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7000
B、13 000
C、3 000
D、10 000
14、下列關于投資性房地產后續(xù)支出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支出,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計入到投資性房地產的成本
B、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xù)支出,不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計入到當期損益
C、企業(yè)對投資性房地產進行改擴建等再開發(fā)且將來仍作為投資性房地產的,在再開發(fā)期間,需要將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結轉到在建工程
D、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在再開發(fā)期間不計提折舊或攤銷
15、(2009年考題)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xù)計量時其公允價值變動應記入的會計科目是( )。
A、投資收益
B、資本公積
C、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D、其他業(yè)務收入
16、下列有關投資性房地產后續(xù)計量會計處理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不同企業(yè)可以分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
B、滿足特定條件時可以采用公允價值模式
C、同一企業(yè)可以分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
D、同一企業(yè)不得同時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
17、企業(yè)處置一項以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實際收到的金額為70萬元,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余額為120萬元,累計計提的折舊金額為60萬元,計提的減值準備的金額為20萬元。假設不考慮相關稅費,處置該項投資性房地產的凈收益為( )萬元。
A、30
B、20
C、40
D、10
18、企業(yè)下列各外幣項目中,屬于貨幣性項目的是( )。
A、預付賬款
B、應交稅費
C、長期應付款
D、交易性金融資產
19、某企業(yè)2009年6月1日自行建造的一生產車間投入使用,該生產車間建造成本為1 2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10萬元。在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情況下,2010年該設備應計提的折舊額為( )萬元。
A、120
B、108
C、114
D、97.2
20、某公司購進一臺設備,該設備的入賬價值為100萬元,預計凈殘值為1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在采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提折舊的情況下,該設備第三年應計提折舊額為( )萬元。
A、30
B、18
C、24
D、9
21、2009年12月甲公司購入一臺需要安裝的設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的價款100萬元,增值稅進項稅額17萬元,運雜費1萬元,設備安裝時,領用自產產品一批,其賬面成本5萬元,公允價值8萬元,計稅價格等于公允價值,同時,發(fā)生的安裝人員工資為10萬元,則該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為( )萬元。
A、134.36
B、133.85
C、137.36
D、116
22、長江公司2009年1月4日,從乙公司購買一項專利權,甲公司與乙公司協(xié)議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款項。合同規(guī)定,該項專利權的價款為10 000 000元,每年末付款2 500 000元,4年付清,甲公司當日支付相關稅費1 000元。假定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為5%,則甲公司購買該項專利權的入賬價值為( )元 。[已知:(P/F,5%,4)=0.8227;(P/A,5%,4)=3.5460]
A、8 100 000
B、7 990 000
C、7 092 000
D、8 866 000
23、某企業(yè)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2007年1月1日購入一幢建筑物用于出租。該建筑物的成本為510萬元,用銀行存款支付。建筑物預計使用年限為20年。預計凈殘值為10萬元。2007年6月30日,該建筑物的公允價值為508萬元。下列2007年6月30日應做的會計處理,正確的是( )。
A、借:其他業(yè)務成本 12.5
貸:累計折舊 12.5
B、借:管理費用 12.5
貸:累計折舊 12.5
C、借:投資性房地產 2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
D、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
貸:投資性房地產 2
24、甲公司將一寫字樓轉換為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該寫字樓的賬面原值為2 500萬元,已計提的累計折舊為50萬元,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50萬元,轉換日的公允價值為3 000萬元,則計入“投資性房地產”科目的金額是( )萬元。
A、3 000
B、2 300
C、2 500
D、2 800
25、甲公司2010年2月開始研制一項新技術,2011年5月研制成功,企業(yè)申請了專利技術。研究階段發(fā)生相關費用10萬元;開發(fā)過程發(fā)生工資薪酬費用24萬元,材料費用100萬元,其他相關費用4萬元,并且開發(fā)階段相關支出均符合資本化條件;申請專利時發(fā)生注冊費等相關費用30萬元。企業(yè)該項專利權的入賬價值為( )萬元。
A、158
B、128
C、168
D、154
26、甲、乙公司均為一般納稅企業(yè),增值稅稅率17%,公允價值和計稅價格相同,2009年12月20日,甲公司以A產品交換乙公司的B產品,假設不具有商業(yè)實質。甲公司A產品(屬于應稅消費品)成本為95萬元,公允價值為110萬元,消費稅稅率10%,乙公司B產品成本為80萬元,公允價值為90萬元,交換過程中乙公司向甲公司支付補價20萬元,甲公司換入B產品的入賬價值是( )萬元。
A、117
B、78.4
C、89.4
D、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