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與小腸辨證
概述:
心的生理、病理
1 主血脈
2 主神明
3 其華在面、開竅于舌
4 小腸主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濁
心病的主要癥狀
心區(qū):心痛、胸悶、心悸、怔忡
主神明:心煩、失眠、多夢
狂亂、神昏譫語
開竅于舌:口舌生瘡
移熱于小腸:小便赤澀灼痛、尿血
(一)心氣虛證、心陽虛與心陽暴脫證
1、心氣虛
概念:是心氣不足,鼓動無力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 久病體弱; 年老氣衰
臨床表現(xiàn):氣虛證 + 心動無力癥
氣虛-氣短懶言,神疲乏力,自汗
心-胸悶、心悸、怔忡、失眠、多夢
舌脈-舌淡、苔白,脈弱
2、心陽虛證
概念:是心陽虛,溫運無力,虛寒內生所 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心氣虛進一步發(fā)展而成
臨床表現(xiàn):陽虛 + 心失溫養(yǎng)
陽虛-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面唇青紫
心-心悸怔忡,心胸憋悶
舌脈-舌質淡胖,脈弱
3、心陽暴脫證
概念:是心陽衰極,陽氣暴脫所表現(xiàn)的亡 陽證候
成因:本證在心陽虛衰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
臨床表現(xiàn):亡陽證 + 心衰
亡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
心-胸痛暴作,面唇青灰,甚或神志! 『杳
舌脈-舌淡或淡紫,脈微細欲絕
(三)心火亢盛證
概念:是指心火內熾表現(xiàn)的實熱證候
成因:外邪入里化火;情志抑郁化火
臨床表現(xiàn):火熱證 + 心與小腸癥狀
實火-面赤口渴,身熱,便秘溲赤,
苔黃,脈數(shù)
心-心煩,失眠,甚則狂躁譫語,口
舌生瘡,或舌尖紅赤生芒剌
移熱于小腸-小便赤、澀、灼、痛
(四)心脈痹阻證
概念:是多種因素導致心脈閉塞不通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年高體弱;久病正虛
臨床表現(xiàn):
查看更多試題內容請點擊下載: |
心悸怔忡,心胸憋悶作痛,痛引肩背或內臂,時作時止
臨床根據(jù)成因不同,可分為四型
心脈痹阻的分型
瘀血內阻-痛如針剌,舌紫暗或有瘀點,
脈細澀
痰濁停聚-悶痛甚,體胖痰多,身重困倦,
舌苔白膩,脈沉滑
陰寒凝滯-突發(fā)劇痛,得溫痛減,畏寒肢
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緊
氣機郁滯-脹痛,發(fā)作常與精神因素有關,
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二、 肺與大腸辨證
概述:肺的生理、病理
1、肺主氣,司呼吸;
“肺朝百脈”
2、主宣發(fā),肅降,能調水道;
3、外合皮毛,開竅于鼻;
4、大腸主傳導,排泄糟粕;
肺的主要癥狀
1、主氣,司呼吸:咳嗽,氣喘
2、主宣發(fā)、肅降:鼻塞
3、主通調水道:陽水
4、外合皮毛:外感病初期,皮膚病
5、大腸:便秘,泄瀉,腹痛,里急后重
(一)肺氣虛證
概念:是肺氣虛弱,衛(wèi)氣不固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久病咳喘
脾虛土不生金
臨床表現(xiàn):氣虛證 + 肺的機能減退
氣虛-面色淡白,少氣懶言,神疲乏力
肺-咳喘無力,短氣,咳痰清稀,語聲低怯
或自汗惡風易感冒。
舌脈-舌淡苔白,脈弱
(二)肺陰虛證
概念:是指肺陰不足,虛熱內生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久咳傷陰;癆蟲蝕肺
熱病后期傷陰
臨床表現(xiàn):陰虛證 + 肺虛熱證
陰虛-口燥咽干,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
盜汗,顴紅
肺-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甚痰中帶血,聲音
嘶啞
舌脈-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三)風寒束肺證
概念:是風寒外襲,肺衛(wèi)失宣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外感風寒
臨床表現(xiàn):風寒表證 + 肺氣失宣
風寒表證-惡寒發(fā)熱,鼻塞流清涕,身
