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C
【解析】本題考點是三個杠桿的計算。今年每股收益=0.50+0.50×1.8×2.2×10%=0.698(元/股)。
2.
【答案】D
【解析】A受經營杠桿影響,D既受經營杠桿影響,又受財務杠桿影響,所以當銷售額下降時,每股利潤的下降快于息稅前利潤下降的幅度;產品成本中由于存在固定成本,所以其下降幅度要小于銷售額的下降幅度,當然更小于A、D的下降幅度,單位變動成本并不隨銷售額的下降而下降,所以C不變。因此,當銷售額下降時,降低最快的依次是D、A、B、C。
3.
【答案】C
【解析】因為,1.5=(500-500×40%)/(500-500×40%-a),所以,原來的固定成本a=100(萬元);因為,2=200/(200-I),所以,利息費用I=100(萬元);因此,若固定成本增加50(萬元),復合杠桿系數=(500-500×40%)/(500-500×40%-100-50-100)=6
4.
【答案】A
【解析】經營風險是由于企業(yè)的經營活動形成的,只要企業(yè)經營活動存在,就有經營風險;而財務風險是由于利用資本成本固定型的籌資方式形成的。
5.
【答案】C
【解析】經營杠桿系數=(500×35%)/[500×35%-(80-15)]=1.59。本題的關鍵在于,計算經營杠桿系數的分母是息稅前利潤,必須從固定成本中扣除利息,使用不包括利息的固定成本計算。
6.
【答案】A
【解析】本題考點是財務杠桿系數的計算。財務杠桿=EBIT/(EBIT-I)=14/(14-100×40%×10%)=14/10=1.4。
7.
【答案】A
【解析】經營杠桿系數是息稅前利潤變化率相當于產銷業(yè)務量變化率的倍數,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化率/銷售量變化率=2,則:銷售量變化率=息稅前利潤變化率/2=10%/2=5%。
8.
【答案】A
【解析】根據權衡理論,有負債企業(yè)的價值=無負債企業(yè)的價值+利息抵稅的現值-財務困境成本的現值=2000+100-50=2050(萬元)。
9.
【答案】C
【解析】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固定成本)/息稅前利潤=1+9/息稅前利潤=4,解得:息稅前利潤=3(萬元),故利息保障倍數=3/1=3。
10.
【答案】B
【解析】本題考點是三個杠桿的相關知識。兩家公司的總杠桿系數相同,所以稅后利潤增幅相同。
11.
【答案】B
【解析】每年的利息抵稅=25%×300=75(萬元),PV(利息抵稅)=75×(P/A,5%,10)=75×7.7217=579.13(萬元)
12.
【答案】B
【解析】過度投資問題是指企業(yè)面臨財務困境時,管理者和股東有動機投資于凈現值為負的高風險項目;投資不足問題是指企業(yè)面臨財務困境時,它可能不會選擇凈現值為正的新項目籌資。
13.
【答案】A
【解析】稅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2×14%+1/2×6%=10%;企業(yè)無負債的價值=100/10%=1000
(萬元);企業(yè)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0%-1/2×6%×25%=9.25%;企業(yè)有負債的價值=100/9.25%
=1081.08(萬元);債務利息抵稅的價值=1081.08-1000=81.08(萬元)。
14.
【答案】B
【解析】負債利息=800×50%×8%=32(萬元),2=EBIT/[EBIT-32-30/(1-25%)],解得,EBIT=144(萬元),邊際貢獻=EBIT+固定成本=144+60=204(萬元)。
15.
【答案】A
【解析】A公司新部門的無杠桿資本成本=可比企業(yè)的無杠桿資本成本=0.60×12%+0.40×6%=9.6%,A公司新部門的股權資本成本=9.6%+1/3×(9.6%-6%)=10.8%,A公司新部門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3/(1+3)×10.8%+1/(1+3)×6%×(l-25%)=9.23%。
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ABCD
【解析】交易前有負債企業(yè)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1+2)×12%+2/(1+2)×6%=8%,由于不考慮所得稅,并且滿足MM定理的全部假設條件,所以,無負債企業(yè)的權益資本成本=有負債企業(yè)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8%,所以A、D正確;交易后有負債企業(yè)的權益資本成本=無負債企業(yè)的權益資本成本+有負債企業(yè)的債務市場價值/有負債企業(yè)的權益市場價值×(無負債企業(yè)的權益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8%+1×(8%-5.5%)=10.5%,所以B正確;交易后有負債企業(yè)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2×10.5%+1/2×5.5%=8%,所以C正確。
2.
