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俳烁实业有限公司

考試首頁 | 考試用書 | 培訓(xùn)課程 | 模擬考場  
  當(dāng)前位置: 中華考試網(wǎng) >> 中考 >> 中考語文 >> 語文模擬題 >> 河北語文模擬題 >> 文章內(nèi)容
  

2017年河北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魚我所欲也)

來源:中華考試網(wǎng)收藏本頁   【 】  [ 2016年12月30日 ]

  魚我所欲也(河北近8年未考)

  《孟子》

原文呈現(xiàn)

段層精解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③

第一段:提出論點,以設(shè)喻引出本文主旨:舍生取義,然后論述舍生取義是人的本性。

第①層: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引出全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第②層:從正反兩面具體闡述分析為什么要“舍生取義”。

 

第③層:進(jìn)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第二段:運用舉例論證,以列舉對比行人、乞丐和見利忘義之人,論證了“舍生取義”的論點。

  【全文中心】本文以“魚”和“熊掌”為喻,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yīng)該“舍生取義”的觀點,并進(jìn)一步指出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義”上有虧的人不過是喪失了他們的“本心”罷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面臨著許多重要的抉擇,我們應(yīng)以“義”為重。

  【文學(xué)常識】孟子,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鄒(今山東鄒城市)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師,也是戰(zhàn)國時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散文家!睹献印肥敲献蛹捌溟T人所作,儒家經(jīng)典之一。本文選自《孟子·告子上》。

  【現(xiàn)實意義】“舍生”已不限于舍棄生命,也包括與生命同等重要的個人利益!叭×x”也已不限于正義,而是包括正義在內(nèi)的一切公義。時代呼喚這種精神,只有這種精神在每個人心中牢牢地扎根,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我們的民族才能崛起。

  文言詞匯分類積累

特殊

 

 

 

用法

詞語

例句

意思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萬鐘則不辯禮義

 

 

而受之

“辯”通“辨”,辨別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與”通“歟”,語氣助詞

 

鄉(xiāng)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通“向”,從前

 

古今

 

 

 

異義

 

 

 

可以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

 

 

不用也

古義:能夠用來;今義:能夠

 

 

一簞食,一豆羹

古義: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義:常用于“豆子”類名稱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古義:古代的一種量器;今義:計時器具

 

一詞

 

 

 

多義

 

 

 

 

 

 

二者不可得兼

能夠得到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通“德”,感激

 

 

故不為茍得也

取得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為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這樣

 

 

是亦不可以已乎

這種做法

 

 

詞類

 

 

 

活用

 

 

 

萬鐘于我何加焉

動詞作名詞,益處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動詞作名詞,可以獲得生存的手段

 

虛詞

 

 

 

 

 

 

呼爾而與之

連詞,表承接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連詞,表轉(zhuǎn)折,卻

 

 

 

 

 

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虛詞

 

 

如使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

取消句子獨立性

人皆有之

代詞,它,指善惡的本心

得之則生

代詞,它,指一簞食,一豆羹

呼爾而與之

代詞,他,指行道之人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

 

受之

代詞,它,指萬鐘的俸祿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我而為之

代詞,它,指接受俸祿的行為

此之謂失其本心

代詞,它,指不辯禮義而受之的行為

 

則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為也

那么

得之則生

萬鐘則不辯禮

 

義而受之

連詞,這里

表假設(shè),如果

 

 

今為①宮室之美

 

為②之

為①:為了,表目的;為②:做,接受

則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為也

采用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所欲有甚于生者    甚:__嚴(yán)重,重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__禍患,災(zāi)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__假如,假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由:__憑借,根據(j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__代詞,指生存的辦法__

  (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故:__因此,因此可見__

  (6)賢者能勿喪耳 喪:__丟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蹴爾而與之 蹴:__用腳踢_(dá)_

  與:__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乞人不屑也不屑:__因輕視而不肯接受__

  (9)失其本心 本心:__天性,天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B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既克,公問其故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故不為茍得也 茍富貴,無相忘

  D.死亦我所惡 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

  3.下列加點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D )

  A.呼爾而與之

  B.蹴爾而與之

  C.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D.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4.(2016麗水中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 )

  A.一簞食      食之不能盡其材

  B.萬鐘于我何加焉 既加冠

  C.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吾妻之美我者

  D.是亦不可以已乎 死而后已

  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2016資陽中考)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__生命也是我所追求的,(但我)所追求的有超過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茍且求得(生存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資陽中考)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__死亡也是我所厭惡的,所厭惡的有超過死亡的,所以有的禍患我不躲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__因此,人們所追求的有超過生命的,人們所厭惡的有超過死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__不只是賢能的人有這種思想,人人都有的,只不過賢能的人能夠不丟掉(它)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__為了宮室的華美、妻妾的侍奉,__(我)所認(rèn)識的貧苦的人感激我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6資陽中考)“此之謂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資陽中考)文章反復(fù)論證了一個什么觀點?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__人在“生”與“義”不能兼顧時,應(yīng)該舍生取義。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湘潭中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4分)

  【甲】《魚我所欲也》(文略)

  【乙】齊大饑,黔敖①為食于路,以待餓者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屨②,貿(mào)貿(mào)然③而來。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曰:“嗟④,來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從而謝焉⑤,終不食而死。

  (選自《嗟來之食》)

  【注釋】①黔敖:當(dāng)?shù)匾粋富人。②蒙袂輯屨:用衣袖蒙著臉,趿拉著鞋。③貿(mào)貿(mào)然:眼睛昏花無神的樣子。④嗟:帶有蔑視意味的呼喚聲。⑤從而謝焉:(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

  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蹴爾而與之 蹴:__用腳踢_(d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得:__通“德”,感激__

  (3)齊大饑,黔敖為食于路 大:__嚴(yán)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黔敖左奉食,右執(zhí)飲 執(zhí):__端著,拿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的“之”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D )(2分)

  例句:得之則生

  A.無鮮肥滋味之享    B.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C.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 D.以待餓者食之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此之謂失其本心。

  __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__我就是因為不愿意吃帶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才落到這般地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乙】文是對【甲】文中哪一句話的記述?請給【乙】文加一個標(biāo)題。(2分)

  __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標(biāo)題:不受嗟來之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甲】文中“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論述有什么用意?(2分)

  __舍生取義。具體、明確地否定了見利忘義的價值觀。

首頁 1 2 3 4 5 6 尾頁
我要提問】【本文糾錯】【告訴好友】【打印此文】【返回頂部
將中華自考網(wǎng)添加到收藏夾 | 每次上網(wǎng)自動訪問中華自考網(wǎng) | 復(fù)制本頁地址,傳給QQ/MSN上的好友 | 申請鏈接 TOP
關(guān)于本站  網(wǎng)站聲明  廣告服務(wù)  聯(lián)系方式  站內(nèi)導(dǎo)航
Copyright © 2006-2019 中華考試網(wǎng)(Exam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yè)執(zhí)照
永泰县| 碌曲县| 南靖县| 汉川市| 若尔盖县| 噶尔县| 龙州县| 荥阳市| 汝南县| 宁河县| 上蔡县| 胶南市| 乌海市| 皋兰县| 九江市| 河北区| 全南县| 绥德县| 齐齐哈尔市| 荃湾区| 绥棱县| 会理县| 津市市| 陵川县| 临西县| 多伦县| 怀来县| 漾濞| 临江市| 南宫市| 游戏| 自治县| 松潘县| 宜章县| 栾城县| 镇远县| 天津市| 星子县| 新野县| 晴隆县|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