群時體重也越大,生長快速,育肥效果好。3,適宜的飼糧營養(yǎng)水平。在限量飼喂條件下,提高飼料能力濃度和飼養(yǎng)水平,能提高生長育肥豬的增重速度和飼料轉化率。增加飼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配比,能提高豬的肌肉生長速度。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能保證其充分生長。選擇合適的粗纖維含量5%-8%,能影響其適口性和消化率。4,適當?shù)娘曫B(yǎng)管理方法。選擇合適的育肥方式,如“吊架子”或“一條龍”,均能提高育肥豬的生長。選擇合理的飼養(yǎng)方法,自由采食法,增重快,沉積脂肪多,飼料轉化率降低;限量飼喂法,飼料轉化率改善,酮體背膘較薄,但日增重較低。前期采用自由采食法,后期采用限量飼喂法。同時,及時調整飼喂調制、飼喂次數(shù)、飲水、應用促生長劑、合理分群及調教、做好去勢、防疫和驅蟲,管理制度等,都是提高育肥豬生長的重要方面。5,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生長育肥豬多為舍飼,豬舍的小氣候是其主要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氣流、光照、聲音等物理因素,以及圈舍衛(wèi)生,圈養(yǎng)密度、舍內有害氣體、塵埃和微生物因素。這些都影響育肥豬的生長,必須適宜。6,適時屠宰。主要有生長育肥豬的生物學特性和消費者對胴體的要求與銷售價格兩大方面因素決定。

  2.雛雞育雛的條件

  答:育雛的環(huán)境條件:1,溫度:開始32-35度,隨周齡變化而降低,每周降3度,直到育雛器溫度與室溫18-24度相同,停止供溫。育雛舍內分高、中、低三個溫區(qū),便于雛雞自己選擇。溫度是否合適,可觀察雛雞的表現(xiàn)和聽叫聲。溫度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翅嘴張開,發(fā)出吱吱的叫聲;溫度低時,靠近熱源,扎堆,發(fā)出嘰嘰嘰的叫聲;溫度合適,雛雞活潑好動,分布均勻。

  2,濕度:10天內,濕度要求60-70%。濕度太低時,腹中剩余蛋黃吸收不良。飲水過多下痢,腳趾干癟,羽毛生長慢?捎玫孛鏋⑺蚍浪。10天之后相對濕度要求50-60%。此時濕度太大,易造成環(huán)境污染,引發(fā)球蟲病。

  3,通風:由于雛雞體溫高,呼吸快,代謝旺盛,單位體重排出的CO2約比大家畜高2倍,且糞便和墊料在水、微生物的作用下,產(chǎn)生氨氣、硫化氫,有害健康。所以必須注意通風換氣。

  4,密度。合理的密度使雛雞有足夠的飲食和活動空間,防止墊料過于潮濕。密度過大,雞群擁擠,發(fā)育不整齊,易感染疾病和發(fā)生惡癖,密度因品種、飼養(yǎng)方式、日齡的不同而不同。

  5,光照。密封式育雛:0-3天(平面育雛)或1周(籠養(yǎng)),晝夜連續(xù)23小時光照,強度10-30勒克斯。1周齡-20周,8-9小時,強度5-10勒克斯。剛孵出的小雞視力弱,為了活動、覓食、飲水方便,光照強度可大些。強度的控制有3種方法:一是改變燈泡瓦數(shù);二是控制開燈數(shù)量;三是用調壓變壓器控制。

  6,衛(wèi)生、防疫:定期消毒,做好預防免疫,搞好日常清潔衛(wèi)生。

  3.禽蛋孵化的條件、提高孵化率的綜合措施

  答:1,溫度:家禽胚胎發(fā)育溫區(qū)35-40.5攝氏度;最適孵化溫度是37.8攝氏度。選擇不同的孵化方式,恒溫孵化:適合分批入孵。變溫孵化:溫度前高(1-7天)、中平(8-14天)、后低(15-22天)。標準在20.5-21天出殼的雞最好養(yǎng)。高溫孵化的結果:出雛早,消瘦、絨毛短、富神經(jīng)質。低溫孵化的結果:出雛晚、大肚、絨毛長、開食難。

