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參考答案
[強化練習]
(一)名詞解釋
1、(胡本)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體系,是輔助語言其交際作用的工具。
(黃本)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
(邢本)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體系,是語言書面化的體現(xiàn)者,是最重要的輔助性交際工具。
2、(胡本)漢字是世界通行的文字中歷史悠久而又體制特殊的一種文字。
(黃本)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它是漢族人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創(chuàng)造出來的。
(邢本)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體系,是世界上罕見的歷史悠久的文字。
3、(胡本)甲骨文主要是商代王室刻在卜問用過的龜甲獸骨上的記錄,是公元前一千三百多年到一千一百多年間的通行字體。由于刻劃在龜甲獸骨上而稱為甲骨文。
(黃本)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時代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邢本)甲骨文是殷商時代的漢字形體,因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也稱殷墟文字。
4、(胡本)金文是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鑄在青銅器上的文辭稱為銘文,文字稱為金文。
(黃本)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鑄或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叫鐘鼎文。
(邢本)金文是商代、西周以至春秋戰(zhàn)國時代鐘鼎等銅器上的漢字形體的總稱,通常主要指西周銅器上的文字。
5、(胡本)篆書包括大篆和小篆,大篆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文字,小篆是秦統(tǒng)一中國后在大篆的基礎(chǔ)上整理后的秦國文字。
(黃本)廣義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戰(zhàn)國時代通行于六國的文字,狹義的大篆只指春秋戰(zhàn)國時代秦國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為典型代表。小篆是在大篆的基礎(chǔ)上整理簡化而成的,典型代表是泰山刻石。
(邢本)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通行于秦國的漢字形體。小篆是大篆的對稱,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礎(chǔ)上省改而成。
6、(胡本)用點、橫、豎、撇、捺等筆畫轉(zhuǎn)寫篆書所發(fā)生的變化叫作“隸變”。
7、(胡本)楷書又叫真書,是現(xiàn)代通行的字體。楷書是由隸書演變來的,萌芽于西漢,成熟于東漢末,魏晉以后就大大流行,直到現(xiàn)在仍然是漢字的標準字體。
(黃本)楷書又叫真書、正書,是從隸書發(fā)展演變來的,興于漢末,是通行時間最長的標準字體。
8、(胡本)草書共有三種: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是就隸書加以變化的,起于漢代;今草是章草的繼續(xù),是楷書的快寫體,從東漢末年流傳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礎(chǔ)上任意增減筆畫,恣意連寫,興于唐代。
(黃本)草書有三種,章草在東漢章帝時盛行。今草產(chǎn)生于東漢末,是從章草變化來的。狂草是唐代產(chǎn)生的。
(邢本)草書形成于漢代,由隸書草化發(fā)展而成。從漢到唐經(jīng)歷了章草、今草狂草幾個階段。
9、(胡本)行書是介于今草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行書大約實在東漢末年產(chǎn)生的。
(黃本)行書產(chǎn)生于東漢末,是一種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
(邢本)行書產(chǎn)生于東漢,由隸書寫法簡化而來,是介乎草書與正體字之間的一種流暢的手寫體。
10、(胡本)筆畫是現(xiàn)代漢字的成形的最小單位。書寫時從落筆到筆提起,叫做“一筆”或“一畫”。
(黃本)筆畫是構(gòu)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從落筆到起筆所寫的點和線叫一筆或一畫。
(邢本)筆畫指構(gòu)成漢字字形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是漢字的成形要素。所謂一筆或一畫,按寫字時從下筆到提筆計算。
11、(胡本)部件是漢字合體字中由一個以上筆畫構(gòu)成可以獨立書寫的組字單位。
(黃本)部件又稱偏旁,是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gòu)字單位。
(邢本)部件是漢字的基本結(jié)構(gòu)單位,由筆畫構(gòu)成,比筆畫高一個層級。
12、(胡本)部首是字典中為了給漢字分類而確定的字類標目,是從分析字形結(jié)構(gòu)而產(chǎn)生的。
(黃本)部首是具有字形歸類作用的部件,是字書中的各部的首字。
13、(邢本)不能切分出幾個末級部件的字是獨體字,如“女、又、日”。
14、(邢本)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末級部件構(gòu)成的字是合體字,如“材、星、適”。
15、(胡本)象形是比照事物的形體,描畫實物的形狀。如“火、首、貝”。
(黃本)象形就是描繪事物的形狀的造字法,如“月、雨、口”。
(邢本)象形是勾畫出事物的形象特征,如“山、水”。
16、(胡本)指事是用抽象的符號組成,或者在象形符號上加指示性符號,如“上、三、本”。
(黃本)指事就是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號來表示某個詞的造字法,如“上、下、刃”。
(邢本)指事是采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符號基礎(chǔ)上加提示性符號,如“上、下”。
17、(胡本)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形會合成字,如“從、花、兵”。
(黃本)會意就是用兩個或幾個部件合成一個字,把這些部件的意義合成新字的意義的造字法,如“武、休、取”。
(邢本)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作為造字單位來組字,會合它們的意義以顯示所造字的意義,如“析”表示以斧(斤)破木。
18、(胡本)形聲是一個表意成分和一個表音成分合起來組成新字,如“江、問、郊”。
(黃本)形聲就是由表示字義類屬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組成新字的造字法,如“洋、芬、沐”。
(邢本)形聲是以形旁和聲旁組合的方式造字,形旁表示意義類屬,聲旁表是字音,如“肚、瓷”。
19、(胡本)異體字是多形一音字,但沒有意義差別。
20、(黃本)指寫得不成字,規(guī)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21、(黃本)別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寫成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