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2018年自考《小學語文教學論》測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小學語文教材發(fā)展變化有兩個特點:一是_歷史繼承性__,二是___時代適應性____。
2、教材內容應具有_____知識性和 趣味性,貼近 學生生活____。
3、識字教學的主要形式有__、集中識字 、 隨課文分散識字 、 注音識字提前讀寫。
4、___聽說讀寫__四種能力構成語文能力的整體。
5、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著重訓練____連詞成句____的能力。
二、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2分)
1. 學法指導: “學法指導”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最優(yōu)途徑,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獲得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能力的過程。
2、觀察研究法:觀察研究法--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tài)下,根據研究的問題有目的、有計劃的看、思、記,以取得言語、行為等外部表現及其環(huán)境氣氛等事實材料,然后根據資料分析,獲得對研究問題的認識的方法。
3、文道統(tǒng)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不偏重某一方面。人文教育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決定的,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視的。但是語言的性質有語言形式和語言內涵,語言形式是文化、思想、情感內涵的統(tǒng)一體,所以語文歷來講求文道統(tǒng)一。
三、選擇題(每題2分,共10分)
1、教學大綱具有四大功能(ABCD )。
A.是編寫教科書的依據;
B.進行教學的依據;
C.評估教師教學質量的依據;
D.考試命題和學生學業(yè)成績的依據;
2、教學評估要做到(A )。
A.科學、全面; B.客觀、詳盡;
C.全面、細致; D.客觀、全面;
3、為了交流教學經驗或心得體會,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聽課形式是( B )。
A.研究性聽課; B.交流性聽課;
C.輔導性聽課; D.檢查性聽課;
4、以下不屬于說話能力要素的是( C )
A. 組織語言的能力 B. 表情達意的能力
C. 理解語言的能力 D. 應變的能力
5、一個單元組教材的學習要體現掌握閱讀方法的過程即( B )
A.從一般到個別再到一般; B.從個別到一般再到個別;
C.從分析到抽象再到綜合; D.從分析到概括再到分析;
四、簡答題(每題7分,共28分)
1、如何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
(1)要編選一套適合小學生各年級閱讀的課外閱讀課本;
(2)課外閱讀的活動方式應多樣化;
(3)課外閱讀指導課;
(4)妥善安排課外閱讀的時間;
(5)課外閱讀的指導也要因材施教。
2、簡述課堂行動研究的特點
(1)課堂行動研究的主體是教師。
(2)課堂行動的研究是“在教育中、通過教育、為了教育”的問題研究。
(3)課堂行動研究強調合作在研究中的價值。
3、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正確動機?
(1)明確學習目的,提出具體目標
(2)化外力為內力,變他律為自律
(3)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望。
(4)分析學習結果,利用反饋信息。
4、閱讀教學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1)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識字、看書、說話、作文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閱讀教學是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3)閱讀教學是陶冶學生情操,進行德育和美育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