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自考《中外教育簡史》章節(jié)試題及答案:第1章上
第一篇中國教育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章(上)中國古代官學教育的發(fā)展演變
一、填空
1.成均是出現于 五帝 時期的萌芽狀態(tài)的學校教育。
2.商代的 甲骨文 被看成是我國有系統文字的開始,和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一脈相承。
3.我國真正意義的學校出現于 商 朝。
4. 西周的學校設置可分為兩類:設在天子王城和諸侯國都的稱 國學 ,按年齡層次上可分為 小學 和大學 兩級;設于郊、野范圍內的學校稱 鄉(xiāng)學 ,由 大司徒 掌管。
6. 西周的學校教育內容以 六藝教育 為主,西周的經濟實施 奴隸主貴族的土地國有(井田制)制,政治上實施以宗法制為基礎的 分封制 ,教育管理的主要特點是 學在官府 。
7.稷下學宮位于春秋戰(zhàn)國時的 齊 國,是一所集 講學、 著述、育才 為一體的學校,曾經三次擔任稷下學宮祭酒的是儒家的 荀子 。
8.“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是 春秋 時期的歷史現實,其結果是打破了 “學在官府” 的局面。
9.公元前124年,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為博士置弟子員,標志著 太學 的正式設立。
10.漢代太學的正式教師稱為 博士 。
11.漢代太學內部的考試基本上采用 設科射策 的形式。
12.漢靈帝時設立的 鴻都門學 是一所研究文學藝術的專門學校
13.漢章帝建初四年召開經學會議,討論結果經班固編成《 白虎通義 》。公元175年在蔡邕的建議鐫刻于太學門外的石經稱“ 熹平石經 ”。
14.唐玄宗發(fā)布《求儒學詔》,親自注《 孝經 》,頒布行天下。唐文宗還鐫刻石經,以維護儒經的權威性和統一性,史稱“ 開成石經 ”。
15.唐代中央官學中的“六學一館”是指:國子學、太學、四門學、 律學、 、 算學 、 書學 和 廣文館 。
14.北宋先后發(fā)起三次興學運動,第一次是 范仲淹 主持發(fā)起,史稱“ 慶歷興學”;第二次是 王安石 變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史稱“ 熙寧興學 ”;第三次由 蔡京 主持發(fā)動,史稱“ 崇寧興學 ”
15.清代的官學除國子監(jiān)還有 宗學 、 覺羅學 和 八旗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