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44分)
(一) 閱讀下列與北宋詞人周邦彥有關(guān)的古詩文,完成7-11題。(15分)
(壹)
竹 城
周邦彥
竹城何檀欒①,層翠分雉堞②。王封盡四塹③,同有歲寒節(jié)。
(選自《溧水古詩詞鑒賞》)
【注釋】:①檀欒:秀美貌,詩文中多用以形容竹。 ②雉堞:城上短墻,泛指城墻。
、蹓q:防御用的壕溝,護(hù)城河。
(貳)
周邦彥,字美成,錢塘人。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而博涉百家之書。元豐初,游京師,獻(xiàn)《汴都賦》①萬馀言。神宗異之,命侍臣讀于邇英閣,召赴政事堂,自太學(xué)諸生一命為正。居五歲不遷,益盡力于辭章。出②教授廬州,知溧水縣。還③為國子主簿。哲宗召對,使誦前賦,除秘書省正字,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衛(wèi)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徽宗欲使畢禮書,復(fù)留之。逾年,乃知隆德府,徙明州,入拜秘書監(jiān),進(jìn)徽酋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未幾,知順昌府,徙處州,卒,年六十六,贈宣奉大夫。
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于世。
(選自《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文苑六》)
【注釋】:①宋神宗時,周邦彥寫《汴都賦》贊揚王安石新法,大獲賞識。 ②出:被貶離開京城。 ③還:被召回京城。
(叁)
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非先生不可。讀先生之詞,于文字之外,須更味其音律。今其聲雖亡,讀其詞者,猶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曼聲促節(jié),繁會相宣,清濁抑揚,轆轤交往,兩宋之間,一人而已。
(選自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何檀欒 ( ▲ ) (2)神宗異之( ▲ )
(3)提舉大晟府( ▲ ) (4)今其聲雖亡( ▲ )
8.用“/”給選文(貳)中劃橫線的句子劃分停頓(標(biāo)兩處)。(2分)
疏 雋 少 檢 不 為 州 里 推 重 而 博 涉 百 家 之 書。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選文(貳)中畫波浪線的句子。(2分)
居五歲不遷,益盡力于辭章。
▲
10.下列對選文(壹)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何檀欒”三個字間接地抒發(fā)了詩人對竹城的贊美之情。
B.“雉堞”二字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翠竹之厚實繁茂,竹林之廣闊綿長。
C.“歲寒節(jié)”贊美了竹子即使在寒冷的季節(jié)里,都有凌云凌寒的氣節(jié)。
D.詩人以竹自況,表達(dá)了自己身遭貶謫,仍要像竹子那樣保持節(jié)操的情感。
11.比較選文(貳)與選文(叁)在表達(dá)方式和寫法上的區(qū)別。(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