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勁 (9分)
、訇P于天才,大小詞典有相仿的釋義:有卓絕聰明才智的人。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漸漸質疑甚至厭煩起這種說法來。
、诠沤裰型鉄o數事例幾乎都與詞典上的釋義相左: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30年時間;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用了37年時間;歌德寫《浮士德》用了60年時間;諾貝爾研制無煙炸藥,屢敗屢試,煎熬8年才出成果;陳景潤為證明歌德巴赫猜想,拖著病體,頂著壓力,于斗室之中、油燈之下埋頭演算……真令人感嘆!
、 。然而,我讀他們,非但沒有讀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反而讀出了他們的傻勁。寫一部書,有的幾乎用了畢生精力,能說不傻?有的除了瘋狂地埋頭于自己的選擇,簡直不知世上還有其他可愛的事物,能說不傻?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人生可享受的美妙也數不勝數。許多聰明的人,有條件享受的,就去享受;沒有條件享受的,也挖空心思創(chuàng)造條件享受。哪像他們,糊涂到這般地步,不僅連常人最基本的享受都隨便放棄了,而且千方百計自找苦頭來吃。
、苓@些人物取得杰出的成就,究竟是憑傻勁還是靠聰明?
、菀簧鷵碛1300多項發(fā)明專利的天才發(fā)明家愛迪生肯定地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現(xiàn)代人才學家也開始關注這一問題,他們研究得出:一個人事業(yè)上的成功,其專業(yè)知識或技術只起15%的作用,而其他方面要起85%的作用。這其他方面都與“傻勁”有關:執(zhí)著、正義感、責任感……這個結論同樣把聰明才智放在第二位。
、奕绱丝磥,詞典里的天才釋義有些偏頗,建議對“天才”的釋義重寫,盡量強調有益于人類的成就,盡量突出“傻勁”的意義,淡化聰明才智的作用。(作者 柯登地)
18.請在下列段序間用“‖”將本文分成三部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9.聯(lián)系上下文,為第③段開頭寫一個句子,使上下文連貫通暢。
答:
20.對本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文章標題就是中心論點,觀點鮮明。
B.作者認為“天才”就是有非凡毅力、刻苦精神、卓越聰明才智且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C.文中“傻勁”是不會享受、糊里糊涂的意思。作者認為“天才”需要這樣的“傻勁”。
D.作者列舉了不少典型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21.請簡要談談對作者觀點的看法。(3分)
答:
答案:18.①‖② ③ ④ ⑤‖⑥ (劃對一處得1分)
19.示例:以上的人物,都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按通常的理解,他們都有卓越的聰明才智,都屬于天才。(意思對且能連貫上下文即可)
20.C
21.示例:贊同。一個人要取得杰出的成就,關鍵不是其天賦,而是后天的努力(非凡的毅力、執(zhí)著的精神、高度的責任感等),也就是說,要有一股子“傻勁”。如果答“不贊同”,言之成理也適當給分。(開放題。3分)
三.成都市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無不充滿坎坷。如生活困難,高考落榜,升職無望,體質不佳,辦事受阻,無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隨時都可能降臨。
、趹撛鯓涌创煺,怎樣去面對挫折呢?
、蹥v史上許許多多仁人志士在與挫折斗爭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后,發(fā)憤著書,寫出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名著《史記》 。音樂家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難以形容的。他17歲失去母親,26歲耳聾,接著又陷入了失戀的痛苦之中。對一個音樂家來說,這打擊是多么的大啊! 可貝多芬不消沉, 不氣餒,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彼冀K頑強地生活,艱難地創(chuàng)作,成為世界不朽的音樂家。
、艽煺垭m給人帶來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激發(fā)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學會思考,調整行動,以更佳的方式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成就輝煌的事業(yè)?茖W家貝佛里奇說:“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處于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笨梢哉f,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種特殊環(huán)境。
、莓斎,挫折并不能自發(fā)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經歷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為。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著崇高的生活目的,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覺地在挫折中磨練,在挫折中奮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為生活的強者。( 有刪改 )
12. 第③自然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采用這種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④段“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處于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 一句中“往往” 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章第⑤段加點的“絆腳石” 和“墊腳石” 的含義分別是什么? (2分)
答: 絆腳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墊腳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所論述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請針對這一論點補充一個事實論據并作簡要分析。 (4 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3分)主要運用了事實論證方法(或:例證法)。文中運用司馬遷和貝多芬的事例,更有力地論證了“歷史上許許多多仁人志士在與挫折斗爭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這一觀點,進一步增強了說服力。 (明確方法計1分;準確說出好處計2分,意思相近即可)
13.(3分)不能刪。 (1分)因為“往往”一詞強調了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常常是處于逆境的情況下做出,如果去掉,就顯得過于絕對。 14.(2分)絆腳石:人生路上的障礙。墊腳石:人生路上不斷前進的憑借 (明確兩者內涵各計1分,不夠準確酌情扣分)
15.(4分)本文論述的中心論點是“要善待挫折”(或:要在挫折中磨練,在挫折中奮起,在挫折中追求,成為生活的強者)(2分;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