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現(xiàn)代文閱讀(3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4~17題。(16分)
駢枝的苦惱
余顯斌
他性格內向,十分自卑。因為,他左手長著駢枝,小手指上,又長了根手指,十分難看。有一次一個小女生看見了,驚叫道:“呀,你咋長了六根手指哎?”
他聽了,捏著手紅著臉哭了。
那時,他才九歲,剛懂點事,就感覺到自己和別的孩子不同?墒牵植桓易屷t(yī)生做手術,因為怕痛。
于是,那根手指就留了下來,成了他的心結。經(jīng)常的,他愛把左手插在袋中,從不伸出來,生怕一不小心,會露出自己的駢枝,惹來大家的嘲笑。漸漸的,他一個人呆在教室的一角,不玩,不笑,甚至很少說話。
初中時,他遇見了她,一個非常清秀的女孩,白凈的臉上旋動著兩個酒窩。她做了他的同桌,經(jīng)常咯咯咯的,把滿天幸福四處張揚。
一次,老師讓她上講臺演講,她走上去,眉眼彎彎,一邊演講一邊笑著,以至于最后大家都忍不住,跟著笑了,嘻嘻哈哈的一大片。最后,就連繃著臉的老師也忍不住笑了,笑完道:“我們師生都在這兒傻樂著,別人看見了,還不知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她的笑不為別的,是因為念錯了一個字。
這也值得笑,真是的。他皺著眉想。
還有一次,她寫字的時候,一不小心,手肘一晃,一下子撞著了他的手肘,他急得咂了一下嘴,表示不滿。她側過頭來一看,他的一筆從作業(yè)的上面斜斜地劃到下邊,仿佛蚯蚓一樣,彎彎扭扭的。她又笑了,咯咯咯的,如噴泉一樣,泛著陽光,四處潑灑,流光溢彩。
他望著她,噘著嘴很不高興地問道:“笑什么,難道很搞笑嗎?”
她指著那筆字,說道:“像一條蛇,你在繪畫啊?”說著,又笑起來。
終于有一天,她看到了他的六指。當時,他悄悄伸出手,拿著個指甲剪,準備修剪指甲。她看見了,睜大了眼,接著笑了起來:“你真幸運!”她說。
他很生氣,說這話明顯是在譏笑他嘛。
可她仿佛一點兒也看不出他生氣了似的道:“上帝太偏心了,給我們十根手指,卻多給了你一根,你一定和他是親戚,他走了后門兒,照顧你的!
第一次,他聽到了對六指的贊美,一顆敏感的心,隱隱有了一種平衡感,有了一點安慰,盡管他知道,這是她的一句玩笑話,可能是一種安撫,可是,他的心里仍感到一絲舒暢,也笑了一下。
漸漸的,他也不討厭她的笑了。
那天,在體育課上,他們高高興興地跑到操場上,跑啊叫啊,十分熱鬧。踢球的時候,她正好走過,他不小心,踢球時,一腳踢在她的腳上,腳頓時隱隱生疼,忙向她道歉,問踢痛沒有,她又笑了,告訴他,只有他痛,自己絕對不會痛的。
“為什么?”他大惑不解地睜大眼睛問。
她悄悄告訴他,自己這只腿是假肢,安裝上去的,不會感到痛。不過,她又輕聲告訴他,這是個秘密,只有他一個人知道,不能告訴別人。他連連點著頭,滿是同情地望著她,還有她槐花一樣潔凈的微笑。
她仍是笑笑的,轉過身走了。
他站在那兒,看著她的背影,看著她飄揚的頭發(fā),心里竟然翻騰起十二級海嘯,難以平靜。[運用夸張修辭,用“翻騰起十二級海嘯”來形容他內心的難以平靜,生動形象地突出她的假肢對他觸動很大,促使他產(chǎn)生了巨大的感情波動。]
以后,他的笑聲也傳遍校園,四處揮灑,四處張揚,他也成了一只快樂鳥。
他想,和她相比,自己要幸福多了,僅僅是多了一根手指,為什么不向她學,笑著面對生活,面對自己生活的不完滿,面對自己的不同。
幾年后,一次同學聚會時,她沒有到。談著往事,當他談到她的腿時,她的一個閨蜜證明,她是一雙好腿,根本沒安裝假肢,因為那天回到宿舍,她擼起褲腿時,上面青了一塊,很痛很痛的,甚至流了淚。
事后,她反復叮囑她們,這件事千萬不要告訴他。大家聽了,都默默地點著頭。于是,這,也就成了整個宿舍女生共同保守的一個秘密。
那一刻,他熱淚盈眶, 他的眼前又一次出現(xiàn)她的樣子,還有她清亮的笑。
(選自《微型小說選刊》2015年第10期)
1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4分)
15.參照選文中對畫橫線語句的賞析角度,
賞析畫波浪線的語句。(4分)
16.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假肢”女孩的形象。(4分)
17.煩惱,不是我們中學生的專利,古往今來,許多文人也曾對其發(fā)出慨嘆。請你寫出連