  2,濕度:入孵機的相對濕度以50-55%為宜,出雛機的濕度以65-70%為宜。后期高的原因:CaCO3+H2O+CO2->Ca(HCO3)2,使蛋殼變脆。

  3,通風。作用:A,提供胚胎新鮮空氣,并排出CO2;B,減少細菌生長繁殖速度。C,保證胚胎正常新陳代謝。胚胎周圍空氣中的CO2不能超過0.5%。

  4,轉蛋。作用:A,防止胚胎與蛋殼膜粘連。B,使胚胎各部受熱均勻。C,起胚胎的運動作用,保證胎位正常。胚胎早期,每天轉4-12次。

  5,涼蛋。胚胎發(fā)育中后期,物質代謝增強,產(chǎn)生大量熱,涼蛋有助于散熱,并增強胚胎對外界氣溫的適應能力。鴨、鵝蛋脂肪含量高,孵化至16-17天后,脂肪代謝增強,蛋溫急劇增高,對空氣需要量大增,由于其單位重量表面積小,散熱能力比雞蛋低,故必須在后半期涼蛋。提高孵化率的綜合措施:

  1,選擇種蛋  種蛋產(chǎn)出后其遺傳特性、營養(yǎng)物質完善與否,受精率高低、蛋傳疾病有否等均已固定,非孵化條件和孵化技巧所能改變! 》N蛋應來自健康、高產(chǎn)的禽群,不能隨便到不了解的禽場購買種蛋。孵化廠最好自辦種禽場,進行自繁自孵。種蛋的品質要新鮮。一般來說,用于育種的蛋以10天內產(chǎn)的蛋最好,因為這一時期內產(chǎn)的種蛋孵化率較高,孵化出的雛雞往往也十分健康和強壯,其成活率極高。通常,選擇種蛋可以采用下列方法進行判斷:  1.外觀選蛋蛋用型雞,一般要求開產(chǎn)后的前12周蛋重為52克,開產(chǎn)12 周后為55克以上;肉用型雞開產(chǎn)后的前12周蛋重為50克,開產(chǎn)12周后為 52克以上。但均不得超過65克以上。種蛋的顏色一般以白色和褐色的為好,不要買青色蛋和黑色蛋,黑色蛋一般都是壞蛋。蛋形應為卵圓形,細長、短圓、兩頭尖的蛋不宜選購! ∮米鞣N蛋的蛋殼必須細致均勻,沙皮蛋、皺紋蛋和裂痕蛋均不適宜作種蛋,因為這些蛋會影響胚胎發(fā)育。蛋殼表面要清潔和保證其沒有裂紋! 2.蛋燈選蛋用自制的蛋燈選擇雞蛋,應以氣室小、蛋黃清晰、蛋白濃度均勻、蛋內無異物為標準。不選有裂紋、血斑和肉斑蛋、陳蛋以及蛋黃顏色呈灰白色、暗黑色或蛋黃上浮、散黃、貼黃等的蛋! 3.破殼選蛋每批隨機抽取幾個種蛋,將蛋打開放入玻璃平皿內。新鮮蛋的蛋白較濃,蛋黃隆起;若蛋白稀薄,蛋黃扁平,則蛋不新鮮。蛋白與蛋黃的比例以1∶2為佳,蛋殼厚度要求在0.33~0.35毫米之間! ∮辛藘(yōu)質的種蛋還需要有良好的貯存環(huán)境,否則亦會變成劣質種蛋。所以說種蛋的貯存環(huán)境和時間亦影響著孵化率。種蛋貯存前應進行1~2次消毒,以防細菌在貯存期繁殖擴大。貯存溫度以13~18℃為宜,相對溫度以70 %~80%為宜,貯蛋室應空氣清新,無不良氣味。 怎樣處理種蛋  種蛋選好后,還要做一些處理才能入孵,處理方法很多,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加以選擇。  1.抗生素藥液浸泡種蛋法消毒種蛋用的消毒劑非常廣泛,但大多數(shù)只能對蛋殼表面的病原菌起作用,而選用抗生素藥液浸泡種蛋除能殺滅蛋殼表面的細菌外,還能殺滅蛋殼內經(jīng)蛋傳遞的雞如何掌握濕度白痢、傷寒、副傷寒,大腸桿菌等病原體,是其它消毒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在水盤內放入25公斤25~30℃的溫水,然后加入40萬單位的青霉素和100 萬單位的鏈霉素各20支,溶解后浸泡種蛋片刻,晾干后入孵,試驗組比對照組孵化率高3.3%,健雛率高4.6%,成活率高4.5%! 2.用維生素、碘、蛋氨酸處理種蛋試驗表明:用維生素A或維生素D3或維生素B12等溶液浸泡種蛋5~10分鐘能提高種蛋孵化率5%~10%,用碘處理種蛋一般可提高孵化率16%,在缺碘地區(qū)效果更為顯著,具體方法是:用3支碘化鉀和28克碘溶于10毫升水中,溶解后加入水至400毫升,水溫 40℃,浸泡5分鐘后取出晾干入孵;蛋氨酸處理的方法是入孵12小時、24 小時、48小時后的三個不同時期分別把種蛋放在1%~1.5%、水溫16~18 ℃蛋氨酸溶液中泡5分鐘,然后繼續(xù)入孵,可提高孵化率5%以上! 3.用新潔爾滅處理種蛋將種蛋在0.1%新潔爾滅的41℃水溶液中浸泡3 分鐘,以殺滅蛋殼上的有害細菌! 4.紫外線照射法孵化前用MPK-2型或MPEK-4型紫外線燈距蛋面55厘米處照射種蛋3~5分鐘,可提高孵化率8%~17%,成活率4%。   ,

