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jié) 植牙術
一、植牙術的分類
植牙術是恢復咀嚼、語音功能與面容的有效方法,包括牙再植、牙移植和牙種植三類。
牙再植術,又分為即刻再植與延期再植;牙移植有自體移植和異體移植;牙種植術是指將人工材料制作的牙根種植在牙槽內(nèi)的手術。
二、牙再植術
牙再植術是將因種種原因脫位的牙經(jīng)處理后,原位植入牙槽窩內(nèi)。分即刻再植和延期再植兩種,后者極少應用。牙再植的適應證有:外傷脫位、牙體缺損小、牙周及尖周無病損的牙;位置不正的、單根扭轉牙,如無正畸條件者,也可行再植矯正;誤拔的健康牙。再植牙一般以年齡小、牙根尚未發(fā)育完全、根尖孔呈喇叭狀者效果良好。
牙再植后的愈合有三種方式:牙周膜愈合、骨性愈合、纖維性愈合。
再植牙成功的判斷標準,一般認為是:疼痛消失,沒有感染,不松動,牙功能正常,牙齦附著正常。X線片示牙根無異常透射影。行使功能達5年以上,即為成功。
第九節(jié) 牙種植術
一、牙種植術的概念
牙種植是將人工牙(通常指人工牙根假體)植入牙槽骨內(nèi)的手術。該植入物稱為牙種植體,牙種植體是指為了支持義齒修復的上部結構,用外科手段在上頜或下頜頜骨內(nèi)或頜骨上植入設計的裝置(國際標準化組織,IS0,1984年)。
二、牙種植體的分類
目前牙種植體有四類;骨內(nèi)種植體、骨膜下種植體、牙內(nèi)骨內(nèi)種植體及粘膜內(nèi)種植體,臨床上主要是用骨內(nèi)種植體。
三、植入材料
醫(yī)用植入人體的材料,要求對人體要有親和性及完全性,即組織相容性好,無致癌、致畸形,無變態(tài)反應、異物反應等毒副作用。材料還應具有良好的生物穩(wěn)定性(耐老化),長期在體內(nèi)能保持原有的物理機械性能,不腐蝕、不降解,有一定強度、彈性,在口腔溫度變化范圍內(nèi)體積穩(wěn)定。
1.金屬 目前較常用的金屬是鈦、鈷-鉻-鉬合金;其次還有不銹鋼、鋯、鈦-鎳合金等。
2.陶瓷 常用氧化陶瓷,如單晶及多晶氧化鋁、羥基磷灰石陶瓷等。
3.玻璃碳 也稱碳素玻璃,強度高,彈性模量與骨相似,化學穩(wěn)定性好,但倒黑,加工困難。
4.合成樹脂 目前高分子聚合物已很少應用。
5.復合材料 以金屬材料為核心,表面復合陶瓷等其他材料。如鈦-羥基磷灰石復合。
四、骨結合概念
骨結合(osseointegration)即指種植體一骨界面的結合。種植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后與骨組織緊密貼合,在基本不受力的情況下度過“愈合期”,同時在義齒修復時應保證種植體合理的受力的方向和大小,即形成骨結合。其在骨內(nèi)的組織反應分到個階段:
第一階段:種植體植入后表面被血塊包繞,進一步有骨髓內(nèi)生物高分子吸附,形成適應層。
第二階段:術后7天~1個月為組織破壞與增生同時發(fā)生的修復期。
第三階段:至術后3個月,種植體周圍開始膠原纖維形成,以后形成網(wǎng)狀纖維結構,逐步完成骨結合。
骨結合狀態(tài)的確認:
1.臨床檢查種植體無松動,用金屬桿叩擊時發(fā)出清脆聲音。
2.X線顯示種植體與骨組織緊密貼合無透射間隙。
3.組織學顯示,成骨細胞的突起包繞附著于種植體表面,骨細胞成熟,界面無結締組織。
五、適應證和禁忌證
1.適應證病員是否適應種植手術,應根據(jù)全身及局部檢查確定。
1)上下頜部分或個別缺牙,鄰牙不宜作基牙或避免鄰牙受損者。
2)磨牙缺失或游離端缺牙的修復。
3)全口缺牙,尤其是下頜骨牙槽嚴重萎縮者,由于牙槽突形態(tài)的改變,傳統(tǒng)的義齒修復固位不良者。
4)活動義齒固位差、無功能、粘膜不能耐受者。
5)對義齒的修復要求較高,而常規(guī)義齒又無法滿足者。
6)種植區(qū)應有足夠高度及寬度(唇頰,舌腭)的健康骨質(zhì)。
7)口腔粘膜健康,種植區(qū)有足夠厚度的附著齦。
8)腫瘤或外傷所致單側或雙側頜骨缺損,需功能性修復者。
9)耳、鼻、眼一眶內(nèi)容及顱面缺損的頜面贗復體固位。
2.禁忌證
1)全身情況差或嚴重系統(tǒng)疾病不能承受手術者。
2)嚴重糖尿病,血糖過高或已有明顯并發(fā)癥者,因術后易造成感染,故應在糖尿病得到控制時方可手術。
3)口腔內(nèi)有急、慢性炎癥者,如牙齦、粘膜、上頜竇炎癥等,應在治愈后手術。
4)口腔或頜骨內(nèi)有良、惡性腫瘤者。
5)某些骨疾病,如骨質(zhì)疏松癥、骨軟化癥及骨硬化癥等。
6)嚴重習慣性磨牙癥。
7)口腔衛(wèi)生不良者。
8)精神病患者。
六、種植成功標準
1995年口腔醫(yī)學會雜志社在珠海制定的標準為:
1.功能好。
2.無麻木、疼痛等不適。
3.自我感覺良好。
4.種植體周圍X線無透射區(qū);橫行骨吸收不超過l/3,種植體不松動。
5.齦炎可控制。
6.無與種植體相關的感染。
7.對鄰牙支持組織無損害。
8.美觀。
9.咀嚼效率大于70%以上。
10.符合上述要求者5年成功率應達到85%以上;l0年80%以上。
第十節(jié) 牙槽外科手術
牙槽外科手術,主要為義齒修復前手術,其他常用手術有口腔上頜竇瘺修補術。
一、牙槽骨修整術
牙槽骨修整術是矯正牙槽突不利于義齒戴入和就位的手術。
牙槽骨修整術的適應證有:拔牙后牙槽骨吸收不全,骨尖、嵴有壓痛者,應于拔牙后1個月以上進行修整;義齒基托下方牙槽嵴嚴重突出者;即刻義齒修復時,應于拔牙后同時修整牙槽嵴,使預成義齒順利配戴;上下頜間隙過小,上下頜牙槽嵴之間距離過小;上頜或下頜前牙槽明顯前突,不利于義齒正常合的建立及容貌美,應適當修整。
二、系帶矯正術
唇、頰及舌系帶如發(fā)生形態(tài)、位置及數(shù)目異常,影響唇、舌的運動,以致發(fā)生哺乳、咀嚼、發(fā)音等功能障礙;影響牙齒萌出排列;影響義齒的就位和穩(wěn)定,常需手術矯正。
三、口腔上頜竇瘺修補術
由于上頜竇發(fā)育過大,牙根尖接近竇底,拔牙時可造成上頜竇底穿孔,小者血凝塊充填,可自行愈合;大者或上頜竇原有炎癥,常發(fā)生上頜竇瘺。應及時清除竇腔內(nèi)殘留牙根與異物,待炎癥消退后,行口腔上頜竇瘺修補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