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閱讀理解及分析(第12-27題,共35分)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題。(共11分)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逼浯酥^乎? (選自《雖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學無常師,負笈②不遠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③,削荊④為筆,刻樹枝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⑤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選自《拾遺記》,有刪改)
【注釋】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荊: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點燃后可照明。
1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負笈不遠險阻 負: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學,則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讀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觀書有會/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凈衣易之
15.對以上兩段選文相關知識的分析與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甲】文選自《札記·學記》!秾W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
B.【甲】文開頭以“嘉肴”與“至道”做類比,指出了學習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觀點。最后又引用《兌命》中的話加以佐證。
C.【甲】文主要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乙】文用了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
D.【甲】文告訴我們教和學的關系。【乙】文強調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16.結合【甲】【乙】兩文中的內容,談談你在自主互助學習中的啟示? (2分)
(二)閱讀《新的發(fā)電形式》一文,回答17-19題。(共7分)
、倌茉次C和環(huán)境污染是當今世界各國人民非常關心的兩件大事。目前,大部分國家的電力生產以利用礦物燃料的火力發(fā)電為主。但是,用這種方式發(fā)電,效率很低,大量的熱能被浪費掉,并且還帶來嚴重的硫污染和熱污染。于是一些科學家為了開發(fā)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課題轉向人類自身的生物能這一領域,利用人體生物能發(fā)電現已初見成效。
、谌梭w中存在著一些化學物質,它們之間在發(fā)生反應時會產生化學能量。像新陳代謝過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應就有能量釋放出來。若稍加利用,這種能量就可以轉化為電能。根據這一原理,科學家開始了人體生物電池的研究。
、蹞䦟<医榻B,人體生物電池的電極是由兩根長2厘米、直徑約1/7000納米的碳纖維制成,在每根碳纖維的外層還涂有一種聚合物,此外還有一種作為催化劑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將碳纖維與葡萄糖氧化酶連接成一個電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則是用來加速葡萄糖與氧分子的化學反應。這種人體生物電池在37℃、pH為7.2的環(huán)境下工作,這很接近人體血液的溫度和酸堿度,它產生的動力可以驅動一個監(jiān)控糖尿病的小型傳感器。
、苋梭w生物能發(fā)電還有其他形式。當一個人坐著或站立時,就會持續(xù)產生重力勢能。此時,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轉換器就能將這種能轉換成電能。美國有一家公司將發(fā)電裝置埋在行人擁擠的公共場所,外面是一排踏板。當行人從板上走過時,體重壓在板上,使與踏板相連的搖桿向另一個方向運動,從而帶動中心軸旋轉,使與之相連的發(fā)電機啟動。
、莩,人體生物能中的熱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發(fā)大量的熱能,而且是通過輻射傳播出去。一般一個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晝夜所散發(fā)的熱量約為2500千卡,利用人體的熱能制成的溫差電池,可以將人體的熱能轉換成電能。這種溫差電池做得很精致,只要被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電源的作用,給助聽囂、微型發(fā)電機等供電。
④人體能源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且沒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使會為我們的社會節(jié)約更多的能源。
(有刪改)
17.選文介紹了哪幾種利用人體生物能發(fā)電的形式?(3分)
18.體會第②段中加點詞“一些”的表達效果。(2分)
19.選文第⑤段中的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三)閱讀《低頭見花》一文,回答20-23題。(共9分)
、儆行〇|西,只有低下頭來,才會發(fā)現它的存在,或者它的美麗。就如塵埃之中,那些被忽略的閃光之球,又似回首時,眷戀著的,總是那些不經意間走過的尋常點滴。
、谠谙娜盏纳綆X間攀爬,至頂,四望都是起伏峰巒,長風浩蕩,單調的蒼涼與滄桑漫卷心頭。只是一低頭的剎那,見谷間叢叢簇簇的燦爛,那些幽幽的花兒,就在這樣不期然的時刻,與我的目光猝然相連。于是,高處的寂寞與孤獨消于無形,那些年年開且落的幽谷之花,把一種心緒點亮,把一種感動暗放。
③有的人,在境界上,或者在道路上,遠超眾人,于是有了高處不勝寒的喟嘆。其實那只是一種性情上的缺失,他們過多地注目于自身的高度,從而錯過了許多開在塵埃里的花?赡切┰诘吞幠臇|西,卻是無比的寬容,它們就在那里,我們只要低下頭,就會與美好相遇,它們就會給我們一種全新的心境。
