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1.E 分析:心氣虛證的臨床表現(xiàn)可見心悸怔忡、胸悶等心病的定位癥狀和氣短、舌淡、脈虛等氣虛癥狀。
2.A 分析:心陽虛證以心氣虛的心悸怔忡、氣短癥狀和形寒肢冷、心痛等寒象并見為辨證依據(jù)。
3.E 分析:因為心悸怔忡、心胸憋悶疼痛以及舌質(zhì)紫暗有瘀斑,脈澀或結(jié)、代是心脈痹阻證的主要辨證依據(jù)。
4.B 分析:因為心陽虛證是以心陽虛衰,虛寒內(nèi)生為主要病機,故見心悸或怔忡,氣短、自汗、脈弱或結(jié)代等癥狀。
5.C 分析:肺腎陰虛證以肺腎不足的咳嗽痰中帶血,盜汗,遺精,及口干咽燥,舌紅少苔的虛熱之象并見為辨證依據(jù)。
6.D 分析:燥邪犯肺證由燥邪襲肺,肺衛(wèi)受傷出現(xiàn)的發(fā)熱惡風(fēng)、咳血癥狀,和干燥少津的口鼻唇干、痰少而粘癥狀并見為診斷依據(jù)。
7.C 分析:形寒肢冷,面白神疲,脈沉遲無力等癥均為虛寒之表現(xiàn),而黎明泄瀉,為腎陽不足之癥,面白神疲又可見之于脾陽虛,故診斷為脾腎陽虛證。
8.A 分析:瀉下清稀,甚如水樣,脘腹痞悶,嘔惡,苔白膩等癥為脾運失健和寒濕阻于脾胃的癥狀,故診斷為寒濕困脾證。
9.D 分析:胃氣壅滯,和降失常,會出現(xiàn)便秘,脘腹痞滿疼痛,得矢氣則減之特征,脈弦為有積滯之脈象,故診斷為胃腑氣滯證。
10.E 分析:便秘,渴飲,舌紅苔黃等癥為一派實火內(nèi)熾的熱證之象,與胃脘灼痛癥狀并見,故診斷為胃熱證。
11.E 分析:少氣乏力,食少,舌淡為脾氣虛之表現(xiàn),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為心氣虛的癥狀,故此病癥為心脾兩虛證。
12.B 分析:眩暈,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行走飄浮等癥皆為肝陽上亢之表現(xiàn),腰酸,舌紅少苔又為腎陰不足之表現(xiàn),故此證應(yīng)為腎陰不足,不能制約肝陽,而導(dǎo)致的肝陽上亢證。
13.D 分析:臨房早泄,腰耳鳴為腎陰虛之象,心煩多夢為心陽偏亢,盜汗,脈細(xì)數(shù)為陰虛之表現(xiàn),故診斷為腎陰不足,心火偏亢的心腎不交證。
14.C 分析:臨房早泄,腰耳鳴為腎虛的表現(xiàn),與面白神疲,形寒肢冷的寒象并見,故屬腎陽虛證。
15.B 分析:膽郁痰擾證以痰熱內(nèi)擾,膽氣郁滯不暢為主要病機。以驚悸心煩失眠、眩暈、舌苔黃膩為辨證依據(jù)。具有膽怯易驚,或驚悸不寧、胸脅悶脹等膽病定位癥狀。
16.D 分析:腎陰虧虛證以腎陰虧虛,虛熱內(nèi)生為主要病機。以腎的常見癥狀和虛熱之象并見為辨證依據(jù)。遺精盜汗,舌紅少苔為典型的腎陰虛之表現(xiàn)。
17.B 分析:因為胃陽虛證是以胃陽不足,失于和調(diào)為主要病機,故見胃脘綿綿作痛,喜溫喜按,泛吐清水,口淡不渴,食少脘痞諸癥。
18.D 分析:因為胃熱(火)證是以火熱熾盛,胃失和降為主要病機,故見胃脘灼痛,消谷善饑,口臭,齒齦紅腫潰爛,口渴喜冷飲等癥。
19.A 分析:因為心肺氣虛證是以心肺之氣不足,兩臟的功能減退為主要病機,因而該證以心氣不足,鼓動無力的心悸,以及肺氣不足,咳喘無力為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
20.B 分析:因為心脾兩虛證是以心血不足,脾氣虛弱為主要病機,故該證以心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的心悸失眠,以及脾氣虛,運化無力的納差、腹脹、便溏等為其主要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