【答案】BCD
【解析】影響資本結構的內部因素主要包括營業(yè)收入、成長性、資產結構、盈利能力、管理層偏好、財務靈活性、股權結構等;影響資本結構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稅率、利率、資本市場、行業(yè)特征等。
3.
【答案】ACD
【解析】邊際貢獻=100×(20-12)=800(萬元),息稅前利潤=800-50=750(萬元),稅前優(yōu)先股股息=75/(1-25%)=100(萬元),據此計算得出的經營杠桿系數=800/750=1.07,財務杠桿系數=750(750-20-100)=1.19,總杠桿系數=800/(750-20-100) =1.27,盈虧平衡點=50/(20-12) =6.25(萬件)。
4.
【答案】ABD
【解析】盈利能力強的企業(yè)其內源融資滿足率高,負債水平要低于盈利能力差的企業(yè)。
5.
【答案】ABD
【解析】衡量企業(yè)總風險的指標是總杠桿系數,總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在邊際貢獻大于固定成本的情況下,A、B、D均可以導致經營杠桿系數降低,總杠桿系數降低,從而降低企業(yè)總風險;選項C會導致財務杠桿系數增加,總杠桿系數變大,從而提高企業(yè)總風險。
6.
【答案】ABC
【解析】按照考慮所得稅情況下MM理論命題Ⅱ,有負債企業(yè)的權益成本比無稅時要低。
7.
【答案】BC
【解析】最佳資本結構是使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同時企業(yè)價值最大的資本結構。權衡理論有助于解釋為什么企業(yè)選擇的債務水平過低以至于不能充分利用利息稅盾。
8.
【答案】BCD
【解析】無稅的MM理論認為沒有最優(yōu)結構,所以B不正確;權衡理論認為有負債企業(yè)的價值是無負債企業(yè)價值加上抵稅收益的現值,再減去財務困境成本的現值,所以C不正確;代理理論認為有負債企業(yè)的價值是無負債企業(yè)價值加上抵稅收益的現值,再減去財務困境成本的現值,減去債務的代理成本現值,加上債務的代理收益,所以D不正確。
9.
【答案】ACD
【解析】在固定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銷量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經營風險也就越小;反之,產銷量越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經營風險也就越大。
10.
【答案】ABCD
【解析】利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進行企業(yè)資本竿構分析時,以每股收益的高低作為衡量標準對籌資方式進行選擇,其缺陷在于沒有考慮風險因素,所以A正確;當銷售額高于每股收遺無差別點的銷售頷時,運用負債籌資可獲得較高的每股收益,因此,負債籌資方式比普通股籌資方式好,所以B正確;認為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資本結構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合理,所以C正確;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上,不同融資方式的每股收益相等,因此,每股收益不受融資方式影響,所以D正確。
11.
【答案】BCD
【解析】無企業(yè)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認為負債企業(yè)的價值與無負債企業(yè)的價值相等,即無論企業(yè)是否有負債,企業(yè)的資本結構與企業(yè)價值無關,所以A不正確;有企業(yè)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認為,隨著企業(yè)負債比例的提高,企業(yè)價值也隨之提高,在理論上,全部融資來源于負債時企業(yè)價值達到最大,所以B正確;權衡理論是有企業(yè)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的擴展,而代理理論又是權衡理論的擴展,所以,選項C、D也正確。
12.
【答案】ABD
【解析】按照資本結構的代理理論,債務的代理收益包括在債務合同中加入限制性條款;債務利息額約束性特征有利于激勵企業(yè)經理盡力實現營業(yè)現金流的穩(wěn)定性,保證履行償付義務;債務的存在使企業(yè)承擔了未來還本付息的責任,從而減少企業(yè)剩余的現金流量,進而減少了管理層的浪費型投資與在職消費行為。
13.
【答案】ABC
【解析】考慮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的影響,管理者偏好首選留存收益籌資,然后是債務籌資,而僅將發(fā)行新股作為最后的選擇。
14.
【答案】AB
【解析】選項C屬于考慮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的觀點;選項D屬于無稅的MM理論。
15.