  2,掌握溫度  溫度是孵化的主要條件,只有保證胚胎正常發(fā)育的適宜溫度,才能獲得較高的孵化率和健雛率! ‰u胚發(fā)育的適宜溫度范圍為37~39.5℃。孵化過程中各階段適宜溫度為 1~18天37.8℃;19~21天37.3~37.5℃。孵化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孵化率。當孵化溫度超過42℃時,胚胎經(jīng)2~3小時死亡;孵化溫度達47℃,則孵化5天的胚胎2小時全部死亡,孵化16天的胚胎半小時全部死亡。低溫時孵化溫度在35.6℃以下,胚胎大多死于殼內。但不同地區(qū)和孵化器類型其溫度有所不同,此外還受品種、蛋殼質量、蛋重、保存時間、入孵蛋數(shù)量等因素影響,為此最好是結合本場實際情況,試孵2~3批后確定最適孵化溫度。絕不要生搬硬套! ∮捎谏诫u的蛋殼不同于常規(guī)品種的蛋,溫度略有不同,具體為:入孵1~ 7天為38.8~39.2℃;8~10天為38.5~38.8℃;15~20天為38~38.5℃; 21~24天為38.5~39℃。

  3,掌握濕度  濕度雖不如溫度那樣重要,但也不可忽視。濕度的大小關系到胚胎水分蒸發(fā)的多少和出殼順利與否。其規(guī)律是孵化前、中期相對濕度低,后期高! ∨咛グl(fā)育的適宜相對濕度為40%~70%,最適宜孵化的濕度是:孵化器內50%~60%、出雛器內60%~70%。如果孵化時濕度較小,種蛋內水分加速向外蒸發(fā),導致囊絨毛膜復合體變干,阻礙二氧化碳的排除和氧氣的吸收。濕度過大,也會阻礙蛋內水分的正常蒸發(fā),妨礙胚胎的氣體交換,影響胚胎的正常物質代謝! 〕鲭r時保持適宜的濕度,能使蛋殼變脆,有利于雛雞的啄殼。

  4,控制通風  通風換氣,是保證胚胎發(fā)育時的氣體交換,隨胚齡的增長,換氣量加大,尤其是孵化后期,開始用肺呼吸,需氧量更大,因此孵化器、孵化室均應保持空氣新鮮。孵化初期將孵化器的進氣口開得小些,隨胚齡的增長,逐漸拉大或全開。