、苡幸荒耆ヒ粋大草原的深處,碧草連天,極遠極淡處,天之藍與草之緣交融于一處。馳心騁懷間,為無邊的綠而震撼,也為其無涯而感到悵然。此情此境之中,極想看到一點別的色彩,來緩沖那種萬里的單一。同行的旅伴卻驚喜地叫:“看,腳下的草里有花!”于是都低下頭,那些狹長的草葉間,生長著一種不知名的小花,沒有指甲大,黃白兩色,此時卻是如此地裝點著我們的眼睛和心靈。
、荻嗟娜,更像那些深谷之中或草葉之下的小小花朵,終其一生的平凡,就連那花兒也是毫不張揚,湮沒于蕓蕓眾生之中?墒牵覀儏s很少有人抱怨,其實也并沒有什么好抱怨的,只要能努力開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索淡,也是芬芳美麗的一朵。也會在某個時間,落入別人驚喜的眼中。如此,就足夠了。就算無人用溫柔的目光把那些花兒輕撫,只要綻放過,就是無悔。
、廾恳粋生命都是一朵花兒,每一個生命也都是一個賞花者。我們在行走的匆匆里,不忘時常低下頭去看那些花朵的美麗,同時也努力讓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期待在某天,映亮一雙落寞的眼睛。
⑦相互洇染,相互溫暖。我們與那些花兒的距離,我們與那些美好的距離,其實只隔著一低頭的空間,只隔著一低頭的瞬間。
20.閱讀全文,談談文題“低頭見花”的含義。(2分)
21.結合語境,品析第④段“裝點”一詞的表達效果。(2分)
22.結合全文,談談你對第⑥段畫線句子的理解。(2分)
23.結合文中的語句,從下面的鏈接材料中任選一人,寫出此人低頭所見之“花”的深刻內涵。(3分)
【鏈接材料】
A.楊繹:我回家看著還沒動用的那瓶香油和沒吃完的雞蛋,一再追憶老王和我對答的話,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領受他的謝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為什幺,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 (選自《老王》)
B.梁啟超: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xù)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fā)生。” (選自《敬業(yè)與樂業(yè)》)
(四)閱讀《中國文學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24-27題。(共8分)
中國文學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來的中國文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對個人品行的養(yǎng)成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對我們民族意志的鍛造,起到價值觀的奠基與導引作用。
、谖膶W對民族精神的構建,要從個人品行的養(yǎng)成和提高入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既是“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間。所思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運用文學的手段,塑造當時社會樸實的理想人格。如《詩經》涉及玉的篇目多達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潔。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貴,更體現為不容玷污,拒絕同流合污。周敦頤的《愛蓮說》更是將這種文學手段進一步升華;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種人格,經得起各種挫折和磨難,在任何威逼利誘前都永不變節(jié)。這種文學實踐及其對民族精神的構建,既是上古到當代的中國文學中的藝術要素,更是融入文學活動全過程的經緯線。
、壑腥A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無不與文學構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劉禹錫、“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他們千百年來之所以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與堅定: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面對怎樣的威脅和謗惑,他們心中的信念絕不動搖,自身節(jié)操穩(wěn)如磐石。
④文學對民族精神的構建,更體現在對民族意志的鍛造上。民族意志是眾多個體精神品格的凝聚。歷史上,中華民族面臨強敵入侵時,總能升華堅韌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與事跡不計其數,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我們的視野與思維,足以在高度肯定歷史人物的同時,對其當代意義予以重新闡釋。金庸的武俠小說正是在繼承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將評價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角度,轉為對天下蒼生是否真正脫離苦難、是否能夠安居樂業(yè)的關注和思考。這些文學作品都是在鍛造民族精神,通過感召廣大民眾,化育普通百姓,為熔鑄民族意志打下廣泛而堅實的基礎。
、葜腥A民族的精神構建,已綿延數千年。文學在新世紀履行構建使命時,更為我們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內涵。既要弘揚傳統(tǒng)文學之精華,又要符合我們國家在當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們要讓文學順應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構建使命的重擔。
(有刪改)
2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5.分析本文第②段與第④段不能調換的原因。(2分)
26.文中第②段畫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7.結合本文,按第③段畫波浪線的句式,補寫一個事實論據。(2分)
參考答案
(一)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題。(共11分)
12.(1)旨:甘美 (2)負:背
評分說明:(2分)每題1分。
13.(1)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成功呢?
