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流行性出血熱
、 掌握
、 臨床表現(xiàn):5期經(jīng)過和3種主要表現(xiàn)。病程各期的癥狀、體征和實驗室檢查。
、 診斷: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尿常規(guī)和特異性抗體檢測在診斷中的意義);
、 鑒別診斷應根據(jù)不同病期與急性發(fā)熱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腎臟疾病相鑒別。
、 治療:臨床各期的治療原則:發(fā)熱期的治療:一般治療、免疫療法、抗病毒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低血壓期的治療:補充血容量、調(diào)整膠體滲透壓、糾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藥物及強心藥物的應用。少尿期的治療:利尿劑的應用、抗凝治療、導瀉療法、透析療法、出血、抽搐及繼發(fā)感染的治療。
、 熟悉
、 流行病學: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鼠類)及主要傳播途徑(蟲媒傳播、動物源傳播:吸吸道、消化道、接觸傳播)
② 休克、出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fā)生機制
、 了解
、 病原學:病原體概況,病毒形態(tài)。
② 預防:主要預防措施:滅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關鍵措施
第七節(jié) 艾滋病
、 掌握
① 流行病學:傳染源為病人和無癥狀帶病毒者;主要傳播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及母嬰傳播);主要的高危人群。
、 臨床表現(xiàn):臨床分期及各期主要臨床表現(xiàn);確診的標準;機會感染及機會腫瘤。
、 診斷: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特異性抗體、CD4/CD8比例檢查、病毒分離及HIV RNA檢測的診斷意義)。
、 熟悉
① 發(fā)病機制:CD4+T細胞受損的方式及表現(xiàn)(免疫細胞發(fā)生質(zhì)和量的變化),機會感染及腫瘤。
、 治療:抗病毒治療(目前的主要藥物種類);加強免疫治療;支持對癥治療;中醫(yī)中藥治療;HIV相關疾病和機會性感染治療。
、 預防:切斷傳染途徑的措施及其重要性。政策法規(guī)。
、 了解
病原體:HIV屬逆轉(zhuǎn)錄病毒,形態(tài)及基因結(jié)構(g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