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考試首頁 | 考試用書 | 培訓課程 | 模擬考場  
  當前位置: 中華考試網(wǎng) >> 中考 >> 中考數(shù)學 >> 數(shù)學模擬題 >> 文章內(nèi)容
  

2015年四川中考數(shù)學考前必做專題試題—梯形_第4頁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收藏本頁   【 】  [ 2015年3月6日 ]

  5. (2014•青島,第13題3分)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2,∠BCD=60°,對角線AC平分∠BCD,E,F(xiàn)分別是底邊AD,BC的中點,連接EF.點P是EF上的任意一點,連接PA,PB,則PA+PB的最小值為 2  .

  考點: 軸對稱-最短路線問題;等腰梯形的性質.

  分析: 要求PA+PB的最小值,PA、PB不能直接求,可考慮轉化PA、PB的值,從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

  解答: 解:∵E,F(xiàn)分別是底邊AD,BC的中點,四邊形ABCD是等腰梯形,

  ∴B點關于EF的對稱點C點,

  ∴AC即為PA+PB的最小值,

  ∵∠BCD=60°,對角線AC平分∠BCD,

  ∴∠ABC=60°,∠BCA=30°,

  ∴∠BAC=90°,

  ∵AD=2,

  ∴PA+PB的最小值=AB•tan60°= .

  故答案為:2 .

  點評: 考查等腰梯形的性質和軸對稱等知識的綜合應用.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6. (2014•攀枝花,第16題4分)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BE平分∠ABC交CD于E,且BE⊥CD,CE:ED=2:1.如果△BEC的面積為2,那么四邊形ABED的面積是   .

  考點: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梯形.

  分析: 首先延長BA,CD交于點F,易證得△BEF≌△BEC,則可得DF:FC=1:4,又由△ADF∽△BCF,根據(jù)相似三角形的面積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可求得△ADF的面積,繼而求得答案.

  解答: 解:延長BA,CD交于點F,

  ∵BE平分∠ABC,

  ∴∠EBF=∠EBC,

  ∵BE⊥CD,

  ∴∠BEF=∠BEC=90°,

  在△BEF和△BEC中,

  ,

  ∴△BEF≌△BEC(ASA),

  ∴EC=EF,S△BEF=S△BEC=2,

  ∴S△BCF=S△BEF+S△BEC=4,

  ∵CE:ED=2:1

  ∴DF:FC=1:4,

  ∵AD∥BC,

  ∴△ADF∽△BCF,

  ∴ =( )2= ,

  ∴S△ADF= ×4= ,

  ∴S四邊形ABCD=S△BEF﹣S△ADF=2﹣ = .

  故答案為: .

  點評: 此題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以及梯形的性質.此題難度適中,注意掌握輔助線的作法,注意掌握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應用.

  7.(2014•湖北黃石,第14題3分)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D=45°,AB=1,CD=3,BE∥AD交CD于E,則△BCE的周長為   .

  第1題圖

  考點: 等腰梯形的性質.

  分析: 首先根據(jù)等腰梯形的性質可得∠D=∠C=45°,進而得到∠EBC=90°,然后證明四邊形ABED是平行四邊形,可得AB=DE=1,再得EC=2,然后再根據(jù)勾股定理可得BE長,進而得到△BCE的周長.

  解答: 解:∵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D=∠C=45°,

  ∵EB∥AD,

  ∴∠BEC=45°,

  ∴∠EBC=90°,

  ∵AB∥CD,BE∥AD,

  ∴四邊形ABED是平行四邊形,

  ∴AB=DE=1,

  ∵CD=3,

  ∴EC=3﹣1=2,

  ∵EB2+CB2=EC2,

  ∴EB=BC= ,

  ∴△BCE的周長為:2+2 ,

  故答案為:2+2 .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質,以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和性質,勾股定理的應用,關鍵是掌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兩個角相等.

  三.解答題

  1. (2014年江蘇南京,第19題)如圖,在△ABC中,D、E分別是AB、AC的中點,過點E作EF∥AB,交BC于點F.

  (1)求證:四邊形DBFE是平行四邊形;

  (2)當△ABC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DBEF是菱形?為什么?

  (第1題圖)

  考點:三角形的中位線、菱形的判定

  分析:(1)根據(jù)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可得DE∥BC,然后根據(jù)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證明;

  (2)根據(jù)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證明.