【答案】ACD
【解析】企業(yè)的經營風險是由其資產組合中各資產的特性來決定的,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正相反,它不是由單項資產而是由企業(yè)整體決定的,當一個項目失敗以后,企業(yè)仍有可能從其他項目的收入中償還債務,所以A正確;經營杠桿系數一定,權益乘數越大,負債程度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總杠桿系數越大,二者成正比,所以B錯誤;經營杠桿系數趨近于無窮大時,說明銷售額處于盈虧臨界水平,企業(yè)利潤為零,所以C正確。財務杠桿系數為1,說明沒有債務利息和優(yōu)先股股利,所以D正確。
三、計算分析題
1.
【答案】
(1)可比企業(yè)甲公司的無負債資本成本=60%×12%+40%×6%=9.6%
可比企業(yè)乙公司的無負債資本成本=75%×10.7%+25%×5.5%=9.4%
新項目無負債資本成本=(9.6%+9.4%)/2=9.5%
(2)新項目的股權資本成本=9.5%+(0.5/0.5)×(9.5%-8%)=11%
(3)新項目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50%×11%+50%×8%×(1-25%)=8.5%
2.
【答案】
(1)企業(yè)目前的利息=150×8%=12(萬元)
企業(yè)目前的股數=25萬股
追加債券籌資后的總利息=12+500×10%=62(萬元)
追加股票籌資后的股數=25+500/20=50(萬股)
(EBIT-12)×(1-25%)/50= (EBIT-62)×(1-25%)/25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EBIT=112 (萬元)
設兩種籌資方案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量水平為X
則:(50-20)X-(40+52)=112
兩種籌資方案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量水平=6.8(萬件)
(2)追加投資后的總銷量=5+4=9(萬件),由于高于無差別點(6.8萬件),所以應采用杠桿效應較大的負債籌資方式。
3.
【答案】
(1)①2012年增發(fā)的普通股股數=5000/10=500(萬股)
、2012年全年債券利息=2000×8%=160(萬元)
(2)增發(fā)債券方案下全年利息=2000×8%+5000×10%=660(萬元)
(3)增發(fā)普通股籌資方案下:
經營杠桿系數=(2000+1000)/2000=1.5
財務杠桿系數=2000/(2000-160)=1.087
總杠桿系數=(2000+1000)/(2000-160)=1.63
或=1.5×1.087=1.63
增發(fā)債券籌資方案下:
經營杠桿系數=(2000+1000)/2000=1.5
財務杠桿系數=2000/(2000-660)=1.49
總杠桿系數=(2000+1000)/(2000-660)=2.24
或=1.5×1.49=2.24
(4)(EBIT-160)×(1-30%)/(500+2000/2)=(EBIT-660)×(1-30%)/(2000/2)
解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時EBIT=1660(萬元)
由于預計息稅前利潤2000萬元大于每股利潤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1660萬元,不考慮風險,所以該公司應選擇方案乙,通過增發(fā)債券的方式籌集所需資金。
四、綜合題
1.
【答案】
目前凈利潤=[10000-10000×70%-2000]×(1-40%)=600(萬元)
每股收益=600/2000=0.30(元/股)
目前負債總額=5000×40%=2000(萬元)
目前每年利息=2000×8%=160(萬元)
目前每年固定成本=2000-160=1840(萬元)
息稅前利潤=10000-10000×70%-1840=1160(萬元)
利息保障倍數=1160/160=7.25
經營杠桿系數=(10000-10000×70%)/1160=3000/1160=2.59
財務杠桿系數=1160/(1160-160)=1.16
總杠桿系數=2.59×1.16=3.00
(2)
增資后的凈利潤=[10000×(1+20%)×(1-60%)-(2000+500)]×(1-40%)=1380(萬元)增加的股數=4000/2=2000(萬股)
每股收益=1380/(2000+2000)=0.35(元/股)
息稅前利潤=12000×(1-60%)-(1840+500)=2460(萬元)
利息保障倍數=2460/160=15.38
經營杠桿系數=[12000×(1-60%)]/2460=4800/2460=1.95
財務杠桿系數=2460/(2460-160)=1.07
總杠桿系數=1.95×1.07=2.09
因為與籌資前相比每股收益提高,總杠桿系數降低,所以應改變經營計劃。
(3)每年增加利息費用=4000×10%=400(萬元)
每股收益={[10000×(1+20%)×(1-60%)-(2000+500+400)]×(1-40%)}/2000=0.57(元/股)
息稅前利潤=12000×(1-60%)-(1840+500)=4800-2340=2460(萬元)
利息保障倍數=2460/(400+160)=4.39
經營杠桿系數=(12000×40%)/2460=4800/2460=1.95
財務杠桿系數=2460/[2460-(400+160)]=1.29
總杠桿系數=1.95×1.29=2.52
因為與籌資前相比每股收益提高,總杠桿系數降低,所以應改變經營計劃。
2.
