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單獨報考
當前位置:中華考試網(wǎng) >> 高考 >> 全國高考 >> 全國高考語文模擬題 >> 2019年高考語文強化試題及答案(15)

2019年高考語文強化試題及答案(15)_第4頁

中華考試網(wǎng)  2019-03-11  【

  五. 閱讀《燭之武退秦師》的選段,完成17—20題。(共8分)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亡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軍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17. 下列詞語中“濟”字的意義和“朝濟而夕設版焉”中的“濟”相同的一項是( )

  A. 同舟共濟 B. 濟世安民

  C. 賑災濟貧 D. 無濟于事

  18. 下列各句詞類活用與“既東封鄭”相同的是( )

  A. 共其乏困 B. 越國以鄙遠

  C. 夜縋而出 D.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19. 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 鄰之厚,君之薄也

 、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 亦去之

 、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

  A. ①④⑥/②③/⑤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⑤/③④⑦/⑥ D. ①④/②③⑤⑦/⑥

  20. 下列對文段相關(guān)知識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燭之武始終以秦國利益為出發(fā)點,經(jīng)過反復哀求,終于讓秦國答應退兵。

  B. 晉文公為了報答秦伯,曾經(jīng)答應過給秦國兩座城池,但事后反悔,這也是秦伯最終退兵的一個重要原因。

  C. 秦晉勢均力敵,因為秦與鄭結(jié)盟,使晉國處于進退兩難之地,晉文公經(jīng)過縝密的分析不得不退兵。

  D. 《左傳》、《公羊傳》、《東周列國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第Ⅱ卷(共60分)

  六.(本題共8分)

  21.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君嘗為晉軍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依照課文原文,補寫下列各題的空缺部分。(4分)

 、 攜來百侶曾游, 。

 、 尋夢?撐一支長篙, ;滿載一船星輝, 。

 、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七. 閱讀題:(本題共8分)

  望 月

  朱群英

  朔月再轉(zhuǎn),新月就現(xiàn)了。

  新月臥在遙遠的東天邊,懶懶地展不開蛾眉。秋風乍起,新月的臉就白了,我們的眼睛亮了。

  我們是不知不覺來到秋天的。我們事先并沒有與新月預約。這時候我們邀月對語,月臺臨水,鼓樓生風,我們的思緒便染著月光疏影,悠悠地匝地,悠悠地斑駁。于是我們開始想象,很多細節(jié)已經(jīng)無法想起,因為我們的所經(jīng)之地有了太多的蹄痕,但我們能夠想象出與月相關(guān)的情節(jié)……

  我們仰望的頭顱從此就定格在這個秋天。這秋天的山就瘦了,水就瘦了,風也瘦了,雨也瘦了。于是我們向夜空發(fā)射一道一道的哲思之光,我們回收了—道一道的月痕,夢的月痕。

  其實那月痕也是天體中的自然奇觀。我們的先祖之所以那樣惶恐,是因為他們有了太多的神話和夢幻。而神話和夢幻正好是人類童年最富靈性的兩只翅膀。翅膀扇向遠古,月華生風;翅膀扇向未來,月暈致雨。現(xiàn)在,我們等待著日食、月食的再現(xiàn),我們向宇宙投放更深長的影子,但我們不可以去遮擋太陽和月亮。我們只能一代一代頭頂日月的光環(huán),登臺祭祖,入幃占卜,我們永遠也排泄不了我們心海中的潮汐。

  又一聲蟬吟,花更瘦了,葉更瘦了。月影淺淺地浮起來,我們退入廬舍,倚窗而望。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永遠是一群長不大的孩子,與日月相依為命。時間是我們的翅膀,拍擊著四季輪回的預言之岸。于是,我們崖刻神話,口碑傳說,劍指指春秋。簡載歷史,重問天地,重圓飛天之夢。女禍問天時,月似芽。后羿問天時,月似弓。倉頡問天時,月似猿。秦王問天時,月似棱。太白問天時,月似船。東坡問天時,月似樽。清照問天時,月似鐮:阿炳問天時,月似弦。一彎月瘦了,又一彎月瘦了:我們端坐在映月的二泉邊,為半壁江山填詞,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我們就從遠古平仄而來,從春天平仄到了秋天。秋菊月下暗香浮動,我們淚眼盈盈,托著月盤走進中秋:皓月當空,秋魂朗朗而語:重陽,重陽,九九重陽。

