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或個人)的投資
在家庭支出中,有些支出即可以看成是消費,由可以看成是投資,比如教育費用的支出和耐用消費品的支出。這類支出與其他類型的支出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與家庭的投資行為有關。
因此,家庭的投資也會影響到家庭的消費支出結構。
家庭生命周期所處的階段與家庭規(guī)模
家庭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一個家庭從建立到消亡會經過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具有不同的家庭生活特征,從而具有不同的消費結構。其中家庭不同階段耐用消費品支出,醫(yī)療支出,教育支出等都是變化的。
(2)宏觀層面影響消費結構的因素
宏觀消費結構是從總體的角度對消費者的支出狀況進行的考察,通過比較分析宏觀消費結構的影響因素,我們可以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消費結構的差異。宏觀層面影響消費結構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消費水平
消費水平是消費結構最基本的影響因素,消費水平對消費結構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
消費水平對食品支出比重的影響:一般而言,消費水平較低,則食品支出比重較高,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比重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正式基于這種負相關關系,世界銀行將食品支出在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的高低作為衡量各國消費水平的重要標準,這就是我們之前所講的著名的恩格爾系數。
消費水平對耐用消費品支出比重的影響:消費水平較低時,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耐用消費品支出比重會有所上升,但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再同步變化。
消費水平對住房、醫(yī)療、交通通訊等支出的影響:這幾項支出的比重都有隨消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的趨勢。
消費水平對勞務支出的影響:勞務支出比重與消費水平之間也有類似的關系,低收入國家較低,高收入國家較高。
市場環(huán)境因素
福利制度對消費結構的影響:福利制度對消費結構有著很大的影響,收入大致相同的國家,凡是有政府補貼的消費支出項目,其支出比重相對較低。比如,我們國家實行9年制義務教育,就降低了教育支出。
價格體系的變動對消費結構的影響:消費支出作為消費資料的價值比例關系,除了與各種消費資料購買的實物量有關之外,還與其價格體系有關。由于價格體系的調整,某些商品的的價格的上漲幅度較大,某些商品價格不變或有所下調,都會影響消費支出的變化。
消費品市場狀況:消費品市場狀況對消費結構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第一,某些消費品的短缺會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程度上影響消費支出結構。這種情況特別是在國家處于某種政策考慮而限制某些消費品的發(fā)展時表現(xiàn)的很明顯。
第二,某些新興消費品的出現(xiàn)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需求,從而使這類消費品的支出下降過程放慢,比如耐用消費品。
金融市場狀況 :金融市場狀況對消費結構的影響體現(xiàn)在對消費這儲蓄結構的影響和消費支出結構的影響上。金融市場的成熟程度影響著居民儲蓄率的高低,也就是說,成熟的金融市場更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費支出中投資性支出所占的比重,比如保險支出,證券投資支出等。
經濟制度因素:經濟制度因素對消費結構的影響也很大,尤其是對出于經濟轉型期的發(fā)展中國家而言,更加明顯。經濟制度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價格制度,產權制度,投資融資制度,勞動就業(yè)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不同的經濟制度形成不同的消費結構,而制度的變遷會帶來消費結構的演變。
社會因素
人口年齡結構:影響消費結構的社會因素之一是社會人口年齡結構。前面提到家庭生命周期對家庭消費結構的影響可以看出年齡對消費結構的影響,由于不同年齡的消費者具有不同的消費需求,從而表現(xiàn)為處于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家庭,其消費支出終點也不同。正式由于消費者個體年齡對個人或家庭消費結構的影響,因此,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一個國家的人口年齡構成,將對總體消費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現(xiàn)在比較突出的是人口老齡化對消費結構的影響。使得醫(yī)療保健支出成為消費支出中增長最快的一項。
社會消費習慣:社會消費習慣是基于一個國家傳統(tǒng)文化而形成的特有的消費習俗、習慣和消費觀念。這些都會對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總體消費結構產生明顯的影響。各個國家或地區(qū)在消費結構上的差異,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解釋為社會消費習慣的差異。
消費示范效應:在高度信息化的現(xiàn)代社會,發(fā)達國家消費結構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消費示范效應是非常明顯的,當然,在存在明顯地區(qū)差異,城鄉(xiāng)差異的國家中,發(fā)達地區(qū)對落后地區(qū),城市對農村也存在消費示范效應。消費示范效應一方面有利于帶動消費結構向高層次演進,另一方面會誘發(fā)消費中的攀比心理,引發(fā)忽視消費約束條件的沖動消費和盲目消費,從而導致浪費社會資源和不利于資源合理配置的消費和消費結構。
消費結構的指標及其變化趨勢
消費結構的演變規(guī)律就等同于站在總體的角度去研究適應人們收入水平的消費支出結構演變的一般規(guī)律。恩格爾定律和恩格爾系數是顯示和分析消費支出結構變動趨勢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下面我們就將這種工具介紹給大家。
在消費者支出投向選擇中,食物支出在總支出中所占比重與人們收入的變動成反方向變動,即食物支出比重隨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這個規(guī)律被成為恩格爾定律。相應的,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被成為恩格爾系數。其計算公式就是:
恩格爾系數 =食物支出額/總消費支出額×100%
由于食物消費是人類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消費,因此,食物消費在居民總的消費支出中的份額代表了一定的消費水平。恩格爾系數越大,表明居民消費支出在食物上的比例越高,那么居民必然處于偏于生存消費的狀態(tài),消費水平就越低。因此,恩格爾系數可以作為表示居民消費支出結構高度和消費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正因為如此,聯(lián)合國將恩格爾系數的高低作為評價貧富國家生活水平差距的重要標準之一,其評價方式如下:
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為絕對貧困型,50%-60%為溫飽型,40%-50%為小康型,30%-40%為富裕型,30%以下為極富裕型。
“恩格爾定律”的引申含義
恩格爾定律最初是從靜態(tài)的角度考察不同收入階層的食物支出比重得出的結論。恩格爾之后的經濟學家發(fā)現(xiàn),恩格爾定律也大致適用于從動態(tài)角度分析收入變動與食物支出比重的變動,即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物支出占總消費支出的比重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這個也被成為恩格爾定律,實際上是恩格爾定律的引申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