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 5分)
36.寓教于樂:這是由古羅馬時期的美學家、詩人賀拉斯在《詩藝》中明確而簡練地提出的著名論點。他提出通過寓教于樂的方法,把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教育和娛樂結合起來,并把教育巧妙地寓于審美愉悅之中,使其“既勸諭讀者,又使他喜愛,才能符合眾望”。這一著名論點的確體現了美育的特征,并作為經典格言得以流傳。
37.美育的形象性:是指審美教育是通過關的事物的具體可感的形象來吸引受教者、感染受教者、使受教者親臨其境、親聞其聲,親見其形,得到審美的愉悅,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38.視聽藝術:是指人必須借助審美聽覺、審美視覺及與之相應的審美媒介來傳達和接受審美經驗的藝術。它主要包括戲劇、舞蹈、影視等藝術門類。
39.景觀美育:是指利用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對人們進行的審美教育。
40.語言審美化技能: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按照美的規(guī)律,將日常生活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并增強其藝術
表現力的特殊能力。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 4分)
41.為什么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不能很好地引導人的趣味呢?
答:趣味的引導,單純依靠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是不能達到預期目的的,這是因為:
(1)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是針對人的理性的,只能對趣味發(fā)生間接的作用,而無直接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趣味教育首先就是一種感性教育。
(2)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常常對人的趣味起一種抑制和束縛的作用,使趣味不能展開,當然就更不能談到它的發(fā)展了。
可見,在引導人的趣味方面,行政命令和道德教化不是一種最佳途徑。
42.塑造審美心理結構的意義是什么?
答:塑造審美心理結構的意義是:
第一,審美心理結構具有不同于智力結構、意志結構的特征,是人的健全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并且是其他的心理結構所無法替代的。
第二,審美心理結構可以凈化人的個體私欲,使人的盲目沖動秩序化,從而培養(yǎng)起一種感性和理性融合,情感和理智協調的心理定勢,樹立一種超越的人生態(tài)度,升華人的心靈境界,使人的個性和諧,人格完整。
第三,人如果缺少審美心理結構,人就會喪失感性、喪失情感、喪失生命的活力,就會變得麻木不仁,冷漠無情,對自然界的變化,人世間的滄桑都無動于衷,對人生的苦難沒有絲毫同情。因此,必須重視對人的審美心理結構的塑造,使人的心理結構完善,人格完整,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43.視覺藝術審美特征是什么?
答:視覺藝術審美特征有:
(1)視覺藝術是指以視覺及與之相應的審美媒介來傳達和接受審美經驗的藝術。它包括工藝、建筑、繪畫等,其審美媒介是線條、色彩、形狀等,因而它是靜態(tài)的,但在靜態(tài)的形式中也會突現出動態(tài)的力量,以靜顯動。
(2)視覺藝術是空間的,但它在空間排列之中會突現著時間的連續(xù)性。
(3)視覺藝術偏重于再現與摹擬,但也強調在再現之中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4.為什么美育在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力方面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答:美育在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力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由于美育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
(1)美育的形象性,可以培養(yǎng)人的直觀洞察力,發(fā)展人的想象力,促進右腦功能的發(fā)揮,有利于形象思維的發(fā)展,使人走出平面的“二維世界”,進入廣闊、立體的“三維世界”。
(2)美育的愉悅性,可以激發(fā)人的情感、泄導人的情感、豐富人的情感、升華人的情感。它使創(chuàng)造者以熾熱的情感、充沛的生命活力從事創(chuàng)造活動,對自己的創(chuàng)造事業(yè)充滿樂趣,并以審美的眼光來觀照自己所創(chuàng)造的對象,從而得到審美的愉悅。
(3)美育的自由性,可以使人擺脫物質和功利欲求的束縛,使精神解放,胸襟開闊,心態(tài)平和,想象力任意馳騁,幻想自由翱翔,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總之,美育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它在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徑,這是其他教育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