  我們的手便倏然下垂。我們托著月餅的手便倏然下垂。瘦月被天語之聲震落懷中。瘦月啊瘦月,我們懷揣的月魂,心空懸著一半,手里托著一半,我們只吃了一半,留下另一半給海峽彼岸的人吃。我們寧瘦其肉,不瘦其骨。還有我們的思想也不能瘦,良好也不能瘦,山水也不能瘦,音樂也不能瘦……叩問蒼天,蒼天不語,瘦月亦不語。秋風頓起,笙簫遂咽。我們的言語于白露為霜中片片蒼白,托著瘦月,于是我們一步一步朝秋的縱深走去,記憶沉甸甸起來。

  盈月虧了,秋風勁了。我們只好重返民間了,舍邊籬笆,樓邊歌謠。竹枝詞蘸著月光輕吟了,晚秋的蟋蟀在海峽兩岸跳來跳去。我們仰望空蒙,把盞菊酒醉飲天地。菊花詞遂隨秋風飄零,句句哀怨如思婦的月語。

  秋蟬就啞了,冬風就來了。我們站在冬日的枝頭,長發(fā)披肩,對月當歌,隨風卷入梅徑。梅風起處,瑞雪匝地,山川裹素,骨朵生香。我們蘸著梅香,于是開始繪畫:梅的骨朵,月的精魂。

  朔月再轉(zhuǎn),新月就現(xiàn)了,我們又不知不覺到了春天。想像中的春天。月芽兒做醒了一個長長的夢。春江次第解凍,我們又準備與新月的下一輪預約。

  23. 文章借山、水、風雨的季節(jié)變化,意在隱喻什么?(不超過15個字)(2分)

  答:

  24. 作者在文中引用古代傳說和歷史典故的用意是什么?(不超過25個字)(2分)

  答:

  25. 你認為這篇文章的點題之筆是什么?(從原文中選)(2分)

  答:

  26. 下面對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2分)

  A. 人這篇散文以“朔月再轉(zhuǎn),新月就現(xiàn)了”起筆,又以“朔月再轉(zhuǎn),新月就現(xiàn)了”收筆,作者巧借月的陰晴圓缺,突出表達了渴望海峽兩岸同胞早日團聚的夙愿。

  B. 這篇文章突出的特點是借景抒懷,意情深遠,表現(xiàn)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

  C. “秋月乍起,新月的臉就白了,我們的眼睛亮了”,月的變白有力地反襯出眼睛的變暗,突出了“我們”渴盼的失望;“月臺臨水,鼓樓生風,我們的思緒便染著月光疏影……”細膩的描寫把讀者帶入了遠古,體味那不了的民族魂。

  D. “又一聲蟬吟。花更瘦了。葉更瘦了”,作者借秋蟬、花瘦、葉瘦進一步闡發(fā)了兩岸人民的相思的絕望之情。

  E. 文章最后再次以季節(jié)更替收尾,暗示了人們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思念,終將成為現(xiàn)實,就像“我們又準備與新月的下一輪預約”一樣。

  八. 語言實際運用:(本題共4分,每小題2分)

  27. 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在空白處填入兩個四字短語。

  閱讀教學需要朗讀。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蘊之深,風格之新、手法之巧。朗讀要調(diào)動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觀其文,口誦其聲, 、 ,形成目觀、口誦、耳聞、心通的綜合效應。

  28. 下面文句,是中國美術(shù)協(xié)會為悼念齊白石先生寫的一副對聯(lián)中的語句,請調(diào)整被打亂的順序,將序號填在橫線上。其中上聯(lián)的首句、下聯(lián)的末句已經(jīng)給出。

  ① 守金石行操 ② 抱松喬習性 ③ 寫魚蟲生趣

 、 崢嶸九七春秋 ⑤ 抒稻黍風情 ⑥ 不愧勞動人民本色

 、 灼爍新鮮時代 ⑧ 平添和平事業(yè)光輝

  上聯(lián)是: ②

  下聯(lián)是: ⑧

12345
糾錯評論責編:jiaojiao95
相關(guān)推薦
熱點推薦»
蒲江县| 东台市| 宜川县| 沿河| 拉孜县| 麻城市| 剑河县| 肇源县| 祁门县| 科技| 唐河县| 邛崃市| 桂林市| 伊宁市| 兴隆县| 卓资县| 青神县| 哈尔滨市| 健康| 罗田县| 石林| 迭部县| 德兴市| 汽车| 泰顺县| 红安县| 大港区| 治多县| 历史| 班戈县| 三河市| 获嘉县| 喜德县| 康定县| 玉田县| 那坡县| 仁布县| 剑阁县| 伊金霍洛旗| 阿尔山市| 洪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