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015•遂寧)根據(jù)圖中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1)t2℃,a的物質的溶解度為 50g。
(2)t1℃時,將接近飽和的c物質的變成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質(或升高溫度、蒸發(fā)水) .
(任填一種方法即可)
(3)t2℃時.將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時,所得溶液中溶質質置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 C
A.a>b>c B.b>a=c C.b>a>c.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1)據(jù)溶解度曲線可知某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
(2)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旱囊话惴椒ㄊ羌尤肴苜|、蒸發(fā)溶劑、降溫;
(3)據(jù)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計算方法及物質的 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由圖可知:t2℃時a的物質的溶解度為 50g;
(2)c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所以t1℃時,將接近飽和的c物質的變成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可采用 加入c物質、蒸發(fā)溶劑、升高溫度的方法;
(3)t2℃時.將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至t1℃時,ab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但依然是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c的溶解度變大,溶質、溶劑的質量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與降溫前相等;飽和時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100%,即溶解度越大質量分數(shù)也就越大,而t1℃時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t2℃時c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質質置分數(shù)的大小關系是b>a>c;
股答案為:(1)50g;(2)加入c物質(或升高溫度、蒸發(fā)水);(3)C.
點評: 了解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飽和溶液中溶解度大則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大、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相互轉化方法即可順利解答.
26.(2015•長春)分析圖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線,回答問題
(1)1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約 20 g;
(2)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的是 氯化鈉 ;
(3)30℃時,將30g KNO3、30g NaCl分別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溫到10℃時,有晶體析出的是 硝酸鉀溶液 .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xiàn)象.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據(jù)圖可以查出某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特點以及析出晶體的方法,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1)據(jù)圖可以看出,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g,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約20g,故填:20;
(2)據(jù)圖可以看出,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故填:氯化鈉;
(3)30℃時,將30g KNO3、30g NaCl分別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溫到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小于30g,有晶體析出.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大于30g,不會有晶體析出,故填:硝酸鉀溶液.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固體溶解度的理解和應用.
27.(2015•婁底)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兩種物質中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是 乙 物質;
(2)P點的意義是 在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3)t2℃時,50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質量等于 95 g.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j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時的溶解度,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斷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然后判斷一定量中的水中加入的溶質是否能夠完全溶解,據(jù)此解答.
解答: 解:(1)據(jù)圖可以看出,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故填:乙;
(2)P點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交于一點,表示在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填:在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3)t2℃時,甲的溶解度是90g,50 g甲物質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5g,形成溶液的質量=45g+50g=95g,故填:95.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及根據(jù)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解決相關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28.(2015•丹東)A、B、C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
(1) t2 ℃時,A、B兩種物質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質量相等;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 蒸發(fā)結晶(或蒸發(fā)溶劑) 的方法提純B;
(3)現(xiàn)有接近飽和的C物質溶液,使其變成飽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質;②恒溫蒸發(fā)溶劑;③ 升高溫度 ;
(4)t3℃時將20g A物質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 20% ;
(5)將t3℃時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所得溶液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C>B>A .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1)根據(jù)溶解度曲線的意義來分析;
(2)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大,提純A最好用降溫結晶,B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得到B的晶體,最好采用蒸發(fā)結晶.
(3)根據(jù)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方法來分析;
(4)根據(jù)t3℃時A物質的溶解度來分析;
(5)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分析溶質質量分數(shù)變化的情況.
解答: 解:(1)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交點對應的溫度是t2℃,說明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也就是t2℃,A、B兩種物質在100g水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溶解的質量相等;故填:t2
(2)從題目提供的信息可得: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很大,提純A最好用降溫結晶,B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得到B的晶體,最好采用蒸發(fā)結晶.故答案為:故填:蒸發(fā)結晶(或蒸發(fā)溶劑);
(3)由圖象可知,C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所以要把C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取升溫的方法,故填:升高溫度;
(4)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3℃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25g,也就是在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質25g,50g水中最多溶解12.5g,那么t3℃時將20g A物質放入50g水中,充分攪拌,并不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20%;故填:20%;
(5)將t3℃時等質量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A、B析出晶體,A析出的多;C變成不飽和溶液,溶液質量不變,所以降溫后溶液質量大小關系是:C>B>A.故填:C>B>A.
點評: 解答本題關鍵是要熟悉溶解度曲線的含義,溶解度大小的比較方法,不飽和溶液變?yōu)轱柡腿芤旱姆椒ǎ苜|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方法.
29.(2015•東營)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jù)圖回答:
(1)P點的含義 30℃時,甲的溶解度是60g .
(2)要使接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增加溶質 (寫出一種),當甲中含有少量乙時,可采用 降溫結晶 的方法提純甲.
(3)30℃時,將40g甲物質放入盛有50g水的燒杯中,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37.5% .若燒杯內物質升溫到50℃(不考慮蒸發(fā) ),溶液中變化的是 abc (選填序號).
a.溶質的質量 b.溶液的質量 c.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4)從圖中還可獲得的信息是 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答出一條).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專題: 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jù)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 ×100%.
解答: 解:(1)P點的含義是30℃時,甲的溶解度是60g;
(2)甲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要使接 近飽和的甲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質、降低溫度等;
甲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大,乙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小,因此當甲中含有少量乙時,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甲;
(3)30℃時,甲的溶解度是60g,將40g甲物質放入盛有50g水的燒杯中,只能夠溶解30g,并且析出飽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 ×100%=37.5%;
若燒杯內物質升溫到50℃(不考慮蒸發(fā)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增大,溶液的質量增大,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增大;
(4)從圖中還可獲得的信息有: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溫度小于t℃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等.
故填:30℃時,甲的溶解度是60g;增加溶質;降溫結晶;37.5%;abc;t℃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點評: 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 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30.(2015•瀘州)根據(jù)下列坐標圖回答:
(1)圖一表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①t2℃時,甲、乙的溶解度均為 30g .
②將甲、乙、丙三種物質t1℃時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的是 丙 .
(2)某學習小組模擬海水,以測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取模擬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銀溶液,其沉淀質量變化如圖二.
、俪恋淼幕瘜W式為 AgCl .
、谀M海水中氯的質量分數(shù)是 1.775% .
考點: 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有關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
專題: 溶質質量分數(shù)與化學方程式相結合的計算;溶液、濁液與溶解度.
分析: 根據(jù)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分析解答,交點表示在該溫度下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根據(jù)溶解度確隨溫度的變化特點確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變化;根據(jù)硝酸銀與氯化鈉和氯化鎂的反應結合圖示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據(jù)圖可以看出,t2℃時,甲、乙的溶解度均為30g,故填:30g.
②將甲、乙、丙三種物質t1℃時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3℃,甲和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溶質質量分數(shù)不變,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據(jù)圖可以看出,大于甲和乙,故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最大的是丙,故填:丙.
(2)某學習小組模擬海水,以測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取模擬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銀溶液,其沉淀質量變化如圖二.
、俾然c和氯化鎂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的沉淀是氯化銀,故填:AgCl.
、谏沙恋淼馁|量是143.5g,化學反應前后氯元素的質量不變,氯化銀中氯元素的質量就是模擬海水中氯元素的質量,故模擬海水中氯的質量分數(shù)= =1.775%,故填:1.775%.
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線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溶解度曲線的意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