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自學考試《認知心理》專項復習題及答案:簡答題
1 簡述表象的計算理論。
答案要點:Kosslyn在心理掃描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表象的計算理論。這個理論嘗試具體地說明表性過程是怎樣進行的。依照這個理論,表象有兩個主要因素:(1)表層表征,即出現(xiàn)在視覺短時記憶中的類似圖畫的表征;(2)深層表征,這是貯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層表征。表象依賴于表層表征。這種表層表征出現(xiàn)于視覺短時記憶中,其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極易衰退。表層表征保留了客體的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間特征。對于構成表象基礎的深層表征分成兩類:(1)本義表征,這種表征提供的信息是關于某一客體是什么樣子的。(2)命題表征,這種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題表構成的,它們是解釋客體的。據(jù)此,Kosslyn認為,從深層的本義表征生出表象,要涉及圖示、發(fā)現(xiàn)、放置、表象四個過程。
2 簡述概念結構的特征表說。
答案要點:特征表說認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兩個因素構成的:(1)概念的定義性特征,即一類個體具有的共同的有關屬性;(2)諸定義性特征之間的關系,即整合這些特征的規(guī)則。這兩個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組成一個特征表。Bourne等用C=R(X,Y… )來表示這種概念結構,其中C.為概念;X,Y…為一類個體具有的共同的定義性特征:R為整合這些特征的規(guī)則,它們確定諸定義性特征的關系。從特征表說來看,概念規(guī)則在概念結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完整地表征一個概念,即構成一個特征表,就應當定義性特征和概念規(guī)則有機地結合起來,缺少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行。
3簡述概念結構的原型說。
答案要點:原型說的主要代表Rosch認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實例表征出來的,我們主要是從能最好說明一個概念的實例來理解該概念。人對一個概念的理解不僅包含著原型,而且也包含維量。Rosch稱這個維量為范疇成員代表性的程度,它表明同類個體的容許的變異性。概念就是由這兩個因素構成的:(1)原型(2)范疇成員的代表性的程度。這兩個因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原型起著核心的作用。概念的原型是概念的這樣一種實例,與同一概念的其他成員相比,它與更多的成員有共同的特征。RosC.h 認為這種概念結構可以解釋全部自然概念,包括我們日常應用的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
4 簡述概念形成的假設考驗說。
答案要點:Bruner,Goodnow和Austin首先提出的關于概念形成的學說。他們認為:人在概念形成過程中,需要利用現(xiàn)在獲得的和已存儲的信息來主動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設,即設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假設可看作認知的單元它是人解決概念形成問題的行為的內部表征。這些可能的假設組成一個假設庫。
照假設檢驗說看來,人在概念形成過程中,形成和考驗假設并不是在任意的或沒有規(guī)則的,在這個過程中,人作出有關決定的序列可被看作包含一定目的的策略。這種目的包括:A.從每一個決定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信息;B.使任務的壓力保持在可處理的限度以內;C.調節(jié)在規(guī)定的時間或活動的范圍內未能掌握概念的風險以及作出一個決定所帶來的風險。Bruner等人還認為,不管人是否意識到他的這些目的,任何一個策略都可以從這些目的角度來加以評價,而每個決定的相應后果就反映出這種策略的目的。具體的策略有:同時性掃描、繼時性掃描、保守性聚焦和博弈性聚焦。這些策略的運用構成假設考驗說的核心。由此看來,
概念形成過程是一種富有策略性的假設考驗的過程,這個過程因而帶有明顯的智慧色彩,表現(xiàn)出人的主動性,這是假設考驗說的最突出特點,也是它勝過其他理論的關鍵之處。
5 簡述集理論模型。
