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各地
資訊
當(dāng)前位置:考試網(wǎng) >> 執(zhí)業(yè)醫(yī)師 >> 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 >> 復(fù)習(xí)指導(dǎo) >> 文章內(nèi)容

2017年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口腔解剖生理學(xué)》章節(jié)復(fù)習(xí):第一章牙體解剖生理_第3頁

考試網(wǎng)   2017-01-06   【

  三、牙體外形及生理意義

  (一)恒牙外形

  主要描述:上頜的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和下頜第一磨牙。

  1.上頜中切牙 是切牙中體積最大的。

  (1)唇面:近中緣與切緣較直,遠中緣略突。切緣與近中緣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遠中切角略為圓鈍。在切緣l/3處可見兩條淺的縱行發(fā)育溝。新萌出時切緣可見3個切緣結(jié)節(jié)。外形高點在頸l/3處。

  (2)舌面:外形似唇面但較小。中央凹陷稱為舌窩,四周有突起的嵴,分別稱為近中邊緣嵴、遠中邊緣嵴、切嵴和頸部的舌隆突。外形高點在頸l/3處。

  (3)近中面:似三角形,較大而平,三角形的底為頸曲線,三角形的頂為切嵴,接觸區(qū)在切1/3靠近切角。

  (4)遠中面:與近中面相似,稍短較圓突。接觸區(qū)在切l(wèi)/3離切角稍遠。

  (5)切嵴:唇側(cè)較平,舌側(cè)圓突成嵴。從側(cè)面觀察,切嵴在牙體長軸的唇側(cè)。

  (6)牙根:為粗壯、較直的單根。唇側(cè)寬于舌側(cè),牙根向根尖逐漸縮小,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圓三角形,根尖較直或略偏遠中。根長較冠長稍長,也有稍短者。

  2.上頜尖牙 是口內(nèi)牙根最長的牙。冠與根的唇舌徑比切牙的大。

  (1)唇面:似圓五邊形。未磨耗的尖牙,近、遠中斜緣在牙尖頂處的交角約呈直角。唇軸嵴明顯,由尖牙的頂端伸延至頸l/3處,將唇面分為兩個斜面。唇軸嵴兩側(cè)各有一條發(fā)育溝。外形高點在中i/3與頸l/3交界處。

  (2)舌面:較唇面稍小,遠中邊緣嵴比近中邊緣嵴短而突,頸緣較小。遠中牙尖嵴比近中牙尖嵴略長,舌隆突顯著。舌軸嵴明顯,將舌窩分成近中舌窩和遠中舌窩。

  (3)鄰面:似三角形。遠中面比近中面更為突出且短小,近中接觸區(qū)靠近切角,遠中接觸區(qū)距切角稍遠。

  (4)牙尖:由四嵴和四斜面組成。四嵴為唇軸嵴、舌軸嵴、近中牙尖嵴和遠中牙尖嵴,匯合成牙尖頂。近中牙尖嵴短,遠中牙尖嵴長,牙尖頂偏近中。

  (5)牙根:長而粗壯的單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圓三角形,根尖略向遠中彎曲。根長約為冠長的兩倍。

  3.上頜第一前磨牙(雙尖牙)是前磨牙中體積最大的,整個牙冠呈立方形。

  (1)頰面:與尖牙唇面相似,但較小,頰尖略偏遠中。頰軸嵴兩側(cè)可見發(fā)育溝各一條,外形高點在頰頸嵴處。

  (2)舌面:小于頰面,似卵圓形,光滑而圓突。舌尖較頰尖短小,偏近中。外形高點在舌面中1/3處。

  (3)鄰面:呈四邊形,頸部最寬。近中面近頸部凹陷,有近中溝。遠中面較突,頸部平坦。近遠中接觸區(qū)均靠牙合緣偏頰側(cè)。

  (4)牙合面:外形似六邊形。頰緣寬于舌緣,遠中邊緣嵴長于近中邊緣嵴。有頰、舌兩尖,頰尖長大、舌尖較短小。中央凹陷成窩,稱為中央窩。窩底有近遠中走向中央溝,止于近、遠中點隙;再分出近、遠中溝,近中溝越過近中緣至近中面,遠中溝止于遠中邊緣嵴。