  (1)證明:∵D、E分別是AB、AC的中點,

  ∴DE是△ABC的中位線,∴DE∥BC,又∵EF∥AB,∴四邊形DBFE是平行四邊形;

  (2)解答:當AB=BC時,四邊形DBEF是菱形.

  理由如下:∵D是AB的中點,∴BD= AB,∵DE是△ABC的中位線,

  ∴DE= BC,∵AB=BC,∴BD=DE,又∵四邊形DBFE是平行四邊形,∴四邊形DBFE是菱形.

  點評:本題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第三邊的一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以及菱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熟記性質與判定方法是解題的關鍵.

  2. (2014•樂山,第21題10分)如圖,在梯形ABCD中,AD∥BC,∠ADC=90°,∠B=30°,CE⊥AB,垂足為點E.若AD=1,AB=2 ,求CE的長.

  考點: 直角梯形;矩形的判定與性質;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 利用銳角三角函數(shù)關系得出BH的長,進而得出BC的長,即可得出CE的長.

  解答: 解:過點A作AH⊥BC于H,則AD=HC=1,

  在△ABH中,∠B=30°,AB=2 ,

  ∴cos30°= ,

  即BH=ABcos30°=2 × =3,

  ∴BC=BH+BC=4,

  ∵CE⊥AB,

  ∴CE= BC=2.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銳角三角函數(shù)關系應用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所對的邊等于斜邊的一半等知識,得出BH的長是解題關鍵.

  3. (2014•攀枝花,第19題6分)如圖,在梯形OABC中,OC∥AB,OA=CB,點O為坐標原點,且A(2,﹣3),C(0,2).

  (1)求過點B的雙曲線的解析式;

  (2)若將等腰梯形OABC向右平移5個單位,問平移后的點C是否落在(1)中的雙曲線上?并簡述理由.

  考點: 等腰梯形的性質;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待定系數(shù)法求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式;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

  分析: (1)過點C作CD⊥AB于D,根據(jù)等腰梯形的性質和點A的坐標求出CD、BD,然后求出點B的坐標,設雙曲線的解析式為y= (k≠0),然后利用待定系數(shù)法求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式解答;

  (2)根據(jù)向右平移橫坐標加求出平移后的點C的坐標,再根據(jù)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判斷.

  解答: 解:(1)如圖,過點C作CD⊥AB于D,

  ∵梯形OABC中,OC∥AB,OA=CB,A(2,﹣3),

  ∴CD=2,BD=3,

  ∵C(0,2),

  ∴點B的坐標為(2,5),

  設雙曲線的解析式為y= (k≠0),

  則 =5,

  解得k=10,

  ∴雙曲線的解析式為y= ;

  (2)平移后的點C落在(1)中的雙曲線上.x k b 1 . c o m

  理由如下:點C(0,2)向右平移5個單位后的坐標為(5,2),

  當x=5時,y= =2,

  ∴平移后的點C落在(1)中的雙曲線上.

  點評: 本題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質,待定系數(shù)法求反比例函數(shù)解析式,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坐標與圖形變化﹣平移,熟練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并求出點B的坐標是解題的關鍵.

我要提問】【本文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頂部
將中華自考網(wǎng)添加到收藏夾 | 每次上網(wǎng)自動訪問中華自考網(wǎng) | 復制本頁地址,傳給QQ/MSN上的好友 | 申請鏈接 TOP
關于本站  網(wǎng)站聲明  廣告服務  聯(lián)系方式  站內(nèi)導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華考試網(wǎng)(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泸水县| 洞头县| 嘉鱼县| 夏津县| 乌恰县| 辽阳市| 青冈县| 阿拉善右旗| 佛冈县| 平武县| 邯郸县| 岑巩县| 贵溪市| 宁德市| 称多县| 临澧县| 滁州市| 邓州市| 凯里市| 河津市| 上林县| 达州市| 淳化县| 嘉峪关市| 苗栗市| 饶阳县| 兴和县| 长兴县| 大足县| 嘉禾县| 江陵县| 灵璧县| 会宁县| 喀喇| 雷波县| 蓬莱市| 乌兰察布市| 洛阳市| 平顺县| 阳西县|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