  5,通風結合涼蛋是提高孵化率的一項關鍵措施。涼蛋時應靈活掌握,如孵化器供溫和通風系統(tǒng)設計合理,可不涼蛋,但在夏季和孵化后期胚蛋自溫能力增強時,適當涼蛋,可提高孵化率。 孵化過程中可采用的方法  1.翻蛋翻蛋能促進胚胎活動,防止內容物粘連蛋殼,使種蛋受熱均勻。入孵后1~20天每8小時翻蛋1次,翻蛋角度為180度;21~24天出雛期不翻蛋,只調整邊心蛋! 2.照蛋入孵后6天第一次照蛋,稱“頭照”。如果明顯地看到眼點,血管已經(jīng)布滿雞蛋表面的五分之四,說明發(fā)育正常;若看不清眼點,說明溫度偏低,應適當加溫;若血管幾乎布滿整個蛋的表面,則溫度過高,應降溫。11 天第二次照蛋,正常情況下,此時會發(fā)現(xiàn)胚胎的血管布滿整個蛋的表面(氣室除外),俗稱“合攏”。在第14天末,用同樣的方法將第三批蛋放在第一批和第二批之間,以便調節(jié)溫度。17天第三次照蛋。入孵17天后,胚胎增大,占據(jù)了蛋的小頭位置,照蛋呈黑色,俗稱“封門”。若在16天時已“封門”,則要及時降溫以保準時出殼。孵到20~21天時開始出雛。此時,要每隔2~ 4小時揀一次蛋,并注意床內保持足夠的新鮮空氣,及時撿除蛋殼,必要時,人工輔助出殼。通過看胚胎施溫可取得孵化好效果! 3.弱精蛋調位任何情況下入孵的種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5~7天照檢時往往會出現(xiàn)一定比例的弱精蛋,如不加強管理,孵化中期極易夭折。將弱精蛋與機器內頂部正常發(fā)育的蛋調位,或將弱精蛋直接放在上部空格盤上進行孵化。由于提高了孵化溫度,使之發(fā)育加快,孵化仍可達65%~70%! 4.對破裂種蛋進行修補用白乳膠、骨膠、化學樹脂、蛋清、尼龍透明膠帶等材料修補裂縫和0.1厘米以內小孔洞效種蛋效果較好。所修補種蛋孵化率在85%以上。修補時要注意涂封嚴密及時入孵,減少在孵化器外停留的時間! 5.晾蛋入孵中后期蛋溫達38.8℃時,需晾蛋排除蛋內積熱,促進胚蛋氣體交換。方法是:14~16孵齡每天晾蛋1次;20~24孵齡每天晾蛋2~4次。晾蛋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當?shù)皽亟抵?5℃時繼續(xù)孵化! 6.人工助產(chǎn)破殼雛禽在出殼即將完畢前,會發(fā)現(xiàn)有少數(shù)雛禽已啄破蛋殼、尿囊、血管也已完全萎縮干枯,就是因為力氣不足而不能破殼。如此時給予剝殼助產(chǎn),會增加雛禽數(shù)量,孵化率提高2%~4%! 7.噴水催產(chǎn)在孵化末期胚雛啄殼,臨近出殼時,有意將蛋溫上升到40.5 ℃,然后用37.8℃的溫水均勻地向蛋面噴灑,能加快出雛,且出雛整齊,還能促使難產(chǎn)胚雛出殼。

  4.提高育雛率的措施

  答:1.育雛前的準備工作要作好。進雛前雛舍要進行全面徹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墻壁沖洗干凈,然后用0.3%的強力消毒靈溶液,0.5%百毒殺溶液或3%燒堿熱溶液進行噴灑消毒,徹底殺滅各種病毒和細菌。密閉較好的育雛舍按每立方米空間用高錳酸鉀20克,福爾馬林40毫升的比例進行熏蒸消毒1小時,熏蒸時可將飼料槽、飲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在育雛舍內同時消毒,消毒完畢后打開門窗讓其空氣對流1天。育雛舍經(jīng)消毒后,嚴禁未經(jīng)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內,以免重新污染。

