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斷改錯
1、√
2、×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jié),但不能說漢字是音節(jié)文字,因為音節(jié)文字是一個符號表示一個音節(jié)。。
3、×能分析出兩個以上部件的漢字不一定是合體字,因為合體字是由偏旁和偏旁組成的,而部件不一定是偏旁。
4、√
5、×形聲字在漢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6、√“方”“井”“分”都是四畫。
7、√
8、√
9、√
10、×許慎《說文解字》是分析篆書寫成的。
11、√
12、√
(三)單項選擇
1、B 2、C 3、C 4、D 5、B 6、D 7、C 8、B 9、B 10、A 11、B 12、C 13、B 14、B 15、D
(四)多項選擇
1、ACD 2、ABC 3、CD 4、ABCD 5、ABC 6、ABCD 7、ABD 8、CD 9、AD 10、ABCD 11、ACD 12、AB 13、BD 14、AB 15、CD 16、ABCD 17、ABD 18、AC 19、ABC 20、BCD 21、CD 22、BD
(五)簡要回答
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是人類最重要的輔助語言的交際工具。漢語的書寫符號就是漢字。
2、漢字是漢民族的祖先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創(chuàng)造的一種文字符號系統(tǒng),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字體系。漢字是由記事圖畫發(fā)展而來的。
3、 什么說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一種文字體系的根本性質取決于該文字所使用的符號性質,漢字的構字符號是表意符號,因為從造字法上看,象形、指事、會意的構字符號完全是表意的,形聲字的形旁也是表意的,而聲旁本身也是用來表意的。
4、(1)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漢字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符號系統(tǒng)。(2)漢字在歷史上曾經被周邊國家和民族借用去記錄不同的語言。(3)漢字對維護民族的團結、創(chuàng)造和繁榮民族經濟文化、鞏固發(fā)展國家的統(tǒng)一、以及對外傳播傳統(tǒng)文明等起到了極其重大的歷史作用。
5、漢字的形體演變大體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的演變過程。
6、漢字形體演變的趨勢是筆畫線條化、字形符號化、結構規(guī)范化。
7、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卜辭”、“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具有以下特點:(1)筆劃的細瘦,直畫居多,折筆?坛蓛傻;(2)形體結構因筆劃多少而改變,大小不統(tǒng)一;(3)存在大量異體字。
8、金文又稱為“鐘鼎文”,是殷商時期(主要是西周)青銅器上刻鑄的文字。金文的特點是筆劃粗壯豐滿,筆勢圓轉;字形接近長圓,筆劃粗細和結構布局較為勻稱;異體字仍然存在,但是比甲骨文已經大為減少。
9、大篆又稱“籀文”,是通行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秦國的一種漢字形體。廣義的大篆也包括六國文字在內。大篆的代表是“石鼓文”。大篆的主要特點是筆劃粗細均勻,接近方形,結構工整,異體字減少。
10、小篆是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本著“書同文字”的思想強制推行的一種規(guī)范字體,以“泰山刻石”為代表。小篆的主要特點是筆劃均勻,筆形圓轉,筆勢舒暢;形體長圓,大小一致;異體字大量消失。
11、隸書又稱“漢隸”,是流行于秦漢之際的一種書體。隸書的主要特點是改造了篆書的偏旁,打破了篆書的形體結構;字形轉為扁平,筆畫平直,并顯出波勢,確立了漢字“橫、豎、撇、點、折”的基本筆劃系統(tǒng);
12、楷書又稱為“真書”、“正書”、“正楷”,是漢魏時期在隸書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規(guī)范書體?瑫4媪穗`書的偏旁系統(tǒng)和基本機構,字形轉為方正,筆畫變得簡易,波勢減少,也不使用挑法。
13、草書是相對于規(guī)范寫法的一種簡便快捷的寫法。草書又分為“章草”和“今草”。“章草”沿襲隸書筆勢,但筆劃之間出現(xiàn)連貫。“今草”改變了隸書的筆形特點,相近點畫相連,字與字之間的筆勢呼應,牽連不斷,渾然一體。
14、行書產生于東漢,是由隸書寫法簡化而來,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手寫體。行書中楷書筆法多于草書的叫做“行楷”;草書筆法多于楷書的叫“行草”。
15、筆畫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書寫單位,F(xiàn)代漢字有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點、折。
16、部件由筆畫構成,比筆畫高一個層級。部件有大有小,還可以分級。
17、合體字的主要結構類型有三種: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內外結構。
18、偏旁是由筆畫構成的組成漢字的基本結構單位。部首是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部件,是字書中各部的首字。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19、書寫漢字時筆畫的先后順序叫筆順。筆順的基本規(guī)則是: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外到內;從外到內后封口;先中間后兩邊。
