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計算機輔助教育CBE(Computer Based Education)是指以計算機為主要媒介所進行的教育活動。也是當今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它是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利用計算機技術(包括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按照科學的方法解決教育過程中的問題,而形成的一種新的教育技術。
2.計算機輔助教學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指用計算機幫助或代替教師執(zhí)行部分教學任務,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提供技能訓練,直接為學生服務。
3.電子化學習又稱E-learning,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等數字化方法進行學習與教學的活動,它充分利用IT技術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資源的學習環(huán)境,實現(xiàn)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4.計算機管理教學(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 ,CMI)是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tǒng)在教學中的應用,即利用計算機管理和指導教學的全過程。CMI不是直接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而是觀察、檢測和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xiàn),從而影響向學生傳遞信息的方式和內容。包括教學管理、學校行政管理和圖書資料管理。
計算機管理教學是指利用計算機輔助輔助教師管理教學過程中的有關信息。計算機輔助教學管理系統(tǒng)可以直接用于課堂教學信息的管理,能夠進行實時信息的采集、處理。可以分析學生的學習反應數據,并即時向教師提供有助于教學決策的重要信息。
5.探究型教學模式是指讓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習需要,自定學習步調,自主選擇學習媒體內容和學習方式,獨立地進行探索性學習的活動。
特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是自我識別、自我選擇、自我培養(yǎng)、自我控制的活動過程。
6.問題型教學模式是以問題驅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學生學習知識是從問題開始,以問題為導向,整個學習過程是在不斷探索研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特點:以問題為中心設計真實性任務; 以多種學習途徑相結合鼓勵自主探究; 強調支持與引導激發(fā)學習者高水平的思維; 強調社會性交流與合作的作用,鼓勵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反思。
7.協(xié)作型教學模式是指在計算機多種通信技術的支持下,由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個學習者,在交互與合作中共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與學習活動;強調學習者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有利于培養(yǎng)人際交往能力、協(xié)作能力,增強團體意識;不僅涉及技術因素,也涉及社會、心理、組織、學習效果等方面的問題。
8.教授型教學模式指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按教學時間特性,主要有實時講授和非實時講授兩種;是一種適用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模式,是當前我國遠程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特點:實時性、雙向交互性、多媒體性、大范圍實施教學、支持協(xié)作。
9.案例型教學模式指借助網絡向學習者提供案例研究的學習環(huán)境,該學習環(huán)境中包含從實際案例中選取的資料,讓學習者以調查員的角色去調查案情,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分析、決策,做出對問題的解決,得出可行的結論。
特點:高度的擬真性。(案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發(fā)性); 靈活的啟發(fā)性。(把握問題的深度與層次,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 鮮明的針對性。(促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與質變)
10.計算機輔助學校行政管理(CEMA)(Computer Managed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是一個以計算機為工具,對學校管理信息進行全面管理的人機系統(tǒng),能準確、及時地反映學校各項工作的當前狀態(tài),利用過去的數據預測未來,能從全局出發(fā)輔助學校各職能部門以及校長管理學校。
11.計算機輔助教育評價是衡量和估計計算機輔助教育的活動過程或者說計算機輔助教育系統(tǒng)產品(如課件產品等)的教育價值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