  (5)牙根:扁根,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處分叉為頰舌兩根。頰根較長,舌根較短,根尖偏遠中。頸緣下至根分叉處有溝狀凹陷,遠中面的溝較近中面的深。

  4.上頜第一磨牙6歲左右即萌出,故稱為六齡牙,是上頜牙中體積最大的。

  (1)頰面:略呈梯形,牙合緣長于頸緣。有兩個頰尖,近中頰尖略寬于遠中頰尖,兩尖之間有頰溝通過,頰溝的末端形成點隙。外形高點在頸1/3處。

  (2)舌面:大小與頰面相近或稍小,外形高點在舌面的中1/3處。有兩個舌尖,近中舌尖寬于遠中舌尖。遠中舌溝由兩舌尖之間延續(xù)到舌面的1/2處。近中舌尖的舌側(cè)有時可見第五牙尖。

  (3)鄰面:約為四邊形,頰舌厚度大于牙合頸高度。外形高點在牙合l/3處。近中接觸區(qū)靠牙合緣偏頰側(cè)。遠中面不如近中面規(guī)則,稍小,遠中接觸區(qū)靠牙合緣中1/3處。

  (4)牙合面:呈斜方形,近中頰牙合角與遠中舌牙合角為銳角。有四個牙尖:近中頰尖、遠中頰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頰側(cè)牙尖銳利,舌側(cè)牙尖較鈍。近中頰尖略大于遠中頰尖;近中舌尖最大,是上頜磨牙的主要功能尖;遠中舌尖最小。牙合面中央凹陷成窩。遠中頰尖三角嵴與近中舌尖三角嵴在牙合面中央相連,形成斜嵴。斜嵴為上頜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由斜嵴將窩分為近、遠中窩,近中窩較大,又稱中央窩。有三條發(fā)育溝:頰溝、近中溝和遠中舌溝。遠中舌溝一端至遠中邊緣嵴內(nèi),另一端經(jīng)兩舌尖之間越過舌袷邊緣嵴至舌面。

  (5)牙根:由三根組成:近中頰根、遠中頰根和舌根。兩頰根間分叉度較小,頰根與舌根間分叉度較大,遠中頰根短小,舌根最大。

  5.下頜第一磨牙與上頜第一磨牙一樣,稱為六齡牙,是下頜牙中體積最大的。

  (1)頰面:約呈梯形,近遠中徑大于牙合頸徑。牙合緣長于頸緣,近中緣直,遠中緣突。牙合緣可見三個牙尖,即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和遠中尖。有頰溝和遠中頰溝通過牙尖之間,頰溝的末端形成點隙。外形高點在頸1/3。

  (2)舌面:呈梯形,小于頰面且稍圓突。牙合緣可見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有舌溝從兩舌尖之間越過。外形高點在中1/3處。

  (3)鄰面:約呈四邊形,近中面的頰頸角及舌牙合角為銳角;近、遠中面的接觸區(qū)均在近牙合緣偏頰側(cè)。

  (4)牙合面:略呈長方形,近遠中徑大于頰舌徑,頰緣長于舌緣;近中緣較直,遠中緣短而突?梢娢鍌牙尖:近中頰尖、遠中頰尖、遠中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遠中尖最小。頰側(cè)牙尖短而網(wǎng),舌側(cè)牙尖長而銳?梢娭醒敫C和近中窩。有三個點隙:中央點隙、近中點隙和遠中點隙。有五條發(fā)育溝:頰溝、遠中頰溝、舌溝、近中溝和遠中溝。

  (5)牙根:為扁而厚的雙根,根干短。牙根未分叉的部分稱根干或根柱。近中根比遠中根稍大,根尖彎向遠中。遠中根有時又分為頰、舌兩根,此型約占22%。

  6.恒牙外形的比較

  (1)上頜側(cè)切牙:外形基本與上頜中切牙相似,特點是體積稍小,形態(tài)窄而長。與上頜中切牙形態(tài)的主要區(qū)別:

  1)唇面窄小而圓突,近中切角為銳角,遠中切角呈圓弧形,發(fā)育溝不如上頜中切牙明顯。

  2)舌面的邊緣嵴比中切牙明顯,舌窩窄而深,有時有溝越過舌隆突的遠中并延續(xù)到根面。

  3)鄰面的近、遠中接觸區(qū)均在切1/3,比中切牙距切角遠。

  4)牙根細而稍長,根長大于冠長,牙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卵圓形。

  (2)下頜中切牙:是全口牙中體積最小的,牙冠寬度約為上頜中切牙的2/3。

  1)唇面近中緣與遠中緣基本對稱,近中切角與遠中切角大體相等,離體后難以區(qū)分左右。

  2)舌窩及暗不明顯。

  3)近、遠中面的接觸區(qū)均靠近切角,兩面了角形大小相等。

  4)牙根近頸部的橫斷面呈葫蘆形。根遠中面的長形凹陷比近中面略深,可作左右鑒別。

  (3)下頜側(cè)切牙:與下頜中切牙形態(tài)相似,其特點為:

  1)牙冠比中切牙稍寬,切緣略向遠中傾斜,近中切角銳,遠中切角圓鈍。

  2)近中鄰面平大,接觸區(qū)近切角,遠中鄰面小而突,接觸區(qū)稍離切角。

  3)牙根形扁,較下頜中切才稍長,根尖偏遠中。

  (4)下頜尖牙:與上頜尖牙相比,有以下特點:

  1)下頜尖牙比上頜尖牙窄而薄,牙體顯得細長。

  2)唇面近中緣長,基本與牙體長軸平行;近中牙尖嵴約占唇面寬度的1/3,遠中牙尖嵴約占2/3。兩牙尖嵴的交角大于90°;發(fā)育溝不如上頜尖牙明顯。

  3)舌軸嵴邊緣嵴及窩溝均不如上頜尖牙明顯。

  4)唇面觀察,下頜尖牙冠與根的近中緣呈直線相延續(xù);鄰面觀察,冠與根的唇緣呈弧形相連。

  5)下頜尖牙牙根細長,頸橫剖面成扁圓形。

  (5)上頜第二前磨牙:與上頜第一前磨牙比較,有以下特點:

  1)頰面頸部比上頜第一前磨牙者寬,頰尖圓鈍,發(fā)育溝不明顯,頰軸嵴圓鈍。

  2)牙合面頰緣寬度與舌緣相近,頰、舌兩尖均偏向近中,兩尖大小相似。近中,面無近中溝。中央窩淺,中央溝短,近遠中兩點隙相距較近。

  3)上頜第二前磨牙牙根多為扁形單根,根尖鈍而彎,多不分叉。

  (6)下頜第一前磨牙:是前磨牙中體積最小的。與上頜前磨牙比較,有以下特點:

  1)頸部明顯縮小,頰頸嵴突起明顯,外形高點位于頸l/3處。

  2)舌面短小,僅及頰面的l/2。

  3)近、遠中面接觸區(qū)均靠牙合緣偏頰側(cè)。

   4)牙合面呈卵圓形,頰尖長大而舌尖很小,兩尖均偏向近中。頰尖三角嵴與舌尖三角嵴相連成橫嵴,將牙合面分為較小的近中窩和較大的遠中窩。

  5)牙根為扁形絀長單根,根尖略偏遠中。

  (7)下頜第二前磨牙:牙冠呈方圓形,其長度、寬度和厚度兒乎相等。分為二尖型和三尖型。

  1)頰面頸部較寬,頰軸嵴較圓。

  2)舌面與頰面大小相等。二尖型者可見一個舌尖。三尖型者可見兩個舌尖,近中舌尖大,遠中舌尖小,兩尖之間有舌溝,舌面較頰面大。

  3)近遠中接觸區(qū)均靠近牙合緣偏頰側(cè)。

   4)頰尖與舌尖高度相近,牙合面發(fā)育溝大致有三種形態(tài):H型、U型、Y型。二尖型的發(fā)育溝多為H型和U型,三尖型多為Y型。

  (8)上頜第二磨牙:體積稍小于第一磨牙。

  1)近遠中寬度較窄,遠中頰尖明顯減小,近中頰軸嵴比遠中頰軸嵴突出。

  2)遠中舌尖更小,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極少有第五牙尖。

  3)近中面大于遠中面。

  4)牙合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顯。

  5)牙根數(shù)與第一磨牙相同,但三個牙根分叉度較小,且向遠中偏斜。少數(shù)牙根愈合成兩根。

  (9)下頜第二磨牙。

  1)牙合面呈方圓形,有四個牙尖和四條發(fā)育溝,使整個咬合而看上去呈“田”字形,無遠中尖。少數(shù)五尖形與下頜第一磨牙相似。

  2)兩根皆偏遠中,根分叉度小于下頜第一磨牙。少數(shù)可分為三根。

  (10)第三磨牙:上下頜第三磨牙的形態(tài)、體積和位置均可能發(fā)生變異。其共同特點為:

  牙合面副溝多,牙尖、邊緣嵴不明顯。牙根常融合為單根,但臨床也可見有牙根數(shù)目和形態(tài)變異很大者。

  (二)乳牙外形

  乳牙的解剖形態(tài)與恒牙相似,但也有其特點。

  1.乳牙外形的特點

  (1)體積小,牙冠短小,乳白色。

  (2)頸嵴突出,冠根分明。

  (3)上頜乳尖牙的牙尖偏遠中,與恒尖牙相反。

  (4)下頜乳前牙舌面邊緣嵴與頸嵴都比恒前牙明顯。

  (5)下頜第一乳磨牙牙冠形態(tài)不同于任何恒牙。

  (6)下頜第二乳磨牙的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及遠中尖的大小基本相等。

  (7)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2.乳前牙 乳前牙包括上下頜乳中切牙、乳側(cè)切牙、乳尖牙,各牙都與同名恒牙相似,其特點如下:

  (1)乳牙色白,牙冠短小。頸嵴突出,牙根明顯縮小,冠根分明,寬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點。

  (2)上頜乳中切牙牙冠短而寬,似鏟形,發(fā)育溝不明顯。舌面隆突、舌窩明顯。單根扁而寬,根尖向唇側(cè)彎曲,根長約為冠長的2倍。寬冠寬根是該牙的解剖標(biāo)志。

  (3)上頜乳尖牙唇面牙尖長大,約占牙冠長度一半,近中牙尖嵴長于遠中牙尖嵴,牙尖偏遠中,與恒尖牙相反。單根細長,根尖偏遠中并向唇側(cè)彎曲。

  (4)下頜乳切牙牙冠長度稍大于寬度,不像恒切牙呈窄長。其舌面邊緣嵴與舌窩明顯,從鄰面觀察其唇頸嵴、舌面隆突都較恒牙者顯著。牙根細長,約為冠長2倍。

  3.第一乳磨牙

  (1)上頜第一乳磨牙

  1)牙冠:頰面的寬度大丁長度。近中緣&直,遠中緣短突,頸部縮窄。頰尖微突,略偏近中。舌面較小而突。鄰面可見其牙合1/3顯著縮窄,頰側(cè)頸l/3處非常突出。牙合面形態(tài)似上頜前磨牙,但頰、舌兩牙尖的三角嵴及牙合面溝的形態(tài)均不如上頜前磨牙清晰。牙合面有中央窩及近中窩。

  2)牙根:細長,三根分叉大,根于較短。

  (2)下頜第一乳磨牙

  1)牙冠:形態(tài)不同任何恒牙。頰面雖為四邊形,但近中緣長直,遠中緣特短且突。近中頰尖大于遠中頰尖,近中頰頸嵴最突。兩頰尖之間有溝。舌面可見長而尖的近中舌尖和短小而圓的遠中舌尖,近遠中緣的長度約相等。兩舌尖之間有溝。牙合面為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近中邊緣嵴特短,近中頰、舌兩尖相距較近,三角嵴相連,將牙合面分成較小的近中窩及較大的遠中窩。牙合面的溝嵴不清晰。

  2)牙根:分近中及遠中兩根。

  第二乳磨牙 上頜第二乳磨牙和下頜第二乳磨牙各與同頜的第一恒磨牙形態(tài)近似,位置又彼此相鄰,很容易混淆,其特點如下:

  (1)第二乳磨牙的牙冠短小,色乳白。

  (2)第二乳磨牙的牙冠頸部明顯縮小,頸嵴較突,牙冠由頸部向牙合方縮小。

  (3)下領(lǐng)第:乳磨牙的近中頰尖、遠中頰尖及遠中尖的大小約相等,而下頜第一恒磨牙此三尖中,以遠中尖最小。

  (4)第二乳磨牙根干短,牙根向外張開。

  (三)乳牙與恒牙的鑒別

  1.體積:恒牙體積較大,磨牙體積以第一磨牙最大,第二磨牙次之。乳牙體積比同名恒牙要小,乳磨牙體積以第一乳磨牙較小,而第二乳磨牙較大。

  2.顏色:恒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黃,乳牙牙冠呈乳白色偏青白。

  3.頸嵴:恒牙頸嵴突起不明顯,乳牙頸嵴突起明顯。

  4.冠根分界:恒牙牙冠頸部縮窄,形態(tài)上與牙根的分界不太明顯。乳牙牙冠頸嵴突出,冠根分明。

  5.牙根:恒前牙根尖可偏遠中,乳前牙根尖可偏唇側(cè)。恒磨牙根干較長,根分叉小;乳磨牙根干短,根分叉大。

  (四)應(yīng)用解剖與牙體形態(tài)生理意義

  1.應(yīng)用解剖

  (1)切牙

  1)上頜切牙位于牙弓前部,易受創(chuàng)傷,缺損后對發(fā)音和美觀有直接影響。

  2)上頜切牙鄰面接觸區(qū)和上頜側(cè)切牙舌窩頂點為齲病的好發(fā)部位。

  3)下頜切牙接近下頜下腺、舌下腺導(dǎo)管口,受唾液的沖刷不易發(fā)生齲齒,但舌面近頸部往往有牙垢、牙石沉積。

  4)上頜中切牙牙根較圓且直,拔除時可用旋轉(zhuǎn)力。上頜側(cè)切牙牙根常有彎曲,下頜切牙牙根扁而長,拔除時不可用旋轉(zhuǎn)力。

  5)上頜側(cè)切牙外形常有變異或先天缺失。

  (2)尖牙

  1)尖牙位于口角處,其根長大粗壯,起支撐口角的作用。如缺失則口角塌陷,對面容影響較大。

  2)牙冠各面光滑,自潔作用較好,發(fā)生齲齒的機會少。

  3)因其牙根長、穩(wěn)固,通常是口內(nèi)留存時間最長的牙。修復(fù)時多用作基牙。

  4)上頜尖牙牙根為圓錐形單根較圓,拔除時可用旋轉(zhuǎn)力。

  (3)前磨牙

  1)牙合面的點隙、溝和鄰面均為齲齒的好發(fā)部位。

  2)由于第一磨牙缺失的機會較多,故第二前磨牙常作為義齒修復(fù)的基牙。

  3)牙根為扁形單根或雙根,且根尖多彎曲,拔除時主要使用搖力。

  4)下頜前磨牙常用作判斷頦孔位置的標(biāo)志。

  5)前磨牙牙合面中央窩內(nèi),可能出現(xiàn)畸形中央尖,常因磨耗而穿髓,以下頜第二前磨牙多見。

  6)上頜前磨牙與上頜竇接近,根尖感染可波及上頜竇,取斷根時避免使用推力。

  (4)磨牙

  1)第一磨牙萌出最早,窩、溝、點隙多,易齲壞。

  2)上下頜第一磨牙的位置和關(guān)系,對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故應(yīng)盡量保留和盡早治療。如必須拔除,也應(yīng)及時修復(fù),以免影響正常咬合關(guān)系。

  3)第一磨牙牙冠形態(tài)與第二乳磨牙相似,在拔牙時應(yīng)注意鑒別,以免誤認。

  4)第三磨牙常有先天缺失、錯位萌出或阻生。

  5)上頜磨牙根尖與上頜竇底壁僅以薄骨質(zhì)相隔,其根尖感染可能引起牙源性上頜竇炎。拔牙時,特別是在取出斷根時,應(yīng)避免將斷根推入上頜竇。

  6)下頜第三磨牙牙根與下頜管關(guān)系密切,在拔牙時應(yīng)注意器械的用力方向,以免將牙根推入下頜管,損傷下牙槽神經(jīng)。

  7)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黏膜上有腮腺導(dǎo)管口第二磨牙也是臨床尋找腭大孔的標(biāo)志。