20、“六書”是古代文字學家根據(jù)漢字形體和意義的關系,分析歸納出來的構形規(guī)則。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21、通過摹擬事物的外部形狀造的字是象形字。如日、月、山、水、牛、車。
22、使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號來造的字是指事字。如一、二、上、下、本、末、甘。
23、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構字成分的意義復合起來造的字是會意字。如武、明、集、牧、朋。
24、由表示意義類屬的形旁和表示讀音的聲旁組成的字是形聲字,如晴、胡、斧、爸、固、問。
25、形旁和聲旁組合起來能造很多字,所以說它們有很強的造字能力。形旁和聲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形體演變和語音演變,有些形聲字的形旁不表意、聲旁不標音。例如栽(木聲)、床(木旁)、春(從日屯聲);有些字簡化以后,更看不出原來的形聲關系了,例如國、送,F(xiàn)行漢字中的一些形聲字的形旁不能正確表意、聲旁不能準確表音,例如“嘧、啶”等字和“口”毫無關系。
26、現(xiàn)行漢字的整理的主要內容是整理和廢除異體字;統(tǒng)一新舊字形。
27、《簡化字總表》采用簡化偏旁、同音代替、草書楷化、符號替換、部件刪除、創(chuàng)造新字的簡化方法。
28、漢字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內容是“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是指規(guī)定漢字的數(shù)量。定形是指規(guī)定漢字的標準字形。定音指規(guī)定漢字的標準讀音。定序指的是確定漢字的排列順序。
29、漢字的排序法主要有義序法、形序法、音序法三種。形序法又有筆畫法、部首法、號碼法三種。
(六)事實分析
1、休是會意字,刃是指事字,河是形聲字,水是象形字,空是形聲字。
2、會、敵、處、機、黨、愛、醫(yī)、書、簾、驚
3、愛、發(fā)、丑、會、經、塵、鞏、積、劃、鄰、廟
4、略。
5、嵌——山、甘、欠;拉——扌、立;霏——雨、非;固——囗、古;湖——氵、古、月
6、園——yuán,部首是囗,療——liáo,部首是疒;省——shěnɡ,部首是目;紂——huái,部首是纟;胸——xiōnɡ,部首是月。
[考研精點]
1、一種文字體系的根本性質取決于該文字所使用的符號性質,漢字的構字符號是表意符號,因為從造字法上看,象形、指事、會意的構字符號完全是表意的,形聲字的形旁也是表意的,而聲旁本身也是用來表意的。
2、漢字的形體演變大體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的演變過程。漢字形體演變的趨勢是筆畫線條化、字形符號化、結構規(guī)范化。
3、用點、橫、豎、撇、捺等筆畫轉寫篆書所發(fā)生的變化叫作“隸變”,隸變使?jié)h字在字形上走向方正,是漢字從具備象形特點的古文字演變?yōu)椴幌笮蔚慕裎淖值霓D折點,在漢字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4、偏旁是由筆畫構成的組成漢字的基本結構單位。部首是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部件,是字書中各部的首字。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5、水是獨體字;楊是左右結構合體字,掰是左中右結構的合體字;星是上下結構的合體字;羸是上中下結構的合體字;國是全包圍結構的合體字。
6、“六書”是古代文字學家根據(jù)漢字形體和意義的關系,分析歸納出來的構形規(guī)則。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揮,武信是也;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7、古代文字的字形從略。舟(象形),隹(象形),佞(形聲),莫(會意),殊(形聲),亦(指事),徒(形聲),矛(象形),牧(會意),兵(會意)
8、形旁和聲旁組合起來能造很多字,所以說它們有很強的造字能力。形旁和聲旁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形體演變和語音演變,有些形聲字的形旁不表意、聲旁不標音。例如栽(木聲)、床(木旁)、春(從日屯聲);有些字簡化以后,更看不出原來的形聲關系了,例如國、送,F(xiàn)行漢字中的一些形聲字的形旁不能正確表意、聲旁不能準確表音,例如“嘧、啶”等字和“口”毫無關系。
9、形聲是以形旁和聲旁組合的方式造字,形旁表示意義類屬,聲旁表是字音,如“肚、瓷”。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作為造字單位來組字,會合它們的意義以顯示所造字的意義,如“析”表示以斧(斤)破木。形聲和會意都有表意的部件,不同的是形聲還能標示整個字的讀音!爸巍、“慕”、“灸”、“爬”是形聲字。
10、漢字的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內容是“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是指規(guī)定漢字的數(shù)量。定形是指規(guī)定漢字的標準字形。定音指規(guī)定漢字的標準讀音。定序指的是確定漢字的排列順序。
11、定音主要是規(guī)范異讀詞,包括古今異讀;方音異讀;文白異讀!镀胀ㄔ挳愖x詞審音表》提供了異讀詞的正確讀音,可以作為指導漢字定音的主要的參照標準。用于定音的文獻還有《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中文書刊名稱漢語拼音拼寫法》等。
12、書(書):草書楷化;趙(趙):換用簡單的符號;燈(燈):簡化部件;奪(奪):保留特征或輪廓;淚(淚):構成新的會意字。
13、塵 驢 鹹 籲 繩
14、異體字是多形一音字,但沒有意義差別。例如“它——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