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考試《課程設計與評價》模擬試題
1.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課程評價的內容有(D)。
A.參加活動的態(tài)度 B.方法技能
C.任務的完成及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D.以上都是
2.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下列不屬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是(B)。
A.開題評價B.作品評價C.結題評價D.中期評價
3.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評價中,對信息情感評價的最適宜方式是(B)。
A.試卷評價法 B.典型作品評價法與實踐活動評價法
C.信息情感觀察評價法與信息情感的量表評價法 D.以上都是
4.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評價方法應充分體現(xiàn)的理念是(D)。
A.重過程B.評價主體多元化C.淡化量化評定 D.以上都是
5.校本課程始于(C)。
A.20世紀50年代B.20世紀60年代 C.20世紀7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
6.研究性學習的分層模式不包括(D)。
A.目標分層B.主題分層C.內容分層D.評價分層
7.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課程的基本特征是(A)。
A.實踐性B.社會性C.服務性 D.體驗性
8.關于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B)。
A.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可以由教師提供選題建議。
B.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確定。
C.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既可以來源于課本知識和課堂教學,也可產生于家庭或社會生活實際。
D.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可以是對自然現(xiàn)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對社會問題的探討。
9.下列不屬于小學3~6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的是(D)。A.技術初步B.家政C.職業(yè)了解 D.職業(yè)引導10.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力軍是(A)。
A.學校教師B.課程專家C.學生家長D.社會人士
11.在校本課程開發(fā)過程中,教師愿意組織和領導不同形式的活動,并成為活動中的主要參與者,這是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C)階段。
A.交流觀點B.個人實驗C.主動參與D.尋求信息
12. 7~9年級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課程的目標不包括(A)。
A.開闊眼界,初步獲得社會經(jīng)驗與能力。B.擴展生活領域,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習慣。
C.廣泛參加社會活動,增強民主法治觀念與互助合作品質。D.樂于服務社會,具有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
13.(B)是鼓勵和支持校本課程的關鍵。
A.學校教師B.學校領導C.課程專家 D.學生
14.下列不屬于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的基本內容的是(D)。
A.勞動實踐B.技術實踐C.信息實踐 D.社會實踐
15.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的考核不包括(B)。
A.平時考核B.年終考核C.學期考核D.學年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