  2.選擇健康雛雞來養(yǎng)。不論是自己孵化還是購買的雛雞都要進行個體選擇,選擇的標準是:肛門干凈,沒有黃白色的稀糞粘著;臍帶吸收良好,沒有血痕存在;腹部收縮良好,不是大肚子雞;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凡是符合這四條標準的就是健康雛雞;其中一條標準不符合就不能選用,因為弱雛成活率低,生長速度慢,不宜飼養(yǎng)。

  3.確保合適的育雛溫度和濕度。要提高雛雞育雛成活率,就要為雛雞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特別是要有適當?shù)臏囟群蜐穸。初生雛雞需要較高的溫度:第一周育雛的溫度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約經(jīng)過6周時間,雛雞就可以適應自然環(huán)境了。溫度是否合適,不能只是用溫度計測量,重要的是看雛雞的活動表現(xiàn),做到看雞施溫。溫度過高,雛雞散開,張口喘氣,食欲減少,飲水量增加;溫度過低,雛雞睡眠不安,發(fā)出“嘰嘰”叫聲,常常擁擠在一起,甚至扎堆,時間稍長造成大批雛雞壓死現(xiàn)象。溫度適當,則雛雞活潑自如、飲食正常、精神良好。實踐證明,保持適當?shù)挠r溫度,對控制雛雞白痢病、球蟲病的發(fā)生,對促進卵黃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雛雞育雛成活率都有明顯的效果。育雛舍的濕度要通過干濕度計來指示,過高過低均不適宜雛雞的生長發(fā)育。比較理想的濕度是第一周保持在60%-70%,第二周以后濕度為55%-60%。如濕度過低,舍內灰塵、羽屑飛揚,雛雞易患呼吸道病,羽毛發(fā)育不良;濕度過高時,有害氣體增加,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蟲卵的發(fā)育,雛雞易患各種疾病。

  4.供給充足的飲水。農村傳統(tǒng)的養(yǎng)雞,往往不敢給雛雞飲水,說是雛雞飲水容易造成小雞拉肚子。實際上,雛雞出殼后,進入育雛舍應先給飲水,并在飲水中加入青霉素每羽1千單位,2小時后再飲3%的紅糖水,以后換用溫開水,在溫開水中可加入適量的濃復合維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間斷給水,應該做到飲水不斷,隨時自由飲用,缺水、間斷飲水使雛雞干渴而造成搶水,容易引起雛雞暴飲而導致死亡。搶水的另一后果,是許多雛雞羽毛弄濕出現(xiàn)發(fā)冷扎堆壓死的現(xiàn)象,如不及時發(fā)現(xiàn),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5.認真抓好雛雞的飼喂。當雞群有1/3的雛雞有尋食表現(xiàn)時就可開食。通常在出殼后24小時內開食。飼喂雛雞要做到:飼喂全價配合飼料,定時定量,飼喂次數(shù)一般是前2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齡時每天喂六次,五周齡時每天喂五次,六周齡后每天喂四次;由于雛雞消化機能差,故不可過食。過食會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所以喂八成飽就可以了。從第3周起可以在飼料中拌入適量的干凈細沙喂雛雞,以便逐步提高雛雞的消化機能。

  6.保證合適的飼養(yǎng)密度。合理的飼養(yǎng)密度,是保證雞群健康,生長發(fā)育良好的重要條件,因為密度與育雛舍內的空氣、濕度、衛(wèi)生以及惡癖的發(fā)生都有直接關系,雛雞飼養(yǎng)密度大時,育雛舍內空氣污濁,氨味大;濕度高,衛(wèi)生環(huán)境差,吃食擁擠;搶水搶料,饑飽不均,殘次雛雞增多,惡癖嚴重,容易發(fā)病。雛雞飼養(yǎng)密度小時,對雛雞生長發(fā)育有利,但不利設備的充分利用和勞力的合理使用,所以雛雞飼養(yǎng)密度也不是愈小愈好。一般情況是每平方米第一周30只,第二周25只,第三周20只,第四周15只,五、六周時10只左右。

