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③段劃線句中加點的詞“之一”能否刪去?為什么?
(4)第④段中劃線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閱讀一文,完成下列各題。
謝謝你,盛裝蒞臨我的成長
王微微
小學二年級時的班主任,是個不怒自威的退伍軍人。平日里話不多,習慣用眼神制止并解決紛爭與事端。
對男生,他實行軍事化管理。課間十分鐘,其他班的男生瘋得東倒西歪,我們班的男生則挺拔地站著,有序地排隊,輪流著立定跳遠,玩得像上課一樣規(guī)規(guī)矩矩又鏗鏘有力。
對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說話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張弛有度;裙子要過膝,不許撩起下擺擦汗,不能光腳穿涼鞋;坐不能彎腰駝背,站不能含胸低頭:課外少看電視多讀書,每天練習毛筆字……
鄉(xiāng)村的孩子平時散養(yǎng)慣了,一個個野得像潑灑一地的陽光,哪里收得住?一學期過去,沒幾個能真正堅持下來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們同班的他的女兒。我們既同情她的別無選擇,又欽幕她的與眾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卻自有一種說不出的美,眼中閃爍著看得見摸得著的柔軟和善意。連最搗蛋的男生路過她身邊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屏聲斂氣。
多年后,在家鄉(xiāng)的街頭。她穿一襲藍底白花的連衣褲,綰著低低的發(fā)髻,靜靜地站在那里。嘈雜如水,流到她身邊,卻自覺地繞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輕輕地點頭,微笑致意,溫婉得既優(yōu)雅高貴又接地氣。
原來。她被打磨出來的與眾不同的美,過去叫教養(yǎng),現(xiàn)在叫氣質。
初一時的語文老師。是個有著慢條斯理智慧的老頭兒,他懲戒我們的慣用伎倆是寫檢討。檢討的內容直接照搬作文 要求:文筆要好,感情要真,題材不限,風格卻要自成一家,字數(shù)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個人,人手一份。字跡要沿用書法課上的工整與氣勢。
有一回上課,他遲到了幾分鐘。不待他道歉并解釋原因。臺下一片亢奮的叫喊聲,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惱,樂呵呵地看著我們,眼里的寵溺能湮沒掉每個人。
從此,他再也沒有讓我們寫過檢討。卻要求大家記日記。算算,一天不過就一篇。我們勝者為王居高臨下地同意了。
畢業(yè)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說起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塊塊璞玉,但雕琢要講究方式和技巧。寫檢討是假,練筆練字才是真。然后他轉過頭,對我說:“你的字,有蠅頭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記,也最好看!
原來,我們最終學會的,是不要錯過自己。
高二時的語文老師,是個憂郁的詩人。他為人低調不羈,平時見他背影的機會比正面還要多。有一次上課講詩歌的結構與特點,他找來了幾本自己以前寫的詩集。講臺上的他,眼神干凈明亮,有一種未經(jīng)世事的潔白,像正在做夢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寫。一段段講其聞飽滿的感情、主富的想象、和諧的音韻,以及寫詩的心境和曾經(jīng)沉睡的夢想。講到動情處,他會停下來,一言不發(fā)地看向窗外,眼神比遠方還遠。
課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靜不下來。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詩歌的美,它干凈清潔,美好親切,散發(fā)著夢想的味道。最難得的是,它離我這樣近,一聲輕喚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遠遠地隔空感動我。
后來,我開始偷偷寫詩,不在乎寫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沒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寫下去并能很好地寫出來。對自己而言已經(jīng)足夠。
原來,夢想是一種讓你覺得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
(1)閱讀全文,談談你對標題“謝謝你,盛裝蒞臨我的成長”的理解。
(2)文中記敘了我成長中的三位老師,請簡要概括他們的事跡及對“我”的影響。
(3)品味下面句子中的詞語,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①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輕輕地點頭,微笑致意,溫婉得既優(yōu)雅高貴又接地氣。(結合語境,說說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谒膊粣。樂呵呵地看著我們,眼里的寵溺能湮沒掉每個人。(揣摩句中加點的詞,說說它的表達效果。)
(4)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畫線句子,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
、龠B最搗蛋的男生路過她身邊時,都會不由自主地屏聲斂氣。(請從描寫方法的角度品析)
、谒蛔肿帜睿痪渚鋵,一段段講其問飽滿的感情、豐富的想象、和諧的音韻,以及寫詩的心境和曾經(jīng)沉睡的夢想。 (請從修辭的角度品析)
(5)下面A、B兩句話是文章最后一段畫線處的不同結尾方式,請你選擇一種結尾方式,并簡要說明理由。
A.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謝謝你,盛裝蒞臨我的成長……
B.微風中,金黃的樹葉,打著旋,沿著不同的運動軌跡,輕輕揚揚地舞蹈!沒有緣由的,我想起了你,你也在我的成長歲月中舞蹈過,讓我的成長也絢麗起來。謝謝你,盛裝蒞臨我的成長……
我選 。
四、任選一題按要求作文.
13.寫作。
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我們總在不斷地出發(fā),伴隨我們的,有親情、友誼、理想、知識、叮嚀……而這一切激勵鞭策著我們勇往前行。請以“帶著 出發(fā)”為題,寫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