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考試網(wǎng)(www.Examw。com)
31.闡述“課程教學”理念的基本內(nèi)涵。
32.布魯納用表征系統(tǒng)概念表述的兒童認知發(fā)展的三個階段是什么?每一階段的特點是什么?
33.如何恰當處理學科知識與課程內(nèi)容的關系?
34.依據(jù)美國評價專家古巴和林肯對評價領域的劃分,第四代評價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35.從教學過程的組織來看,學生的學習分為哪三種基本形式?請分別作出解釋。
三、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36.論述“行為目標”的價值取向及其優(yōu)缺點。
37.論述斯騰豪斯“過程模式”的基本內(nèi)容及其對我國課程開發(fā)的啟示。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16分)
38.以下是一則有關“光合作用”的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教師通過播放關于“綠色革命”的錄像,提出與光合作用密切相關的問題:是否“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從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隨后,引出課題,用投影片或多媒體將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有關問題打在屏幕上,包括:葉綠體是怎樣把CO2和H2O轉變?yōu)镃6H12O6的?又是怎樣把光能轉變?yōu)榛瘜W能貯存在C6H12O6中的?
自主學習,嘗試解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的看光合作用過程的錄像;有的通過課本或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有關資料,嘗試解決問題。
小組交流,協(xié)作學習。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在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例如,討論光合作用的部位時,有的說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有的說光反應過程在葉綠體基粒片層薄膜上,因為其上有色素;有的補充暗反應在葉綠體的基質中,因為光合酶在基質中,等等。再如,通過討論光合作用的過程和原理,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還不甚明白。這時,教師可播放關于光合作用中H218O放出18O2的標記演示實驗錄像。學生通過觀看錄像后再進一步分析討論,終于認識到C6H12O6中的氧不是來自H2O中的氧,而是來自CO2中的氧,從而對光合作用過程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師生交互,評價矯正。教師針對學生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釋疑,對學生個人和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激勵性評價,從而幫助學生矯正學習偏差,樹立學習信心。
強化練習,鞏固提高。教師出示有關光合作用的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促進知識的遷移。
從這則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設計者采用了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的哪一種教學模式?并結合材料分析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自考真題暫不提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