  7.做好雛雞防病驅蟲。雛雞進入育雛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雛雞的飲水,進行胃腸道的消毒。育雛前期雛雞較易發(fā)生沙門氏菌病,用菌敵(1千克清潔飲水加入菌敵2毫升)可預防沙門氏菌病的發(fā)生。雛雞15天齡后易患球蟲病,用滅球液(1千克清潔飲水加入滅球液5毫升),可預防球蟲病的發(fā)生。當雛雞受應激因素影響時,可在1千克飼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鹽,連用 10天,或在1千克飼料中添加5毫克的維生素K制劑,能有效地緩解應激。此外,每月進行一次預防性驅蟲,特別是驅除蛔蟲,可用驅蛔靈、驅蟲凈或蟲克星等藥物。

  5.如何防止雞啄癖,其發(fā)生的原因

  答:雛雞和青年雞群常易發(fā)生啄肛和啄羽現(xiàn)象。當飼養(yǎng)管理不合理時更為普遍。一般雛雞到4周齡時,這種現(xiàn)象陸續(xù)發(fā)生,嚴重時造成大量死亡,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一旦形成惡癖,很難制止。 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 1.日糧配合不當 氨基酸不平衡,缺乏某種必需營養(yǎng)物質,特別是缺乏某種必需氨基酸、維生素、鈣、磷、硫、食鹽或微量元素不足,粗纖維缺乏等,都可引起啄癖發(fā)生。 2.雞群密度過大 通風換氣不良,氨、硫化氫、二氧化碳超標,雞舍溫度高,濕度大,雞煩躁不安好斗,在育成階段易引起啄癖。 3。光照制度不合理 雞舍光照太強,日光直接射人雞舍,或密閉雞舍控光不嚴,有束狀、散在光線射入。4.不同品種、不同年齡、強弱不一的雞混養(yǎng)在一起,極易發(fā)生啄癖。

  5.喂飼程序不規(guī)律 有時間隔時間太長,水料不足,雞時常有饑渴感也引起啄癖發(fā)生。6.飼料加工不合理 經(jīng)常喂塊狀大的動物性飼料,如小魚、小蝦、蠶蛹等。7。雞外傷出血 直腸或輸卵管脫垂,雞螨病、雞虱等體外寄生蟲刺激等都會誘發(fā)啄癖。8.雞發(fā)生生理性換羽 毛管發(fā)癢,自啄發(fā)癢部位,往往其他雞也跟著去啄。   9.雞患白痢桿菌病、法氏囊病早期容易發(fā)生啄肛現(xiàn)象。 防治措施: 1.斷喙 是防治啄癖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首次斷喙可選擇7-10日齡,第二次斷喙可在12-14周齡進行,盡量把喙修成斜面,既防止啄癖,又可以節(jié)省飼料。  2.日糧合理搭配,盡量喂全價日糧 除滿足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需要外,在日糧中添加0.2%的蛋氨酸或1%—2%羽毛粉,或2%-3%苜蓿草粉,能有效地預防啄癖發(fā)生。  3.日糧中補充硫酸鈣(天然石膏粉) 每只雞每天給1—3克,連用15天,或在飼料中添加0.6%-1%的硫酸鈉(芒硝)。在乎養(yǎng)雞舍內放置礦物質飼槽(裝入殼粉、骨粉、木炭末、食鹽等),或在運動場上撒些爐灰渣子、無污染的山皮土、膨潤土等,任雞自由啄食,都能較好的預防啄癬發(fā)生。  4.改善飼養(yǎng)管理條件 注意衛(wèi)生,保持舍內空氣流通,調節(jié)好舍內的溫度和濕度。雞群密度要合理,防止擁擠。產(chǎn)蛋箱要充足,及時揀蛋,破損蛋絕不能留在產(chǎn)蛋箱內。  5.制定合理光照制度 嚴防光照忽長忽短,忽強忽弱,減少強光刺激。產(chǎn)蛋雞光照強度每平方米1瓦左右。,能看到吃食飲水便可。盡量使雞群安靜,減少應激反應,可減少啄癖發(fā)生。如果采用熒光燈管時,燈管上蓋上一層綠色與粉色喬其紗對預防啄癖效果良好。  6.消除誘因 發(fā)現(xiàn)頑固啄癖的雞及時隔離或淘汰,以防蔓延。對被啄傷的部位及時涂抹紫藥水,切忌涂抹紅藥水。

