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展開

當前位置:

華課網(wǎng)校 > 經(jīng)濟師 > 初級經(jīng)濟師 > 考試輔導 > 經(jīng)濟基礎
初級經(jīng)濟師經(jīng)濟基礎章節(jié)備考:第二十六章_第3頁

  三、領導理論

  (一)領導特性理論(了解)

  領導特性理論旨在揭示領導者應具備的品質(zhì)和能力,據(jù)此來培養(yǎng)、選拔和考核領導者。傳統(tǒng)觀點認為領導者所具有的素質(zhì)和能力是天生的,現(xiàn)代領導特性理論認為領導者的素質(zhì)和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是可以通過教育、訓練獲得的。

  (二)領導方式理論

  (掌握)主要的領導方式理論:勒溫的三種領導方式理論、利克特的四種領導方式理論、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管理方格理論。

  1.勒溫的三種領導方式理論

  心理學家勒溫認為存在著三種不同的領導方式,即專制式領導、民主式領導和放任式領導。

  勒溫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

  (1)專制式領導的工作效率較高,但組織氣氛壓抑,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緊張;

  (2)放任式領導的工作效率最低,但人們心情舒暢、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融洽;

  (3)民主式領導的工作效率最高,組織成員關系融洽,工作積極主動,有創(chuàng)造性。

  2.利克特的四種領導方式理論

  專制式集權領導、開明式集權領導、協(xié)商式民主領導和參與式民主領導。

  利克特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參與式民主領導的生產(chǎn)效率最高,專制式集權領導的生產(chǎn)效率最低。

  3.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

  (1)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認為判別領導行為特征的因素是“工作組織”和“體貼人員”。

  (2)這兩類因素可以相互組合形成:高體貼與高組織、高體貼與低組織、低體貼與高組織、低體貼與低組織四種基本的領導方式。

  4.管理方格理論

  美國學者布萊克和穆頓在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論。該理論將“關心人”和“關心生產(chǎn)”兩類因素的程度分為 9 個等級,組成了 81 種領導方式,并在管理方格圖中列出了 5 種典型領導方式。

 、(1-1)為貧乏型管理,用最少的努力完成任務和維持人際關系,對人員、對生產(chǎn)都不關心。

  ②(1-9)為俱樂部型管理,非常注意搞好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的組織氛圍,但不關心生產(chǎn)。

 、(9-1)為任務型管理,高度重視生產(chǎn)任務的完成和生產(chǎn)效率的提高,但不關心人。

 、(9-9)為團隊型管理,對生產(chǎn)和人都極為關心,努力使下級齊心協(xié)力、高效完成生產(chǎn)任務。

 、(5-5)中間型管理,對人和生產(chǎn)都有適度的關心,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一定的士氣。

  【例題 1·單選題】(2005 年)心理學家勒溫通過試驗發(fā)現(xiàn),工作效率最高的領導方式是( )。

  A.開明式

  B.放任式

  C.民主式

  D.專制式

  [答案]C

  【例題 2·多選題】美國學者利克特提出的四種基本領導方式是( )。

  A.專制式集權領導

  B.放任式分權領導

  C.協(xié)商式民主領導

  D.參與式民主領導

  E.開明式集權領導

  [答案]ACDE

  【例題 3·多選題】(2005 年)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認為,判別領導行為特征的因素有( )。

  A.工作組織

  B.性格特征

  C.集權程度

  D.體貼人員

  E.分權程度

  [答案]AD

  【例題 4·多選題】(2006 年)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認為,領導方式有( )。

  A.高體貼與高組織

  B.高體貼與低組織

  C.中體貼與中組織

  D.低體貼與高組織

  E.低體貼與低組織

  [答案]ABDE

  【例題 5·單選題】(2004 年、2007 年)根據(jù)管理方格理論,領導者對生產(chǎn)的關心和對個人的關心都達到最高水平,能使組織的目標和個人的需求最有效地結合起來的管理方式是( )。

