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晝夜陰陽屬性的一般說法是:上午屬陽中之陽,下午屬陽中之陰,前半夜屬陰中之陰,后半夜屬陰中之陽。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辛的藥物能散能行,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甘能補虛(氣虛、陽虛等)、緩急止痛等作用,淡能滲濕利水作用,凡是溫熱的、干燥的、興奮的、前進的等,其屬性都為陽。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陰陽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聯(lián)系。如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又如組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zhì)氣和血兩者的關系,氣屬陽,血屬陰,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人體的陰津損傷,會累及陽氣也傷;陽氣損傷,會累及陰津也傷,也是基于陰陽互根互用的原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qū)е玛庩栔g互根互用的關系破壞,就會引起“陰損及陽”或“陽損及陰”的陰陽俱損的病變。最終導致“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笆亍笔鞘赜趦(nèi),“使”是行于外。這是對陰陽雙方依存關系的很好說明。結(jié)合人體的生理功能而言,陰指物質(zhì),陽指功能,物質(zhì)居于體內(nèi),功能表現(xiàn)于外。在外的陽是內(nèi)在物質(zhì)的表現(xiàn),所以說陽為“陰之使”,在內(nèi)的陰是產(chǎn)生機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所以說陰為“陽之守”。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范疇,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lián)的某些事物或現(xiàn)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既可以表示相互對立的事物或現(xiàn)象,又可以表示同一事物或現(xiàn)象內(nèi)部對立著的兩個方面。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一般地說,相對靜止的、內(nèi)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屬于陰。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陰陽的對立制約
陰陽的對立制約,是指屬性相反的陰陽雙方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的相互斗爭、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約。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現(xiàn)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雙方既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統(tǒng)一是對立的結(jié)果。
陰陽的相互制約,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約束的特性。陰陽雙方的相互制約,主要體現(xiàn)為對立事物或現(xiàn)象的相互調(diào)控作用。正是由于陰和陽之間的這種相互對立制約,才維持了陰陽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因而促進了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無論是自然界的變化和人體的生理、病理,均體現(xiàn)了陰陽的對立制約關系。正常者如“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動極者鎮(zhèn)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則如“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虛則陰盛”、“陰虛則陽亢”等。
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陰陽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現(xiàn)象中相互對立著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系。即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條件。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陰和陽之間的互根關系遭到破壞,就會導致“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甚則“陰陽離決,精氣乃絕”而死亡。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陰陽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現(xiàn)象中相互對立著的陰陽兩個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為根本的關系。即陰和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條件。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治療陽虛證時,在助陽劑中,適當佐以滋陰藥,即謂“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例如治療氣虛證時,在補氣劑中也常佐以補血藥。
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陽偏衰產(chǎn)生的是“陽虛則寒"的虛寒證,治療當扶陽抑陰,《內(nèi)經(jīng)》稱之為“陰病治陽”。
1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陰陽偏衰的治療原則是“虛則補之”,即補其不足。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陰陽偏盛:陰或陽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氣盛則實”的病理變化!瓣柺t熱,陰盛則寒”是陽偏盛和陰偏盛病機的特點。前者其病屬熱屬實,后者其病屬寒屬實。
損其有余,又稱損其偏盛,是指陰或陽的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證,應當用“實則瀉之”的方法來治療。
、僖制潢柺ⅲ骸瓣柺t熱”所致的實熱證,應用清瀉陽熱,“治熱以寒”的法則治療。
、趽p其陰盛:對“陰盛則寒”所致的實寒證,應當溫散陰寒,“治寒以熱”,用“寒者熱之”的法則治療。
1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調(diào)整陰陽,使之保持或恢復相對平衡,達到陰平陽秘,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也是陰陽學說用于疾病防治的主要內(nèi)容。
1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陽虛則生內(nèi)寒,出現(xiàn)虛寒證,系陽虛無以制陰而致陰盛,須用“益火(目的或者根本)之源,以消陰翳(臨床上虛寒證屬陰的范疇)”,補陽以制陰,《內(nèi)經(jīng)》稱之為“陰病治陽”。
1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以氣息分陰陽,語聲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動者,屬實、屬熱,為陽;語聲低微無力、少言而沉靜者,屬虛、屬寒,為陰。
1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皮膚為陽中之陽,肌肉為陽中之陰,筋為陰中之陽,骨為陰中之陰。
二、B
1、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凡陽虛不能制陰而致陰盛(陽消陰長)的虛寒證,宜用補陽治之。這種治療原則,稱之為“陰病治陽”;又稱作“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這是針對單純陽虛證的治療原則。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凡陰虛不能制陽而致陽亢(陰消陽長)的虛熱證,宜用補陰治之。這種治療原則,稱之為“陽病治陰”;又稱作“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這是針對單純陰虛證的治療原則。
2、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若腎陰不足,不能制陽,則相火偏亢,出現(xiàn)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性欲亢進、遺精或夢交、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治當滋養(yǎng)腎陰,“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若腎陽虛衰,不能制陰,則虛寒內(nèi)盛,出現(xiàn)畏寒肢冷、腰痛陰冷、性欲減退,或浮腫,或泄瀉、夜尿頻數(shù)、舌淡苔白、沉遲無力等癥,治當溫補腎陽,“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3、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