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2018年語文中考試題(答案全,附解析)
卷I(每小題3分共30分)
一、(21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佝僂(gōu) 脊梁(jí) 倔強(jué) 叱咤風云(zhà)
B.押解(jiě) 攛掇(cuān) 亢奮(kàng ) 舐犢情深(shì)
C.慟哭(tóng) 憔悴(qiáo) 肖像(xiào) 縱橫捭闔(bǎi)
D.剎那(chà) 縝密(zhěn) 殷紅(yīn) 怏怏不樂(yàng)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具體語境中字音辨識能力。這類題目多考查多音字、形聲字、難讀易錯字字音的辨識及同音字辨識。解答的前提是要識記教材中“讀一讀,寫一寫”中出現(xiàn)的字詞,同時要注意識記常見的多音字、同意字、易錯字的讀音、字形。解答此題適合采用排除法做題。A項,脊梁(jí)是易錯字字音,應讀“jǐ ”B項,押解(jiě)中“解”是多音字,根據(jù)語境,此處應讀“jiè”C項,慟哭(tóng)應為“tòng”,此為難讀易錯字,所以A、B、C項錯誤。D項正確。
2.下列詞語中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薈萃 抉擇 鋒芒必露 急流勇退
B.羈絆 禱告 鋌而走險 語無倫次
C.謁見 沉湎 堅如磐石 再接再勵
D.伶仃 痊愈 自怨自艾 留連忘返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具體語境中字形的辨識能力。這類題目多考查形聲字、同音字、形近字字形的辨識。解答的前提是要識記教材中“讀一讀,寫一寫”中出現(xiàn)的字詞,同時要注意識記常見的同音字、形近字、形聲字字形。解答此題適合采用排除法做題。A項,“鋒芒必露”,“必”“畢”兩字同音,但意思不同,“必”必須的意思;“畢”是全、都的意思,這里就是全部、都的意思,正確為“鋒芒畢露”B項,正確。C項,“再接再勵”中“勵”“厲”既同音,也形似,但意義不同,“再接再厲”是“再次交鋒前磨一磨嘴以利再戰(zhàn)”,因此后來就用“再接再厲”比喻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奮斗不懈。而“勵”,是鼓勵、勉勵的意思。相差甚遠。D項,“流連忘返”和“留戀忘返”的區(qū)別是:詞義相同,但應該用“流連忘返”!傲鬟B”和“留連”本來是一組異形詞,詞義相同!兜谝慌愋卧~整理表》規(guī)定:廢除“留連”,保留“流連”。所以,只能用“流連忘返”,而不能再用“留連忘返”。所以選B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為了提高我們的學習成績,老師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給我們進行分類輔導,真可謂是處心積慮。
B.要是我們不珍惜水資源,總有一天會無水可用,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C.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們?nèi)绻覍α朔椒,就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小明同學的基礎不太好,課堂上又無動于衷,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怎么能提高學習成績呢?
【答案】B
【解析】本題是結(jié)合語境辨析成語的運用能力。解答此種題型,前提是對成語的理解,只有事先理解了它,才能知其義,明其用。另外,還要結(jié)合句子的具體語境來分析,同時還要關注是否望文生義、褒貶失當、搭配不妥、用錯對象、重復累贅、謙敬錯位、自相矛盾、不合語境,等等。本題,A項,“處心積慮”的意思是“存在著某種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盡心思地謀劃(貶義)!,用在這里形容老師的精心輔導,明顯意義、色彩都錯誤。C項,“事倍功半”的意思是“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明顯與句意不符。D項中“無動于衷”的意思是“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庇脕硇稳輰W習態(tài)度,不恰當。所以選B。
4.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隨著銅仁市交通的曰益發(fā)達,銅仁人民的出行變得越來越方便了。
B.中美貿(mào)易之爭讓世界認識到,我們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強欺侮的國家。
C.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潮水般熙來攘往的人群,無不標志著城市的繁華與熱鬧。
D.大量研究表明,因意外造成腦損傷的患者表現(xiàn)出特殊才能,可能緣于大腦某些區(qū)域的活動減弱和某些區(qū)域的活動增強。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病句辨識能力。?嫉牟【湫问街饕写钆洳划敚昂竺埽穸ǘ嘤,缺少成分,句式雜糅,表意不明、語義重復等情況。B項,句意表述指向不明。后半句“我們”,結(jié)合全句而言,指代不明,從照應全句角度考慮,我們可以指中美又方,但句意想要表述的是“我們中國”。所以B句錯誤。
5.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
A.“四書”之一的《大學》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格物”和“致知”。
B.羅布泊還能重現(xiàn)往曰的生機嗎?我問自己。
C.他消融了、歸化了,說不上快樂,也沒有悲哀!
