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考題
1.簡述亞當·斯密經濟學體系產生的理論背景。
2.簡述從配第到斯密經濟思想的發(fā)展。
3.《國富論》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4.亞當·斯密的方法論特征是什么?
5.斯密的分工和交換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6.斯密貨幣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7.斯密的價值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8.斯密勞動價值論思想的優(yōu)點和缺點各是什么?
9.斯密的資本學說主要內容是什么?
10.什么是“斯密教條”?
11.什么是斯密的“稅收四原則”?
12.什么是“看不見的手”?
13.絕對優(yōu)勢原理和相對優(yōu)勢原理各指什么?
三、填空題
1.斯密思想來源有三個主要部分: 、 和 。
2. 是斯密的代表作。該書的出版,使政治經濟學開始成為一門真正獨立的科學。
3.斯密認為, 是提高生產力、發(fā)展和增進國民財富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因素。
4.斯密認為,分工的優(yōu)越性主要是在于能 。
5.斯密認為,分工的缺點在于它是 。
6.斯密認為,分工是從 產生的。他認為,人類的 產生交換傾向,而交換傾向導致分工。這是“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
7.斯密認為,貨幣的產生主要是為 ,以及克服物物交換中作為臨時貨幣的商品大多不易記憶和衡量的困難。
8.斯密肯定了貨幣的商品性質,這是其在貨幣理論方面取得成就的關鍵。他更可貴的地方在于,他能從 出發(fā)堅持貨幣的商品性質。這種思想,也是對配第觀點的發(fā)展。
9.對于紙幣的流通量規(guī)律,斯密也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他認為,任何國家,各種紙幣能毫無阻礙地到處流通的全部金額,決不能超過其所代替的金銀的價值,或(在商業(yè)狀況不變的條件下)在沒有這些紙幣的場合所必須有的金銀幣的價值。這就是李嘉圖所說的 。
10.斯密在價值論上主要的貢獻,是首次較為系統(tǒng)地闡述了 。
11.斯密認為, 是財富的源泉。
12.斯密在政治經濟學史上第一次區(qū)分了 和 ,提出了兩者的不一致性。
13. 實際上是一種自然秩序的思想體系,它是對資本主義生產的第一個系統(tǒng)的理解。
14.在國際貿易理論方面,亞當·斯密提出了 學說,而李嘉圖則提出了 學說。
15. 提出了貨幣數(shù)量論的第一個完整體系,因此人們常常把貨幣數(shù)量論與他的名字聯(lián)系在一起。
16. 是經濟思想史上第一個系統(tǒng)地闡述勞動價值論,并以之為基礎展開其經濟理論的古典經濟學家。
17. 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中,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研究資本理論的思想家。
18.斯密把 作為影響國民財富增長的重要因素,研究它的性質、原因及劃分。
19.斯密把資本劃分為 和 。斯密這種對資本類型的劃分,在經濟思想史上是一個首創(chuàng)。它對考察社會再生產中資本的運動具有重要意義。
20.斯密從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觀點出發(fā),認為社會總產品的價值只能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三個部分。對于這個思想,馬克思稱之為 。
21. ,就是指市場機制的自發(fā)作用,對經濟實行的有效的調節(jié)。它只能在充分實行經濟自由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
22.斯密的《國富論》在經濟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確地對 和 加以闡述。
23.諾思的主要著作是 。
24.第一個提出利潤范疇的經濟學家是 。
25.諾思關于 觀點,為斯密和李嘉圖提出的“國際分工”提供了最初的基礎。
26.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在其演變過程中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 即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