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石英、白云母、黑云母、方解石屬于各巖類共有礦物
2.A
根據(jù)上下地層在沉積層序及形成的年代上是否連續(xù)、有無間斷、產狀是否一致來考慮
3.B
褶皺斷塊山為褶皺、斷裂作用形成的,高山是按高度分類的地貌形態(tài),剝蝕殘山為構造、剝蝕作用形成的
4.C
風城的意思是其形態(tài)像斷壁殘垣的千載古城,是由風的侵蝕作用形成的
5.C
白頭山天池是一個火山口
6.A
結構面傾角大小是從W(或E)向中心O點,從0°到90°計算的
7.D同震級的地震,淺源地震較深源地震對地面產生的破壞性要大,烈度也就大。同一次地震,離震中越近,破壞性越大,反之則小
8.C
根據(jù)分解類腐蝕評價標準,在弱透水土層的地下水或濕潤的弱透水土層環(huán)境下,pH為3.5~4.0時,為中腐蝕性
9.C
應從能提供大量的物質方面來考慮
10.A
吹蝕作用使地面松散碎屑物或基巖風化產物吹起,或剝離原地
11.D
崩塌主要發(fā)生在60°以上陡坡的前緣邊坡上
12.C
邊坡巖體的破壞意味著出現(xiàn)了貫通的破壞面,而且坡體也出現(xiàn)了滑動
13.A
巖質邊坡的傾倒破壞主要是由于結構面的傾角過大
14.A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 79--91)第2.0.4條規(guī)定:
經(jīng)處理后的地基,當按地基承載力確定基礎底面積及埋深而需要對本規(guī)范確定的地基承載力標準值進行修正時,基礎寬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應取零,基礎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shù)應取1.0
15.A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 79--91)第3.1.1條規(guī)定:
換填法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雜填土地基及暗溝、暗塘等的淺層處理
16.B
地基破壞形式主要與地基土的性質、基礎埋深及加荷速率有關。對于壓縮性較低的土,一般發(fā)生整體剪切破壞;對于壓縮性較高的土,一般發(fā)生刺入式破壞
17.A
軸心豎向力作用下,單樁豎向承載力應滿足的條件是Qk≤Ra,偏心豎向力作用下,單樁豎向承載力應滿足的條件是Qk≤Ra且Qikmax≤1.2Ra
18.D
單樁的水平力Hik=Hk/n,n為樁數(shù)
19.C
單樁的豎向力Qik=(Fk+Gk)/n,n為樁數(shù)
2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