  6. 育成雞和產(chǎn)蛋雞對光照和飼養(yǎng)的要求及其依據(jù)

  答:育成雞的飼養(yǎng),主要采取限制飼養(yǎng)的方式。目的和作用:1,延遲性成熟,防止早開產(chǎn)。使種雞體重比正常標準體重降低15-20%,延遲10-14天。2,控制生長發(fā)育的速度,防止過肥,防止開產(chǎn)初期產(chǎn)小蛋。限飼后開產(chǎn)的初產(chǎn)蛋重增加3-4克。3,節(jié)省飼料。每天每只雞可節(jié)約2.5克飼料,在整個限飼期可節(jié)約20-30%的飼料。4,降低產(chǎn)蛋期間的死亡率。弱雞及早已淘汰,產(chǎn)蛋雞群體整齊一致,有利于大群體飼養(yǎng)。限制飼養(yǎng)方法:1,限時法:每天限制飼喂時間或每周限喂天數(shù)(如每周停喂1天或2天)或隔天飼喂(2天的料在一天喂給)。2,限量法:要求飼料質量好,每天的采食量以正常采食量的90%來喂(限飼前要估測正常的飼喂量)。3,限質法:限制能量、蛋白或氨基酸,但鈣、磷、微量元素、維生素保存不變。注意事項:1,做好限飼計劃。根據(jù)出雛日齡、正常標準、準備好飼料,確定限飼前的正常采食量。2,限飼前,將病弱雞挑出,減少限飼期間的死亡率。3,限飼時,食槽、水槽要充足,保證每只雞都有采食的位置。4,限飼時要抽測體重。1萬只以上雞群,每隔1周或2周抽1%繼續(xù)稱重。群體低于1萬只,每次抽50-100只。體重大于標準1%,應調整限飼量,體重低于標準1%,增加計劃量的1%。5,限飼期間,出現(xiàn)了病態(tài)或病情,應立即停止限飼。6,限飼要和光照結合起來。光照8小時,強度5勒克斯。育成雞對光照要求:必須控制光照,雛雞10周齡前,光照對性成熟影響不大,10-18周齡應控制光照在8-9小時內。對開放的雞舍:1)自然光照法:適合4月上旬到9月上旬出雛的雞。長期的大部分時間處于日照逐漸縮短的時期。自然日照的長短:6月21日最長(14小時31分),12月21日最短(9小時48分)。2)恒定光照:適合9月中旬到3月下旬出雛的雞。1-3日齡,每天23小時,4日齡到20周,計算出出雛至20周之間最長的光照時間,作為每天的光照時間,自然光不足時,補充人工光照。對于密閉雞舍光照 :1-3天或1周為23小時,2-18周恒定為8-9小時。其他的管理還有:1,轉群:16-18周齡,要從育成雞舍轉入產(chǎn)蛋雞舍。在轉群前、后2-3天,飼料中維生素增加1-2倍,減少應激,淘汰體弱、病殘的雞。平養(yǎng)時,每一群體控制在500只以內,籠養(yǎng)時,同一籠內挑選體重大小一致的雞。2,補喂沙礫:7周齡開始,每周每100只雞給予不溶性沙礫500克,裝在吊桶或投入料槽,增強雞的消化能力,避免肌胃逐漸縮小。3.斷喙:上次因體弱沒斷的 ,10-14周齡必須斷。5,上曬架:平面散養(yǎng)時,為減少腹部與地面接觸,上曬架。曬架在舍內應放在通風處,每只育成雞15厘米長。6,放牧:荒山草坡、有園林處,可以放牧。2月齡開始,要建立條件回歸反應,下午補飼發(fā)出響聲。注意:A,水源。B,遇到園林打藥時,停止放牧。6,預防注射:驅蟲,晚上進行。15-60日齡的雞易患絳蟲,用0.15-0.5g/kg滅絳靈拌料。8-10周,驅蛔靈0.25g/kg體重拌入飼料中。2.5-3月齡:新城疫I系苗和禽霍亂。6-7月齡,接種霍亂苗。