  8)拔出上下頜磨牙時,注意牙根數(shù)目、分叉度和方向,以免斷根或根殘留。

  (5)乳牙

  1)乳牙的齲患率高,應(yīng)及時治療。完整的乳牙列能發(fā)揮良好的咀嚼功能,有助于兒童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健康成長。

  2)乳牙將咀嚼力通過牙根傳至頜骨,對頜骨的生長發(fā)育起生理性刺激作用。如乳牙缺失,可能影響頜骨的生長發(fā)育,成為牙頜畸形的原因之一。

  3)位置正常而健全的乳牙,可引導(dǎo)恒牙的正常萌出。如乳牙過早缺失或滯留,將容易引起恒牙的錯位萌出或阻生。

  4)乳磨牙的根分叉下有恒牙牙胚,治療操作時應(yīng)注意。

  2.牙體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

  (1)牙冠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

  1)切緣與牙合面:咬合時上下牙的尖窩相對,溝嵴相合;前牙切嵴對刃時則是兩嵴相對,這樣的形態(tài)在咀嚼時可對食物起聯(lián)合切割或杵臼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血嚼效率。

  2)唇、頰、舌面突度:咀嚼時食物順著突度在牙齦表面擦過,起生理性按摩作用,可防止牙齦萎縮。如突度過小,牙齦受到食物的直接撞擊,易引起牙齦的創(chuàng)傷性萎縮;如突度過大,牙齦失去生理性按摩,可能產(chǎn)生廢用性萎縮。

  另外,牙冠頸1/3處的外形高點可起擴張齦緣的作用,有利于牙周組織的健康。

  3)鄰面突度:牙冠借助鄰面突度相互接觸,緊密相鄰,可防止食物嵌塞;同時使鄰牙相互支持,相互依靠,以分散咬合壓力,有利于牙的穩(wěn)固。

  4)楔狀隙(外展隙):正常接觸區(qū)周嗣呈“V”字形的空隙,在唇(頰)、舌側(cè)和切、牙合方作為食物的溢出道。在排溢過程中食物摩擦牙的鄰面,使牙冠鄰面保持清潔,防止齲病和齦炎。在齦方者稱為鄰間隙,被牙齦乳突充填,可保護牙槽骨,不使食物殘渣存積。 (2)牙根形態(tài)的生理意義:牙根形態(tài)與牙的穩(wěn)固性有關(guān)。多根牙較單根牙穩(wěn)固,長根牙較短根牙穩(wěn)固。粗根牙較細根牙穩(wěn)固,扁根牙較圓根牙穩(wěn)固。根分叉大,根尖面積的大于牙合面積的牙穩(wěn)固。受力小的牙多為單根,如切牙。尖牙位于牙弓的轉(zhuǎn)折處,受力較強,雖為單根,但長大粗壯,以利穩(wěn)固。磨牙受力較大,方向復(fù)雜,故為多根,使其能承受較大的牙合力,抵御各種方向的力。

1234
糾錯評論責(zé)編:hanbing
相關(guān)推薦
熱點推薦»

examw.cn

  • 2017年環(huán)球網(wǎng)校臨床/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dǎo)全科課程報名
    ¥780.00
  • 233網(wǎng)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xùn)醫(yī)學(xué)實踐技能精講班
    ¥300.00
  • 233網(wǎng)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xùn)VIP通關(guān)班
    ¥800.00
  • 233網(wǎng)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培訓(xùn)套餐班招生[送內(nèi)部資料]
    ¥480.00
  • 233網(wǎng)校2016年臨床醫(yī)師培訓(xùn)單科精講班招生
    ¥90.00
  • 1
  • 2
  • 3
  • 4
  • 5
  • 模擬試題
  • 歷年真題
  • 考試題庫
卫辉市| 安平县| 咸宁市| 申扎县| 南澳县| 罗田县| 通化县| 辽宁省| 南城县| 秦皇岛市| 香港 | 东至县| 兴宁市| 永和县| 仁怀市| 绥德县| 新绛县| 正阳县| 衡南县| 彭阳县| 邮箱| 遵化市| 临漳县| 斗六市| 祥云县| 德阳市| 叙永县| 孙吴县| 灵石县| 广平县| 静宁县| 咸阳市| 古田县| 辽阳县| 宣化县| 洛宁县| 秦安县| 巢湖市| 诸暨市| 芒康县| 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