痛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
肺-咳嗽,咯痰色白清稀,喉癢不適
(四)寒邪客肺證
概念:是指寒邪客于肺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肺氣虛發(fā)展而來
年老體弱,陽氣耗傷
臨床表現(xiàn):寒證 + 肺氣上逆
寒證-形寒肢冷,或面浮肢腫
肺-咳喘無力,痰白清稀量多如泡沫,胸悶
舌脈-舌淡苔白滑,脈遲緩
(五)痰濕阻肺證
概念:是指寒痰濕阻滯于肺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寒濕外邪侵襲于肺
中陽不振,寒從內生,聚濕生痰
臨床表現(xiàn):濕痰證 + 肺氣失宣
濕痰-痰多色白易咯
肺-咳嗽,氣喘,胸悶
舌脈-舌質淡苔白膩,脈滑
(六)風熱犯肺證
概念:風熱外襲,肺衛(wèi)失宣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外感風熱
臨床表現(xiàn):風熱表證 + 肺失宣降
風熱表證-發(fā)熱微惡風寒,頭痛肢酸,
鼻塞流濁涕,口干咽痛
肺-咳嗽,咯痰黃稠
舌脈-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
(七)熱邪壅肺證
概念:是邪熱壅肺,肺失宣降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
表邪不解,入里(肺)化熱
臨床表現(xiàn):里熱實證 + 肺失清肅
里熱-發(fā)熱,口渴,煩躁不安,小便短
赤,大便秘結
肺 -咳嗽,氣喘,痰黃,鼻煽,胸痛甚吐痰血
腥臭痰
舌脈-舌紅苔黃,脈洪數(shù)有力
(八)燥邪犯肺證
概念:燥邪外襲,肺失清潤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秋季外感燥邪
臨床表現(xiàn):外燥證 + 肺失清潤
外燥-唇、舌、鼻、咽干燥,尿少便干,
輕微發(fā)熱惡寒,頭身酸痛
肺-干咳無痰,或痰少難咯,甚痰中帶血;
舌脈-舌尖紅苔薄而干,脈浮細
(九)大腸濕熱證
概念:是濕熱蘊結大腸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暑濕之邪外侵
飲食不潔,濕熱內生
臨床表現(xiàn):濕熱證 + 大腸傳導失常
濕熱-發(fā)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大腸-下痢膿血粘液便,或暴注下迫黃褐臭穢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門灼熱
(十)大腸液虧證
概念:是大腸津虧,腸失濡潤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年老陰血不足
高熱、吐瀉傷陰
產(chǎn)后失血
臨床表現(xiàn):津虧證 + 大便燥結
津虧-口燥咽干,舌紅少苔或黃燥,脈細澀
大腸-大便干結難解,數(shù)日一行,伴口臭,
噯氣,腹脹
三、 脾與胃病辨證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運化,主升清
2、脾主統(tǒng)血
3、主肌肉四肢
4、開竅于口,其華在唇
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水谷
脾病的主要癥狀
1、運化失常:食少納呆,腹脹,浮腫
便溏,濕聚生痰
2、清氣不升:頭暈,神疲
3、失統(tǒng)血:慢性出血
4、四肢失充:肌肉瘦弱無力
5、胃失和降:噯氣、惡心、嘔吐、呃逆等
(一)脾氣虛證
概念:是脾(胃)氣不足,運化失健所表現(xiàn)的證候
臨床表現(xiàn):氣虛證 + 運化失司
氣虛-少氣懶言,神疲乏力
運化失司-腹脹納呆,便溏
面色萎黃,形體消瘦
面色恍白,形體肥胖
舌脈-舌淡苔白,脈緩弱
(二)脾陽虛證
概念:脾陽虛衰,陰寒內盛所表現(xiàn)的證候
成因:
脾陽虛證
臨床表現(xiàn):陽虛證 + 脾虛證
陽虛-形寒肢冷,四肢不溫,面白,口
淡不渴
脾-腹部冷疼,喜溫喜按,大便稀溏,
或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帶下量
多而清稀色白
舌脈-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滑,脈
沉遲無力
(三)中氣下陷證
概念:是脾氣虧虛升舉無力反而下陷的證候
成因:多由脾氣虛進一步發(fā)展而致
臨床表現(xiàn):脾氣虛證 + 臟器下垂
脾氣虛-腹脹納少,神疲,四肢乏力,頭
目眩暈,面白無華;舌淡苔白,脈緩弱
氣陷-脘腹墜脹,或便意頻頻,或久泄不止
精微物下瀉-小便渾濁如米泔
臟器下垂-子宮、胃、肝、腎、直腸等