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jié) 上皮組織(epithelial tissue)
1、組織:(tissue)是指結構相似、功能相關或相同的細胞和細胞間質集合而成。
2、上皮組織(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的細胞和少量的細胞間質組成。
(1)分布:機體表面、體內各種有腔器官的腔面。
2)結構特點:①細胞形態(tài)規(guī)則、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
②具有極性。可分為游離面和基底面。
(3)功能:保護、吸收、分泌、排泄。
(4)類型:①按細胞層數分:單層和復層;
②按功能分:被覆和腺上皮;
③按細胞形態(tài)分:扁平、柱狀、立方。
一、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
(一)單層上皮(simple epithelium)
1、單層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內皮:分布在血管、心臟、淋巴管腔面的單層扁平上皮。
間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的單層扁平上皮。
2、單層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形態(tài)結構特征:細胞近似立方形,胞核圓形,位于細胞中央。有的立方細胞基底面形成質膜內褶;細胞側面形成側突而成指狀嵌合。
分布:腎小管、甲狀腺濾泡等處。
功能:分泌、吸收。
3、單層柱狀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形態(tài)結構特征:由棱柱狀細胞組成,胞核橢圓形,位于細胞基底部。
分布:胃、腸、膽囊、子宮等器官的腔面。
4、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
由一層柱狀、杯形、梭形和錐形等不同形態(tài)細胞構成,柱狀細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纖毛。細胞形態(tài)、胞核位置和細胞高矮不一,但細胞在同一基底面。
5、變移上皮(transtional epithelium)
分布: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等處。
特點:厚度、形態(tài)、細胞層數隨器官的收縮或擴張而變化。
功能:防止尿液侵蝕。
二、復層上皮(stratified epithelium)
1、復層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分布:皮膚的表皮、口腔、會厭、聲帶、食管、陰道、鼻前庭的腔面。
結構:由深至淺分為基底細胞層、棘細胞層和表層細胞。
類型:非角化復層扁平細胞、角化復層扁平細胞。
2、復層柱狀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由兩層以上細胞組成。
二、腺上皮和腺
(一)腺的分類: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
(二)外分泌腺的分類和結構
1、根據腺細胞數量分:①單細胞腺;②多細胞腺
2、根據導管部和分泌部的形狀分類
①單管狀腺:單直管狀腺;單曲管狀腺;單分支管狀腺。
②單分支泡狀腺
③復管狀腺:分泌部為彎曲的管狀。
④復泡狀腺或復管泡狀腺:
⑤復囊狀腺
3、根據外分泌腺的分泌物性質分
①漿液腺
②黏液腺
③混合腺
4、根據腺細胞的分泌方式分類
①全質分泌腺:細胞在分泌前胞質中堆積大量的分泌物,胞核固縮,細胞器消失,細胞解體并隨分泌物一同排出。
②頂質分泌腺:指細胞內的分泌顆粒聚集在細胞頂部,連同于頂部胞質一同釋放脫落。如:乳腺、大汗腺、耵聹腺等。
③局質分泌腺:是指腺細胞的分泌顆粒,以胞吐方式排出分泌物。如:胰腺外分泌細胞、腺垂體細胞等。
三、上皮組織的更新和再生
上皮組織具有較強的再生和更新能力。在生理狀態(tài)下,上皮細胞不斷地衰老、死亡和脫落,并由新生細胞不斷地補充更新。
如:小腸上皮細胞2——5天更新一次,而表皮細胞約1——2個月更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