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某丙類多層建筑所在場地為I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確定其抗震構造措施,應按下列( )要求處理。
(A) 6度(B) 7度(C) 8度(D)不能確定 答:(A)
12、建筑抗震設防為( )類建筑時,抗震措施應允許比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
A)甲、乙(B)丙、丁、(C)丙、(D)丁 答:(D)
13、【3.2.1】抗震設計時,不應采用下列( )方案
(A)特別不規(guī)則的建筑設計 (B)嚴重不規(guī)則的建筑設計
(C)非常不規(guī)則的建筑設計 (D)不規(guī)則的建筑設計 答:(B)
14、 建筑抗震設計應符合下列( )要求。
Ⅰ.應符合概念設計的要求Ⅱ.當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方案時,應進行彈塑性時程分析; Ⅲ. 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方案;Ⅳ. 當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方案時,應進行振動臺試驗
(A) I、II(B) I、Ⅲ (C) I、Ⅳ (D) I、Ⅱ、Ⅳ 答:(B)
15、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下列( )屬于豎向不規(guī)則的條件。
A)抗側力結構的層間受剪承載力小于相鄰上一樓層的50%
(B)該層的側向剛度小于相鄰上一層的80%
(C)除頂層外,局部收進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鄰下一層的20%
(D)該層的側向剛度小于其上相鄰三個樓層側向剛度平均值的85% 答:(A)
16、下列對結構體系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宜設多道抗震防線
(B)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宜相近
(C)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動力特性相差宜大
(D)應避免應力集中 答:(C)
17、下面所列構件,除( )外均為非結構構件。
(A)女兒墻、雨篷 (B)貼面、裝飾柱、頂棚
(C)圍護墻、隔墻 (D)砌體結構中的承重墻、構造柱 答:(D)
18、抗震設防地區(qū)鋼結構鋼材應選用()。
(A)伸長率不大于20%的軟鋼(B)伸長率大于20%的軟鋼 (C)伸長率等于20%的軟鋼 (D)硬鋼
答:(B)
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3.9.2條第3款,鋼結構的鋼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鋼材的屈服強度實測值與抗拉強度實測值的比值不應大于:0.85.0.
(2)鋼材應有明顯的屈服臺階,且伸長率應大于20%.
(3)鋼材應有良好的可焊性和合格的沖擊韌性。
19、下列對結構體系描述不正確的是( )。
(A)宜設多道抗震防線
(B)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動力特性宜相近
(C)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動力特性相差宜大
(D)應避免應力集中 答:(C)
20、確定場地覆蓋層厚度時,下述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一般情況下,應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層頂面的距離確定
(B)當?shù)孛?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鄰上層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層,且其
下臥巖土的剪切波速不小于400m/,時,可按地面至該土層頂面的距離確定
(C)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鏡體可作為穩(wěn)定下臥層
(D)上層中的火山巖硬夾層,應視為剛體,其厚度應從覆蓋土層中扣除 答:(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