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閱讀理解。(35分)
(一)
第三次去美國,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兩年。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藍(lán)似安格羅薩克遜人的眼睛,地,紅如印第安人的肌膚,云,卻是罕見的白鳥,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飄云牽霧。一來高,二來干,三來森林線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國詩詞里“蕩胸生層云”或是“商略黃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難睹的景象。落基山嶺之勝,在石,在雪。那些奇巖怪石,相疊互倚,砌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展覽,給太陽和千里的風(fēng)看。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皚皚不絕一仰難盡的氣勢,壓得人呼吸困難,心寒眸酸。不過要領(lǐng)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無”的境界,仍須來中國。臺灣濕度很高,最饒云氣氛題雨意迷離的情調(diào)。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綴都歇的俱寂,仙人一樣睡去。山中一夜飽雨,次晨醒來,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靜中,沖著隔夜的寒氣,踏著滿地的斷柯折枝和仍在流瀉的細(xì)股雨水,一徑探入森林的秘密,曲曲彎彎,步上山去。溪頭的山,樹密霧濃,蓊郁的水氣從谷底冉冉升起,時稠時稀,蒸騰多姿,幻化無定,只能從霧破云開的空處,窺見乍現(xiàn)即隱的一峰半塹,要縱覽全貌,幾乎是不可能的。至少上山兩次,只能在白茫茫里和溪頭諸峰玩捉迷藏的游戲;氐脚_北,世人問起,除了笑而不答心自問,故作神秘之外,實際的印象,也無非山在虛無之間罷了。云絳煙繞,山隱水迢的中國風(fēng)景,由來予人宋畫的韻味。那天下也許是趙家的天下,那山水卻是米家的山水。而究竟,是米氏父子下筆像中國的山水,還是中國的山水上只像宋畫,恐怕是誰也說不清楚了吧?
雨不但可嗅,可親,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臺風(fēng)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jīng)不起三番五次的風(fēng)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的僧廬下,這更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11. 這一段主要寫作者“聽雨”,從聽覺上來說,作者聽出了什么?(3分)
12. 作者寫島上聽雨比大陸聽雨更多了一層凄迷,這是為什么呢?(2分)
13. 作者寫到了少年聽雨,中年聽雨和白頭聽雨實際上表明的是什么?(5分)
14. 文段最后一句話“窗外在喊誰”,請根據(jù)文意推測“誰”在喊呢?“喊”的是什么呢?(4分)
(二)
成長不可無書
、僭诓痪们,一張大報刊出了這樣一則公益廣告——
②這是中央電視臺記者在采訪中與一個西北放羊娃的對話:
、邸澳忝刻旄墒裁?”“放羊!薄胺叛驗榱耸裁?”“掙錢!薄皰炅隋X呢?”“娶媳婦!薄叭⒘讼眿D呢?”“生娃!薄吧送,讓他干什么?”“放羊!薄。
、芸吹竭@里,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放羊娃可笑又可悲。然而在世人眼中,你和他一樣,都是“中國人”!
、葸@種事情我并不奇怪,但當(dāng)從白紙黑字上實實在在地看到這串記錄時,我的心仍然被強(qiáng)烈地震動了。
⑥窮文富武曾是中國的傳統(tǒng),家貧,只能通過讀書出人頭地。然而不能否認(rèn)的是,在今天的中國,也許有一批像上面這個放羊娃一樣的孩子,安貧若素。
、哌@不禁令我想到一句格言:“生命的悲哀不在于目標(biāo)不可達(dá)成,而在于壓根兒就沒有目標(biāo)!痹谀菦]有知識光亮閃耀的地方,生命便永遠(yuǎn)在“放羊——下一輩子還放羊”的循環(huán)中延續(xù)。
、鄵(jù)說在美國歷史上曾有過這樣兩個家庭:一個是愛德華家庭,其始祖愛德華是位滿腹經(jīng)綸的哲學(xué)家,他8代子孫中出了13位大學(xué)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xué)家,20多位議員和l位副總統(tǒng);另一個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個缺乏文化修養(yǎng)的賭徒和酒鬼,他8代子孫中有300多名乞丐,7個殺人犯和60多個盜竊犯。這當(dāng)然是個極端的例子,用在此處不一定恰當(dāng),但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修養(yǎng),竟可以產(chǎn)生如此源遠(yuǎn)流長的影響,這不禁使我想起中國“希望工程”中的兩句宣言: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帷肮ぷ髟倜σ惨(甲) 書,收入再少也要(乙) 書,住處再擠也要(丙) 書,交情再淺也要談書。”這是幾年前臺灣知識分子倡導(dǎo)的“新讀書主義”。饑之以當(dāng)食,寒之以當(dāng)裘,憂患以當(dāng)安樂,孤寂以當(dāng)金石琴瑟也。讀書,實在是我們今天應(yīng)該大力弘揚的好傳統(tǒng)。
、獬砷L不可無書,成功不能無知。請把高品質(zhì)的書籍報刊請到你的身邊吧!
終身相伴,將使你終身受益。
15. 根據(jù)語境,在文中第⑨段甲、乙、丙三處橫線上填入恰當(dāng)?shù)脑~語。(3分)
甲 乙 丙
A. 藏 B. 讀 C. 買
16. 揣摩記者與放羊娃的對話,說說“放羊娃現(xiàn)象”為何“可笑可悲”?(3分)
17. 本文第⑧段運用 論證的方法,論證了 的觀點。(2分)
18. “成長不可無書,成功不能無知”是本文的中心論點,請你為這一論點再提供一個新的論據(jù),可以舉事實,也可以引名言。(3分)
論據(jù):
(三)
眉、眼、口、鼻四者,畢有神①也。一日,口為鼻曰:“爾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別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觀美惡,望東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則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與諸君廝②爭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個面皮安放那里?”
(選自羅燁《醉翁談錄》)
〔注釋〕①神:靈性。②廝:相互。
19. 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2分)
吾 能 別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 位 居 汝 上。
20.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例句中的“為”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例句:一日,口為鼻曰:“爾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B.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C. 不足為外人道也。 D. 周處年少時,兇強(qiáng)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
21. 請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若然,則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譯文:
22. 通讀全文后,你從眉、眼、口、鼻之爭中得到什么啟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