評分說明:(4分)每句2分,重點詞語“是故”“困”漏譯或錯譯扣1分。
14.B
評分說明:(1分)
15.D
評分說明:(2分)
16.示例:在自主學習中,我克服困難,勤奮學習,發(fā)揮自己學習的優(yōu)勢,為小組增光添彩。在互助學習中,我在教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我們人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評分說明:(2分)圍繞兩文,言之有理即可。
(二)閱讀《新的發(fā)電形式》一文,回答17-19題。(共7分)
17.利用化學能發(fā)電;利用重力勢能發(fā)電;利用熱能發(fā)電。
評分說明:(3分)每答出一種1分。
18.“一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數量上加以限制,在這里突出強調了人體中存在著一部分化學物質,而并非全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評分說明:(2分)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理由1分,指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
19.列數字,通過具體的數字準確說明了利用人體的熱能制成的溫差電池,可以將人體的熱能轉化成電能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評分說明:(2分)說明方法1分,作用1分。
(三)閱讀《低頭見花》一文,回答20-23題。(共9分)
20.表層含義是指作者在草原上低頭看見小花,深層含義是指我們要關注生活中那些毫不張揚、易被忽略的平凡的人或生命,欣賞他們身上的美好的品質,體會其中的幸福與暖意。
評分說明:(2分)表層含義1分,深層含義1分。
21.“裝點”本義是裝飾點綴。在句中的意思是指在無邊的單一的綠色映襯下,突然看見無名花的美麗,給我們所帶來的驚喜和心靈上的觸動。表達了對小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評分說明;(2分)答出本義語境義1分,情感1分。
22.每個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讓自己的生命芬芳四溢,同時也要學會欣賞別人所綻放的美麗。
評分說明:(2分)意思對即可。
23.示例1:從文中的“相互洇染,相互溫暖。”一句可以看出楊絳曾經給予過老王幫助,老王不忘情誼,臨終前還送她香油雞蛋,這種行為體現生活在社會底層、窮苦卑微的老王那份樸實的真情?梢姉罾[低頭所見之“花”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尊重、理解、關愛。
示例2:從文中的“只要能努力開出自己的花,即使再小再素淡,也是芬芳美麗的一朵!笨梢钥闯鲇械娜穗m然職業(yè)很普通很平凡,但是只要腳踏實地勤懇敬業(yè),就能把事情做好,體會其中的樂趣。可見梁啟超低頭所見之“花”是指在敬業(yè)中發(fā)現樂趣,體現人生的價值。
評分說明:(3分)能聯系本文和材料恰當表述2分,指出花的內涵1分。符合題意即可。
(四)閱讀《中國文學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24-27題。(共8分)
24.中國文學肩負著構建民族精神的使命;虻冖俣问拙。
評分說明:(2分)文題或首句均得分,其它不得分。
25.②段和④段的內容與①段“它不僅對個人品行的養(yǎng)成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對我們民族意志的鍛造,起到價值觀的奠基與導引作用。”的句子相照應;②段從論述個人品行的養(yǎng)成和提高入手,④段從對民族意志的鍛造上闡述,二者是遞進關系,不可調換。
評分說明:(2分)寫出與①段照應1分,寫出遞進關系1分。
26.舉例論證,具體論證了文學對民族精神的構建要從個人品行的養(yǎng)成和提高入手的道理,進而論證中心論點,使論證充分,更有說服力。
評分說明:(2分)論證方法1分,作用1分。
27.示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的辛棄疾等。
評分說明:(2分)詩句1分,作者1分,句式不同不得分。符合題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