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

各地資訊

當前位置:考試網 >> 教師資格證 >> 中學 >> 教育知識與能力 >> 模擬試題 >> 2018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6

2018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6_第3頁

來源:考試網  [ 2018年08月03日 ]  【

  21.如果說一個兒童是天才兒童,那么他的智商至少應該是()

  A.110

  B.120

  C.130

  D.140

  答案: D

  解析: 推孟統(tǒng)計智商百分比認為,IQ超過140的人屬于天才,IQ超過130為智力超常。

  辨析題(每題8分)

  22.

  思維越靈活,相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設。

  答案: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能否有效提出假設,受到個體思維的靈活性與已有知識經驗的影響,思維越靈活、知識經驗越豐富,提出的假設就越多。

  23.

  活動課程理論是和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相對立的一種課程理論。

  答案:

  這種說法是正確的。結構主義課程理論與活動課程理論存在本質的差別。結構主義課程理論是在學科課程理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強調學科結構的重要性,它主張課程要分科設置,每門學科的課程要根據科學的聯系性、連貫性進行編制;顒诱n程理論是和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相對立的一種課程理論,它主張課程內容要適合兒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沒有固定的課程標準和教材。

  24.

  社會本位論的主要觀點是:(1)教育目的是根據個人發(fā)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據社會的需要而制定的;(2)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

  答案: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個人本位論盛行于18~19世紀上半葉,認為確立教育目的的根據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健全發(fā)展的人,發(fā)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潛能,增進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個人價值高于社會價值,而不是為某個社會集團或階級服務。簡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發(fā)展。

  25.

  杜威重視課程的組織要考慮兒童的心理順序,因此他否認課程的組織要考慮教材的邏輯順序。

  答案: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杜威并不否認課程的組織要考慮教材的邏輯順序,但他更重視課程的組織要考慮兒童的心理順序。他主張課程的組織應從兒童的經驗出發(fā),將教材心理學化,在教學過程中將兒童的個體經驗逐漸提升到教材的邏輯水平。

  簡答題(每題10分)

  26.

  簡述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置與矯正。

  答案:

  (1)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置:①運用先入為主的策略,事先預防課堂問題行為;②正確對待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2)課堂問題行為的矯正:①控制策略;②矯正策略。

  27.

  心理輔導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答案:

  (1)面向全體學生;(2)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3)尊重與理解學生;(4)發(fā)揮學生主體性;(5)個別對待學生;(6)促進學生整體性發(fā)展。

  解析:

  28.

  簡述義務教育的意義。

  答案:

  (1)義務教育既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又會不斷促進國家經濟的發(fā)展;(2)義務教育既體現著一個國家現代文明的水平,又會促進現代文明的提高;(3)義務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又可以培養(yǎng)公民的法律意識。

  29.

  簡述影響個體心理發(fā)展的因素。

  答案:

  (1)遺傳;(2)環(huán)境;(3)教育;(4)主觀能動性。

  材料分析題(每題18分)

  30.

  一初中女生把一個男生寫給她的情書交給了班主任。為了嚴厲教育學生,班主任對這個男生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為了“殺一儆百”,班主任在班會課上公開了情書,導致該男生最終退學。

  請用德育規(guī)律和德育原則對該材料進行分析。

  答案:

  這一材料中的班主任違背了德育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fā)展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過程的規(guī)律,違背了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1)德育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fā)展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過程。

 、賹W生思想品德的任何變化,都依賴于學生個體的心理活動。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響,都必須通過學生思想狀態(tài)的變化。

 、趯W生思想內部的矛盾斗爭,實質上是對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綜合過程,斗爭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品德不斷發(fā)展的過程。

  ③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實際上也是他們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過程。材料中的班主任只是對寫情書的男生嚴厲批評,沒有重視培養(yǎng)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沒有發(fā)揮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這違背了上述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

  (2)德育過程要堅持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僮鹬匦湃螌W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地結合起來,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谪瀼剡@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以及尊重熱愛學生的態(tài)度;教育者應根據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管理;教育者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品德發(fā)展狀況出發(fā),提出適度的要求,并堅定不渝地貫徹到底。

  材料中的班主任在班會上公開學生寫的情書,是不尊重、不熱愛學生的表現。在德育的過程中,只有把尊重與嚴格要求學生緊密結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31.

  小明學習努力,遇到不會的數學題便問老師,老師想到一種新思路便講解給小明,但小明仍不會。老師講兩遍后小明仍未聽懂,老師就說:“那你把答案記住就行了”。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分析該老師的行為。

  假如你是老師,你怎么做?

  答案:

  (1)材料中老師將想到的一種新的解題思路講解給小明,在小明聽了兩遍之后還未聽懂的情況下,老師就讓小明把答案記住。老師的這種做法違反了學習策略訓練原則中的以下內容:

 、僦黧w性原則,指學習策略教學中應該發(fā)揮和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只是給小明講解自己的新解題思路,而沒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趦然栽瓌t,指學生能夠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老師僅僅是講解自己的新思路,而沒有給小明練習時間,因此小明不能夠將其講解的學習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方法。

 、厶囟ㄐ栽瓌t,即學習策略一定要適合于學習日標和學生的類型。老師要針對小明的年齡、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動機類型,幫助他選擇學習策略或改善對其學習不利的學習策略。

 、苌尚栽瓌t,指在學習過程中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的材料重新進行加工,產生某種新的東西。老師在講解自己的思路之后沒有讓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因而才會導致小明聽了多次以后仍未聽懂。

  (2)如果我是教師,我會依據有意義學習的本質(即以符號為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的過程,是原有觀念加以同化的過程)來進行教學和講授,先教授小明解題的最一般的方法,在他掌握一般的方法之后再教授新穎的方法。這樣有利于小明真正掌握和理解題目的內涵。同時,我會給小明充分的練習和思考時間,讓他將新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方法。

123
責編:balabala123

報考指南

焚題庫
  • 職業(yè)資格
  • 會計考試
  • 建筑工程
  • 醫(yī)藥考試
  • 外語考試
  • 學歷考試
璧山县| 兴国县| 富裕县| 攀枝花市| 淳安县| 彭山县| 桃园市| 黑水县| 若尔盖县| 来宾市| 本溪市| 固阳县| 祥云县| 双流县| 通榆县| 湾仔区| 浏阳市| 尚义县| 宁强县| 交城县| 乌苏市| 桐柏县| 玉林市| 当阳市| 威信县| 西城区| 延边| 太白县| 舟山市| 常山县| 佳木斯市| 宁远县| 南平市| 洪湖市| 汾阳市| 广平县| 延庆县| 揭西县| 台东县| 南康市|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