D.人,成了茫茫一片;聲,成了茫!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運用。解答這類題目,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對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要熟記于胸,如引號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話;②表示需要著重論述的對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④引號里面還要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如省略號的作用一般有①表示列舉的省略;②表示說話斷斷續(xù)續(xù);③重復的詞句的省略;④表示思維的跳躍性;⑤表示語意未盡(話沒有說完)等。頓號使用時為了強調(diào)、突出,即使可用頓號,也應改用逗號,(通過延長停頓來突出強調(diào)),如C項中消融了、歸化了就是這樣,中間應該用逗號。
6.下列句子順序排列正確的一 項是( )
①那時已經(jīng)是深秋,露水很大,霧也很大,父親浮在霧里。
、邳S泥是用來砌縫的,這種黏性很強的黃泥摻上一些石灰水豆?jié){水,砌出的縫鐵老鼠也鉆不開。
、畚移饋頃r,父親已在新屋門口踏黃泥。
、苣翘煸缟细赣H天沒亮就起了床,我聽著父親的腳步聲很輕地響進院子里去。⑤晃破了便滾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
、薷赣H頭發(fā)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fā)都艱難地挑著—顆乃至數(shù)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jié)奏一起一伏。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③②⑥⑤ C.④①③②⑧⑤ D.④③②①⑥⑤
【答案】D
【解析】句子銜接、排序試題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運用句子組段的能力,這就好比給梁山好漢排座次,需要較強的技巧性。也就是說,只要同學們能掌握一定的實戰(zhàn)技法,作答此類試題也并不是很難。先把握文段的主要內(nèi)容,這里主要描寫的是父親早起踏黃泥的情景,再結(jié)合答案特點,能確定④為首句。①③句比較,①句中“父親浮在霧里”,說明我已經(jīng)起來,這是自己眼前之景。而③句才交待自己起床,顯然應該在①句前面。這樣基本確定應該選擇D項。
7.下面對文化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B.《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撰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載了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被統(tǒng)治者認為“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故名《資治通鑒》。
C.《水滸》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例如魯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暴的人物形象,但魯智深粗中有細,豁達明理;李逵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D.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莫泊桑,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世界文學影響很大。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俊友》等。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表述正誤的辨析能力。B項中《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所以錯誤。
二、閱讀下面甲乙兩段節(jié)選文字,按要求完成8-10題 (9分)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于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論語》
(乙)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享,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領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送東陽馬生序》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必有我?guī)熝?焉:句末語氣詞,可譯為“啊”
B.未嘗稍降辭色 辭色:言語和臉色
C.三十而立 立:站立,站得住,這里可理解為獨立做事情
D.援疑質(zhì)理 援:引、提出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能力。做這類題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積極調(diào)動課內(nèi)積累,首先思考課內(nèi)學習時這個詞語有幾個意思,然后再根據(jù)句意來推斷、確定這個詞語的準確意思!氨赜形?guī)熝伞敝小?焉”是指示代詞兼語氣詞。焉作為指示代詞時,常常指代某一范圍或方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解釋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熿度酥小,焉指代“三人”范圍?/P>
9.下列各組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此之謂乎 B.不逾矩 老翁逾墻走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卒獲有所聞 D.可以為師矣 俯身傾耳以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的比較辨析。做這類題目一定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積極調(diào)動課內(nèi)積累,首先思考課內(nèi)學習時這個詞語有幾個意思,然后再根據(jù)句意來推斷、確定這個詞語的準確意思。A項,“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是指示代詞,他!捌浯酥^乎”其是大概,表示推測。B項“逾”是“ 越過、超過”的意思。C項,“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通“又”。“卒獲有所聞”有是表所屬。D項,“可以為師矣”以是憑借的意思,“俯身傾耳以請”以意思是用來,表目的。
10.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節(jié)選自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論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為“至圣先師”,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學家宋濂,他家貧嗜學,樂以忘憂。
B.甲文認為一個人應當立志勤奮學習,提出了“溫故知新”的學習方式與“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習態(tài)度。乙文表現(xiàn)了作者求學的堅定與誠懇,突出他求學的艱難。在求學意志和求學態(tài)度上,兩文是相何的。
C.甲文采用語錄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言簡練,含意深遠。乙文是作者寫給同鄉(xiāng)后學的臨別贈言,循循善誘,體現(xiàn)了真摯誠懇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岸槨蓖ǔV改苈牭眠M不同意見!凹庸凇,古時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表示已經(jīng)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吧笔情L輩對晚輩的稱呼。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的語句,辨析正誤。 A項中《學記》才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