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詩文閱讀(20分)
(一)閱讀【甲】【乙】兩個語段,回答問題。(16分)
【甲】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乙】
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今謂人曰:‘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冠履不若手足之貴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殺子之身,子為之乎?’必不為。何故?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爭①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
【注】①爭:爭論。
10、解釋加點詞。(4分)
故患有所不辟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 則天下不若身之貴也
1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故不為茍得也 茍全性命于亂世
B、是貴義與其身也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C、何故 故天將大任于是人也
D、予子冠履而斷子之手足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
12、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于其身也!
13、甲乙兩文都運用了比喻論證闡明觀點,乙文用
論證“萬事莫貴于義”的觀點,(請用原句回答)而甲文則用“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來論證 。(4分)
(二)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4分)
采桑子 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fēng)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14、“好夢頻驚”是全詞的點睛之筆,在下闕中,“好夢頻驚”的原因有哪些?(2分)
15、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