續(xù)的兩句有關“煩惱”的古詩句。(4分)
(二)閱讀下面語段,完成第18~22題。(14分)
退步與向前
王也
(1)唐朝布袋和尚《插秧詩》曰:“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布袋和尚是從現(xiàn)實勞動中退步插秧的情境來闡述參禪的境界。
(2)社會在進步,人類在進步,每個人的成長也是在進步,當人們?yōu)榱诉_到一個目標時,非千方百計克服困難不可。如果是非達到不可的,能停下來甚至退下來想想,就可以另辟蹊徑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的道路,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如自唐朝始的科舉,多少學子為此而孜孜不倦、刻苦學習熬成白頭?因此出現(xiàn)了范進中舉而精神失常的情況,更多的是像孔乙己一樣的心不如愿,貧困潦倒。但是,也有不少學子知難而退,卻取得非凡成就。
(3)作家劉誠龍做過一次有趣的調查,他把兩份名單給人看,問是否熟悉這些人名。第一份名單是: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云錦、劉子壯、陳沅、劉福姚、劉春霖。第二份名單是:李漁、顧炎武、金圣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結果,被調查者多數(shù)對第一份名單中的人一無所知,而對第二份名單耳熟能詳。謎底最后揭曉:第一份名單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舉狀元;第二份里的人,全是當時的落第舉子!
(4)想當年,第一份名單上的人多么顯赫啊!但由于在官場上的打磨,以致狀元郎歸于平庸,湮沒無聞。而第二份名單中的人,名落孫山,與高官厚祿無緣。但是,他們很快調整心態(tài),在逆境中奮起,有的成為思想家,有的成為文學家,有的成為農(nóng)民領袖,有的成為一代梟雄,聲名鵲起,載入史冊。
(5)不少生活實踐告訴我們,農(nóng)人插秧,一步步倒退,退到最后,秧便插好了,看起
來是退步,實則是向前。船舶前行,雙槳卻往后劃動
;箭拉得越往后,射出的距離就
越遠……
(6)不少青年人有著遠大的理想,更有不少到處碰壁還執(zhí)迷不悟。我們要鼓勵勇往直前,也要勸告毫無進展的人及時認清方向轉型,善于退步,才能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電視劇《潛伏》中有一句臺詞:“有一種勝利叫做撤退!蓖,有時是為了更好地進。
18.請簡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2分)
19.開篇引用唐朝布袋和尚的詩有何作用?(2分)
20.文章第三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并分析作用?(3分)
21.比較第(2)段畫線處的原句與改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為什么?(3分)
原句:何必非去擠獨木橋不可?
改句:不必非去擠獨木橋。
22.某校初三學生小明閱讀了本文之后,聯(lián)系到季羨林的《成功》一文中的一段,不禁產(chǎn)
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這兩段文字所持觀點不同?”請你閱
讀以下鏈接文字,回答
他的問題。(4分)
鏈接:至于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贊揚。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等故事流傳了千百年,家喻戶曉。韓文公的“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更為讀書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奮,
則天資再高也毫無用處。事理至明,無待饒舌。
(節(jié)選自季羨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