答案要點:該模型由Meyer提出。是關于語義記憶的特征模型的一種。在該模型中,基本的語義單元為概念,每個概念都有一集信息或要素來表征。這些信息集可分為樣例集和屬性集或特征集。樣例集是指一個概念的一些樣例。屬性集或特征集是指一個概念的屬性或特征,這些特征稱為語義特征。這樣來看,語義記憶就是由無數(shù)的這種信息集所構成的。然而,這些信息集或概念之間沒有現(xiàn)成的聯(lián)系。當要從語義記憶中提取信息來對句子作出判斷時,就可以分別搜索屬性集,再對兩個屬性集進行比較,根據(jù)其重疊程度來作出決定兩個集的共同屬性越多,重疊程度就越高。重疊程度高時,就可以做出肯定判斷,反之則作出否定判斷。
6 簡述記憶信息加工三級模型。
答案要點: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的記憶系統(tǒng)的模型。他們認為記憶有三種存儲:感覺登記、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在這個模型中,外部信息最先輸入感覺登記,它按照感覺通道可以分為視覺的、聽覺的等等,即圖像記憶和聲像記憶等。感覺登記有豐富的信息,但很快可以消失。其中有些信息進入短時存儲。進入短時存儲的信息可具有不同于原來感覺的形式,即要進行變換或編碼,編碼單元為AVL單元(聽覺的、口語的、言語的),并且信息也能較快的消失,雖然速度比感覺登記要慢。在沒有復述的條件下,信息在短時存儲中可保持15-30s。短時存儲是一個加工系統(tǒng),它有兩個功能:作為感覺登記和長時記憶之間的緩沖器、作為信息進入長時記憶的加工器。信息通過各個槽道,借助復述進入長時記憶。長時記憶是一個真正的信息庫,信息有聽覺的、口語的、言語的和視覺的編碼形式。進入長時記憶的信息相對地來說是永久性的,但它們可以因消退、干擾或者強度減少而不能被提取出來。長時記憶中信息提取出來,就轉入短時記憶了。
該模型還認為:信息從一個存儲轉到另一個存儲,多半是受人控制的。人對感覺登記中短暫存儲的信息進行掃描,得到選擇的那些信息經過識別而進入到短時存儲。此外,有些信息還可以直接從感覺登記進入長時存儲,不經過短時存儲的中介。信息從短時存儲進入到長時存儲的所依賴的復述也同樣體現(xiàn)出人的控制?傊,對記憶的信息流程的控制是該模型的一個突出特點。
7 簡述加工水平說。
答案要點:Craik和Lockhart從信息加工的操作來看記憶系統(tǒng),最早提出來提出了加工水平說。加工水平說認為,記憶痕跡時信息加工的副產品,痕跡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數(shù),那些受到深入分析、參與精細的聯(lián)想和表象的信息產生較強的記憶痕跡,并可持續(xù)較長的時間;而那些只受到表淺分析的信息則只產生較弱的記憶痕跡,并持續(xù)較短的時間。Craik等人曾經用一系列的實驗來支持他們的理論。這些實驗的典型形式是所謂的不隨意學習,即讓被試完成一定的任務,不要求他們進行識記,待任務完成后,出乎意料的對他們進行再認或回憶的測驗。實驗的關鍵在于所安排的任務需要體現(xiàn)不同水平的加工。一些實驗的結果支持了加工水平說。
8 簡述衰減模型。
答案要點:Treisman對過濾器模型提出的改進模型。她認為過濾器并不是按照“全或無”的方式來工作的,不是只允許一個通道(追隨耳)的信息通過,而是既允許追隨耳的信息通過,也允許非追隨耳的信息通過。只是非追隨耳的信息受到衰減,強度減弱了,但一些信息仍可得到高級加工。非追隨耳的信息要想受到高級分析,就必須達到一定的閾限。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雞尾酒會效應”。照Treisman看來,主義的選自不僅依賴刺激的特點,還依賴高級分析水平的狀態(tài)。
9 簡述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論。
答案要點:Johnson-Laird提出的闡述推理內部過程的理論。依照這個理論,三段論推理的第一步是構成一個將兩個前提中的信息結合起來的心理模型。這種心理模型相當于前提中所述事件的知覺或表象。在這些前提基礎之上構建起來的心理模型通常提示某個結論。然后通過搜索與該結論不相容的其他替代的心理模型來評價該結論的真實性。如果搜索不到,即沒有足以破壞該結論的對前提的其他解釋,那么這個結論就是真實的。所有上述推理的過程均依賴于工作記憶的加工資源,并且受制于工作記憶的有限容量。因此,構建心理模型是一個費時的工作。并且有些前提的形式不允許對其信息立即作出整合,因而構建心理模型需要進行一系列有賴于工作記憶的加工?傊,在心理模型理論中,構建一個什么樣的心理模型是三段論推理的關鍵。
10 簡述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答案要點:1、信息加工就是符號進行操縱。2、信息加工系統(tǒng)的一般結構:(1)加工的對象:符號結構;(2)加工的構成:感受器、效應器、記憶、加工器;(3)關于加工器的功能:A、一組信息處理過程;B、短時記憶:保持基本信息過程所輸入或者輸出的符號結構;C、解說器:將A和B加以整合,決定基本信息過程的系列。關于程序:對基本信息過程系列的規(guī)則的說明,是信息加工系統(tǒng)的行為的機制。3、信息加工系統(tǒng)的功能:信息的輸入、輸出、儲存、復制以及建立符號結構和條件性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