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高效空氣凈化系統(tǒng)采用三級過濾裝置: 初效過濾 、 中效過濾 、 高效過濾 。
27.注射液過濾常用的助濾劑有 硅藻土 、 活性炭 、 滑石粉 和 紙漿 等。
28.輸液劑大生產中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澄明度 、 染菌 和 熱原 問題。
29.注射用無菌粉末的分類依據(jù)生產工藝不同,可分為 注射用冷凍干燥制品 和 注射用無菌分裝產品 。
30.由冷凍干燥原理可知,凍干粉末的制備工藝可以分為 預凍 、 減壓 、 升華 和 干燥 等幾個過程。
31.輸液通常包裝在玻璃或塑料的輸液瓶或袋中,不含 防腐劑 或 抑菌劑 。
32.熱原具有 耐熱性 、 過濾性 、 水溶性 和 不揮發(fā)性 等性質。
33.紫外滅菌的波長一般為200—300nm,滅菌力最強的波長為 254nm 。該方法屬于表面滅菌。
34.常用的除菌過濾器有: 0.22μm 或 0.3μm 的微孔濾膜濾器和 G6(號) 垂熔
35.由高效過濾器送出的潔凈空氣進人潔凈室后,其流向的安排直接影響室內潔凈度。氣流形式有 層流 和 亂流 。
36. D值 即在一定溫度下,殺滅90%微生物(或殘存率為10%)所需的滅菌時間。
37. Fo 即在一定滅菌溫度(T)、Z值為10℃所產生的滅菌效果與121℃、Z值為10℃所產生的滅菌效果相同時所相當?shù)臅r間(min)。
38.常用滲透壓調節(jié)的方法有 冰點降低數(shù)據(jù)法 和 氯化鈉等滲當量法 。
39.注射用油的 碘值 反映油脂中不飽和鍵的多寡; 皂化值 表示游離脂肪酸和結合成酯的脂肪酸總量。
40. 微孔濾膜 主要用于注射劑的精濾和除菌過濾。
41.在制備揮發(fā)油芳香水劑時,常用 滑石粉 作助濾劑。
42.作用于眼部的藥物,多采用局部給藥。藥物溶液滴人結膜囊內后主要經過 角膜 和 結膜 兩條途徑吸收。
43.影響眼部給藥吸收的因素有: 藥物從眼瞼縫隙的損失 、 藥物從外周血管消除 、 pH與pKa 、 刺激性 等。(藥物從眼瞼縫隙的損失、藥物從外周血管消除、pH與pKa、刺激性、表面張力、黏度之中的任填四個)
44.由于藥液過于黏稠,在冷凍干燥過程中內部水蒸氣逸出不完全,可造成產品外形 不飽滿或萎縮 ,可在處方中加入適量 甘露醇 、 氯化鈉 等填充劑,并采取 反復預凍法 ,以改善制品的通氣性,產品外形即可得到改善。
45.無菌分裝時可能存在裝量差異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 物料流動性不佳 造成的。 物料含水量 、 吸潮 、 物料的晶型、粒度、比容 和 機械性能 等均會影響裝量。
46.用于眼外傷或術后的眼用制劑要求 絕對無菌 ,多采用 單劑量 包裝并不得加入 抑菌劑 。一般滴眼劑(即用于無眼外傷的滴眼劑)要求 無致病菌 。
47.滴眼劑的pH調節(jié)應兼顧藥物的 溶解度 、 穩(wěn)定性 、 刺激性 要求,同時亦應考慮pH對藥物吸收及藥效的影響。
48.注射液中常出現(xiàn)的微粒有炭黑、碳酸鈣、氧化鋅、纖維素、紙屑、黏土、玻璃屑、細菌和結晶等,主要來源有: 原料與附加劑的質量 、 輸液容器與附件質量 、 生產工藝以及操作中的問題 、 醫(yī)院輸液操作以及靜脈滴注裝置的問題 等。
49.注射液的滅菌要求: 在盡可能殺滅微生物、保證用藥安全的基礎上,避免藥物的降解,以免影響藥效。
50.灌封操作分為 手工灌封 和 機械灌封 兩種。 手工灌封 常用于小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