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由于當代中國的公共事業(yè),是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深入的過程中,隨著社會公共需要和公共問題不斷增長和變化所促成的傳統(tǒng)事業(yè)內涵和范圍的擴大和公共性的凸顯或公眾公共性的覺醒而形成的,因而公共事業(yè)又是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概念。
2、公共或公共性:一般來說,指的是在一定的社會或地區(qū)內,一種共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種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種共同性而非差異性。
3、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類社會共同體所具有的帶有共同性、共享性的需要。公共需要是一定社會中滿足和保證公眾基本生活的需要。
4、公共事務的特征:公共性、勞務性、非營利性、階級性。
5、公共事務的類別:1、社會政治事務(社會公共層面上的政治事務)2、社會經濟事務(社會公共層面上與整個經濟運行直接有關的事務)3、狹義的社會事務(在社會公共層面非政治、非經濟的事務,通常的社會事務即在此)。
6、社會公共事務的三個層面:1、大概念,即公關部門管理的所有事物都屬于社會公共事務,內容包括上述以及社會公共利益或整體利益層面的政治事務、經濟事務和狹義的社會事務。2、中概念,即除經濟事務外,公共部門管理的其他事務,主要是社會公共政治事務和狹義的社會事務。3、小概念,即除經濟、政治事務外,公共部門管理的其他事務都屬于社會公共事務,也就是狹義的社會事務。
7、公共事業(yè):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事業(yè)單位管理體制改革而正在形成、發(fā)展的社會全體公眾的事業(yè),是面向社會,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為基本目標,直接或間接為國民經濟提供服務或創(chuàng)造條件,關系到社會全體公眾基本生活質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活動。
8、公共事業(yè)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營利性、規(guī)模性。
9、公共產品:也稱公共商品、公共物品貨公共品,它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產物,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場的觀點來看待的公共事務,是與私人產品相對應,用于滿足社會公共消費需要的物品或勞務。
10、公共產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競爭性(1、邊際生產成本為零2、邊際擁擠成本為零)
11、公共產品的分類:公共產品一般可以分為純公共產品和準公共產品。純公共產品是指完全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特點的產品,如國防、行政管理、基礎科學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立法、司法、環(huán)境保護。準公共產品是介于純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之間的公共產品。
12、屬于純公共產品性質的事業(yè)產品:氣象、基礎科學研究、農業(yè)技術研究和推廣、大型水利設施、社會科學研究。
13、屬于準公共產品的事業(yè)產品: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體育、動植物檢疫、出版、廣播、影視以及基礎設施。
14、公共組織的類型: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準行政組織或準政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