【答案】
(1)增發(fā)的普通股股數=250/5=50(萬股)
增發(fā)債券的利息=(250/125)×100×4%=8(萬元)
假設方案1和方案2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收入為W萬元
銷售收入為W萬元時方案1的每股收益為:
{[W×(1-30%)-220]×(1-25%)-15}/(80+50)=(0.525W-180)/130
銷售收入為W萬元時方案2的每股收益為:
{[W×(1-30%)-220-8] ×(1-25%)-15}/80=(0.525W-186)/80
根據(0.525W-180)/130=(0.525W-186)/80
得:W=372.57(萬元)
由于明年的銷售收入為:1000×(1+50%)=1500(萬元)
高于方案1和方案2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收入
所以,應該舍棄的方案是方案1。
(2)假設方案1和方案3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收入為N萬元
銷售收入為N萬元時方案1的每股收益為(0.525N-180)/130
銷售收入為N萬元時方案3的每股收益為:
{[N×(1-30%)-220]×(1-25%)-15-25}/80=(0.525N-205)/80
根據(0.525N-180)/130=(0.525N-205)/80
得:N=466.67(萬元)
由于明年的銷售收入為1500萬元
高于方案1和方案3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銷售收入
所以,應該舍棄的方案是方案1。
(3)方案2籌資后的每股收益=(0.525×1500-186)/80=7.52(元)
方案3籌資后的每股收益=(0.525×1500-205)/80=7.28(元)
因此,應該選擇方案2。
(4)上年的利息費用=1000×40%×5%=20(萬元)
上年的固定成本=220-20=200(萬元)
籌資后的邊際貢獻=1500×(1-30%)=1050(萬元)
息稅前利潤=1050-200=850(萬元)
稅前利潤=850-28=822(萬元)
稅前優(yōu)先股股利=15/(1-25%)=20(萬元)
經營杠桿系數=1050/850=1.24
財務杠桿系數=850/(822-20)=1.06
總杠桿系數=1.24×1.06=1.31
或=1050/(822-20)=1.31
(5)盈虧臨界點銷售收入=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200/(1-30%)=285.71(萬元)
2019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在線題庫 | ||||
科目 |
在線題庫 |
體驗 | ||
會計 |
||||
審計 |
||||
經濟法 |
||||
稅法 |
||||
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 |
||||
財務成本管理 |
初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經濟師注冊會計師證券從業(yè)銀行從業(yè)會計實操統(tǒng)計師審計師高級會計師基金從業(yè)資格稅務師資產評估師國際內審師ACCA/CAT價格鑒證師統(tǒng)計資格從業(yè)
一級建造師二級建造師消防工程師造價工程師土建職稱公路檢測工程師建筑八大員注冊建筑師二級造價師監(jiān)理工程師咨詢工程師房地產估價師 城鄉(xiāng)規(guī)劃師結構工程師巖土工程師安全工程師設備監(jiān)理師環(huán)境影響評價土地登記代理公路造價師公路監(jiān)理師化工工程師暖通工程師給排水工程師計量工程師
執(zhí)業(yè)藥師執(zhí)業(yè)醫(yī)師衛(wèi)生資格考試衛(wèi)生高級職稱護士資格證初級護師主管護師住院醫(yī)師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臨床助理醫(yī)師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中醫(yī)助理醫(yī)師中西醫(yī)醫(yī)師中西醫(yī)助理口腔執(zhí)業(yè)醫(yī)師口腔助理醫(yī)師公共衛(wèi)生醫(yī)師公衛(wèi)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內科主治醫(yī)師外科主治醫(yī)師中醫(yī)內科主治兒科主治醫(yī)師婦產科醫(yī)師西藥士/師中藥士/師臨床檢驗技師臨床醫(yī)學理論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