  A.1-1 型

  B.1-9 型

  C.9-1 型

  D.9-9 型

  [答案]D

  (三)領導權變理論

  領導權變理論的基本觀點:不存在一種適用于所有情況的、最佳的領導方式,應當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最有效的領導方式。

  1.領導行為連續(xù)統(tǒng)一體理論

  由美國學者坦南鮑姆和施米特提出。以領導為中心的領導方式是獨裁,以下屬為中心的領導方式是民主,在這兩種極端的領導方式之間還存在著多種過渡型的領導方式,這些領導方式構成了一個連續(xù)的統(tǒng)一體。

  坦南鮑姆和施米特認為,沒有哪種領導方式是絕對正確的,也沒有哪種領導方式是絕對錯誤的,領導者應當根據(jù)情況,選擇對自己有效的領導方式。

  2.費德勒模型

  (1)影響領導方式的情境因素

  費德勒認為影響領導方式有效性有三個關鍵的情境因素:上下級關系、任務結構、職位權力。

  (2)任務導向型領導和關系導向型領導

  費德勒用一種“你最不喜歡的同事”(LPC)的問卷,測定領導者的領導方式。費德勒將領導方式分為任務型導向領導和關系導向型領導兩種。

  (3)領導方式的選擇

  費德勒將 3 個情境因素組合為 8 種情況,提出了在不同情況下應當選擇的領導方式——領導處于有利的情景(第1、2、3 種)和處于最不利的情景(第 8 種)時,應采用任務導向型領導方式;領導者處于中間狀態(tài)(第 4、5、6、7 種),應采用關系導向型領導方式。

  3.途徑——目標理論

  途徑——目標理論是豪斯在期望理論和領導行為四分圖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該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

  (1)選擇領導方式的標準

  一是能激勵下級實現(xiàn)組織目標,二是能使下級在實現(xiàn)組織目標的過程中和完成目標后得到滿足。

  (2)領導方式的分類

  “高工作”和“高關系”兩種

  (3)領導方式的選擇

  當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不明確時,應采用“高工作”的領導方式;當下級已經(jīng)明確工作任務,掌握工作方法后,下級希望領導關心、同情和贊揚他們的工作,此時,應采用“高關系”的領導方式。

  【例題 1·單選題】(2004 年)根據(jù)費德勒模型,在上下級關系好、任務結構不明確、職位權力弱的情況下,有效的領導方式是( )。

  A.集權型 B.分權型 C.關系導向型 D.任務導向型

  [答案]C

  【例題 2·單選題】根據(jù)費德勒模型,當領導者處于最不利的情景時,應采用( )領導方式

  A.集權型 B.分權型 C.關系導向型 D.任務導向型

  [答案]D

  【例題 3·單選題】 2005 年、2007、2008 年)當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不明確時,途徑——目標理論認為應采用( )領導方式。

  A.“高關系”B.“低關系”C.“低工作”D.“高工作”

  [答案]D

免費微信學習群
1 2 3 4 5
責編:zp032348

報考指南

焚題庫
APP做題

請掃碼做題

小程序做題

請掃碼做題

  • 考試報名
  • 準考證
  • 查分
  • 合格證

微信掃碼關注公眾號

阳山县| 浪卡子县| 鄢陵县| 增城市| 吉首市| 仙游县| 民丰县| 库尔勒市| 当雄县| 秭归县| 昭苏县| 茶陵县| 军事| 类乌齐县| 磴口县| 宣城市| 桂林市| 故城县| 阜宁县| 临泽县| 拜城县| 平江县| 南昌县| 安乡县| 大洼县| 正定县| 措美县| 平顶山市| 龙泉市| 石狮市| 清河县| 陆良县| 广饶县| 鹿泉市| 临沂市| 高青县| 边坝县| 滦南县| 襄汾县| 柘荣县| 长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