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自學考試《西方心理史》第八章
第八章 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
一、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的歷史背景
1、馮特的的內容心理學體系把重點放在心理內容的描述方面,他的這種主張為后來鐵欽納典型的構造心理學奠定了基礎。而布倫塔諾等人的意動心理學則主張心理學要研究心理意動或心理機能,這些主張對后來廣義的機能主義心理學有較大的影響。本章所講的構造心理學與機能心理學的矛盾可以認為是內容心理學和意動心理學這種早先對立的自然繼續(xù)。
2、大約19世紀80年代以后,美國開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資本家特別重視別人對自己有什么用處,并重視個人如何適應環(huán)境。這種社會背景下,美國心理學逐漸朝著機能主義的方向發(fā)展。
3、科學的發(fā)展方面,達爾文所主張的生物在生存競爭中最適者得以生存的理論,與資產階級個人競爭的人生觀相適合,因而對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產生直接起到促進作用。
二、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主要內容
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鐵欽納主張,心理學應該只研究心理內容自身,研究它的實際存在,不去討論它的意義或功用。他認為機能心理學只是心理學的應用,是心理技術,而非心理學本門。
2、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鐵欽納認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對意識經(jīng)驗的觀察,即內省法。他打破了馮特的限制,把內省法應用到高級心理過程。
3、心理學研究的問題
他認為心理學所要研究的問題有三個:1什么,即把意識經(jīng)驗分析為最簡單的元素;2怎樣,即確定這些元素結合的規(guī)律;3為什么,即用一個與心理過程相應的神經(jīng)過程來解釋這個心理過程。
總之,鐵欽納認為心理過程可以通過內省分析為三種基本元素-感覺、意象、感情,這些元素有各種屬性-質量、強度、持續(xù)性等,元素在空間和時間上混合或結合而成知覺、觀念、感覺-感情、情緒一類的心理過程。這些簡單和復雜的心理過程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生的過程相平行或以之為條件。
上一篇:自學考試《西方心理史》第七章
下一篇:自學考試《西方心理史》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