  蛋雞產(chǎn)蛋期:1,階段飼養(yǎng),根據(jù)雞的產(chǎn)蛋率和周齡,將產(chǎn)蛋期分為若干階段,并根據(jù)不同的溫度飼喂不同營養(yǎng)水平的飼糧,有利于雞的生產(chǎn)和節(jié)約飼料。在產(chǎn)蛋的中后期,為防止蛋雞過肥,防止脂肪肝出血綜合癥,并節(jié)約飼料,要采取限制飼養(yǎng)。一般的限量為自由采食量的8-9%。產(chǎn)蛋雞光照在18周前8-9小時,進入20周,每周增加1小時,使光照達14-16小時,然后穩(wěn)定不變。強度5-10勒克斯。

  7. 肉仔雞的飼養(yǎng)方式、胸囊腫的防止措施

  答:1,飼養(yǎng)標準:肉雞生長快,飼養(yǎng)期短,飼糧必需高能、高蛋白,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必須充分。ME3100-3400cal,CP前期(0-4周)22%,后期(5周齡后)21%,不低于19%。2,采用自由充分采食,每日加料4次。A,足夠的采食位置;B,高溫季節(jié)采取降溫措施;C,嚴禁發(fā)霉變質的飼料;D,采用顆粒飼料;適口性差的飼料如胡麻餅、菜籽餅盡量不用。3,公母分群飼養(yǎng),因為生長速度不同,公雞生長快于母雞,8周齡公雞體重比母雞高25%。多耗料23%。沉積脂肪的能力不同:母雞沉積脂肪的能力比公雞強。羽毛生長速度不同:母雞速度比公雞快。具體的方式有:1,厚墊料平養(yǎng):最常用。優(yōu)點:設備投資少,胸囊腫發(fā)生率低,商品合格率高。缺點:占地多;球蟲病難以控制;墊料、藥品開支大。2,竹條平養(yǎng):直徑2CM的竹條并排釘在方木料上,間距2CM,釘成竹條柵床,柵床用支架頂距地面高度約50CM.該法蟲球病少,胸囊腫發(fā)生率低。3,金屬網(wǎng)平養(yǎng):因胸囊腫發(fā)生率高,使用很少。4,籠養(yǎng):優(yōu)點:密度高。缺點:胸囊腫、軟骨、骨折多,殘次品高。目前,金屬籠已很少使用。今年有人研究全塑籠,可解決胸囊腫和腿病的發(fā)生。

  胸囊腫:胸部皮下發(fā)生的局部炎癥。是胸部龍骨外皮層長時間摩擦和壓迫刺激形成,是肉雞最常見的疾病。原因雞吃飽就伏臥休息(一天中70%的時間處于伏臥狀態(tài),體重60%由胸部支撐),生長速度快、體重大的雞,發(fā)生率相對較高。預防措施:1,保持墊料干燥;2,盡量不用金屬網(wǎng)飼養(yǎng);3,增加雞的活動,減少伏臥時間。

首頁 1 2 3 尾頁
責編:zhangjing0102
萨迦县| 双城市| 正定县| 永城市| 双柏县| 嘉黎县| 孝感市| 芜湖市| 平湖市| 武隆县| 长沙县| 常山县| 德阳市| 阿克| 武宁县| 新密市| 获嘉县| 南宁市| 苍溪县| 巴马| 西安市| 正镶白旗| 渑池县| 卓尼县| 太谷县| 浏阳市| 江达县| 湟源县| 广河县| 四川省| 茶陵县| 新龙县| 石家庄市| 拉萨市| 皮山县| 兴仁县| 修武县| 焦作市| 桑日县| 新乡县|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